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3475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包括道路主体和设置于所述道路主体的侧石,所述侧石与所述道路主体的连接处开设有雨水口,所述雨水口连通有下水管道,所述下水管道埋设于所述道路主体内,所述雨水口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埋设于所述道路主体内,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雨水口的一端连通有蓄水池,所述进水管靠近所述雨水口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进水管靠近所述蓄水池一端的高度,所述蓄水池埋设于所述道路主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不影响路面排水的前提下,对雨水进行储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
本技术属于市政设施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
技术介绍
市政道路的侧方设置有侧石,侧石朝向道路的一侧为内侧,朝向外侧绿化带一侧为外侧,传统的市政道路建设,雨水口设置在道路侧石的内侧,雨水口顶部设置雨水箅子,雨水箅子为混凝土、铸铁等材料制成,雨水口下端连接用于排水的雨水管。为了防止路面积水,市政路面的雨水通过雨水口收集后直接进入雨水管排出,而另一方面,道路两侧的绿化带需要灌溉,又需要另外的市政供水来满足灌溉需求,无法直接利用道路路面的雨水,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而且还增加了绿化维护的人力成本。公告号为CN20868575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涉及市政设施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市政道路,市政道路的两侧设置有侧石,在侧石与市政道路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雨水口;侧石的高度设置为高于市政道路的表面;还包括一雨水的收集装置;收集装置包括与雨水口连接在一起的进水管以及与进水管另一端连通的蓄水池,蓄水池设置在地面之下。上述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降雨时,雨水通过雨水口上的网板流入进水管内,水通过进水管流入蓄水池内,而蓄水池内的水需要通过排水管才能将水通往下水道,而且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排水能力十分有限,如此一来,市政道路的排水能力将会大大降低,不利于道路的排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能在不影响路面排水的前提下,对雨水进行储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包括道路主体和设置于所述道路主体的侧石,所述侧石与所述道路主体的连接处开设有雨水口,所述雨水口连通有下水管道,所述下水管道埋设于所述道路主体内,所述雨水口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埋设于所述道路主体内,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雨水口的一端连通有蓄水池,所述进水管靠近所述雨水口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进水管靠近所述蓄水池一端的高度,所述蓄水池埋设于所述道路主体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道路主体表面的雨水一部分通过雨水口流入进水管内,然后通过进水管流入蓄水池内,当道路主体两侧的绿化需要灌溉时,可直接使用蓄水池内蓄满的水源,另外的一部分的雨水通过雨水口流入下水管道内,如此设置,能在不影响排水性能的前提下,对雨水进行储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内下部位置设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连通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伸出所述蓄水池外,并伸出所述道路主体表面,所述输水管远离所述抽水泵的一端连通有喷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道路主体两侧的绿化进行灌溉时,开启抽水泵,水源通过输水管输送至喷头处,使喷头对绿化进行灌溉,减小绿化维护的成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内上部位置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远离所述蓄水池的一端与所述下水管道连通,所述排水管埋设于所述道路主体内,所述排水管与所述蓄水池连接的位置靠近所述蓄水池的池口边缘,且低于所述雨水口,所述排水管靠近所述蓄水池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排水管靠近所述下水管道一端的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降水量较大时,只要蓄水池内雨水的水位超过排水管与蓄水池连接的位置处,后续的雨水直接从排水管流入下水管道,使蓄水池中的水在蓄满时不会从雨水口处漫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雨水口处设置有雨水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篦能对混在雨水中的树叶等垃圾进行阻挡,防止它们堵塞雨水口和进水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内竖直设置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连接有滤沙网,所述滤沙网将所述蓄水池一分为二,所述进水管和所述排水管均位于所述滤沙网远离所述抽水泵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沙网的设置可以将进入蓄水池内的沙石阻挡在滤沙网远离抽水泵的那一侧,使沙石不会堵塞抽水泵,从而保证抽水泵的正常工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相对的两内侧壁竖直设置有滑块,所述连接框竖直开设有与所述滑块对应的滑槽,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和滑槽的设置可以实现滤沙网与蓄水池的可拆卸式连接,当滤沙网内堆积一定的沙石后,可将滤沙网从蓄水池内取出,并清理掉装在滤沙网内的沙石,从而提供一定的便利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设置有若干组,所述蓄水池内下部位置水平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管口位于所述滤沙网靠近所述抽水泵的一侧,所述连接管水平埋设于所述道路主体内,所述连接管两端均与所述蓄水池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每个蓄水池在蓄水时都更容易蓄满,提高雨水的收集效率。而且在将蓄水池中的雨水抽出使用时,多个蓄水池内的雨水处于流动状态,从而便于抽水泵抽取蓄水池内的雨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蓄水池的一端连通有集水斗,所述集水斗位于所述雨水口内且开口竖直向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斗的设置可以提高蓄水池的集水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道路主体表面的雨水一部分通过雨水口流入进水管内,然后通过进水管流入蓄水池内,当道路主体两侧的绿化需要灌溉时,可直接使用蓄水池内蓄满的水源,另外的一部分的雨水通过雨水口流入下水管道内,如此设置,能在不影响排水性能的前提下,对雨水进行储存;2.当降水量较大时,只要蓄水池内雨水的水位超过排水管与蓄水池连接的位置处,后续的雨水直接从排水管流入下水管道,使蓄水池中的水在蓄满时不会从雨水口处漫出;滤沙网的设置可以将进入蓄水池内的沙石进行阻挡,使沙石不会堵塞抽水泵,保证抽水泵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的道路主体的内部示意图;图3是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的雨水口和蓄水池的示意图;图4是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的连接框和滤沙网的示意图;图5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道路主体;2、侧石;3、雨水口;4、下水管道;5、蓄水池;6、进水管;7、集水斗;8、雨水篦;9、排水管;10、抽水泵;11、输水管;12、喷头;13、连接管;14、连接框;15、滤沙网;16、滑块;17、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包括道路主体1和水平设置于道路主体1上的侧石2,道路主体1竖直开设有雨水口3,雨水口3位于道路主体1与侧石2的连接处。参照图2,道路主体1内水平埋设有下水管道4,下水管道4沿道路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下水管道4位于雨水口3下方,且雨水口3底部与下水管道4连通。道路主体1内埋设有蓄水池5,蓄水池5和雨水口3分别位于侧石2两侧。雨水口3内上部位置连通有进水管6,进水管6远离雨水口3的一端与蓄水池5连通,且进水管6靠近雨水口3一端的高度高于进水管6靠近蓄水池5一端的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包括道路主体(1)和设置于所述道路主体(1)的侧石(2),所述侧石(2)与所述道路主体(1)的连接处开设有雨水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口(3)连通有下水管道(4),所述下水管道(4)埋设于所述道路主体(1)内,所述雨水口(3)连通有进水管(6),所述进水管(6)埋设于所述道路主体(1)内,所述进水管(6)远离所述雨水口(3)的一端连通有蓄水池(5),所述进水管(6)靠近所述雨水口(3)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进水管(6)靠近所述蓄水池(5)一端的高度,所述蓄水池(5)埋设于所述道路主体(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包括道路主体(1)和设置于所述道路主体(1)的侧石(2),所述侧石(2)与所述道路主体(1)的连接处开设有雨水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口(3)连通有下水管道(4),所述下水管道(4)埋设于所述道路主体(1)内,所述雨水口(3)连通有进水管(6),所述进水管(6)埋设于所述道路主体(1)内,所述进水管(6)远离所述雨水口(3)的一端连通有蓄水池(5),所述进水管(6)靠近所述雨水口(3)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进水管(6)靠近所述蓄水池(5)一端的高度,所述蓄水池(5)埋设于所述道路主体(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5)内下部位置设置有抽水泵(10),所述抽水泵(10)连通有输水管(11),所述输水管(11)伸出所述蓄水池(5)外,并伸出所述道路主体(1)表面,所述输水管(11)远离所述抽水泵(10)的一端连通有喷头(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5)内上部位置连通有排水管(9),所述排水管(9)远离所述蓄水池(5)的一端与所述下水管道(4)连通,所述排水管(9)埋设于所述道路主体(1)内,所述排水管(9)与所述蓄水池(5)连接的位置靠近所述蓄水池(5)的池口边缘,且低于所述雨水口(3),所述排水管(9)靠近所述蓄水池(5)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排水管(9)靠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家俊徐秀江林水明叶映娜许灿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卓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