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再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347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雨水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再利用系统。包括位于底部的夯实层,所述夯实层上依次设置有保水层、渗水层、透水层和种植层,所述保水层铺设在所述夯实层的表面,所述保水层与所述渗水层之间铺设有第一土工布;所述渗水层与所述透水层之间铺设有第二土工布;所述种植层设置在所述透水层的表面;所述夯实层内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顶部设置有溢流管,所述集水槽内的雨水积满后从所述溢流管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再利用系统,实现雨水的灌溉、过滤和回收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再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雨水利用
,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再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国家提出的一种城市建设新理念,海绵城市要求城市在下雨时具有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现有的园林工程中,在道路两旁设置排水井,防止园区积水内涝;随着园林工程的发展,为倡导环保,多采用集水槽,在集水槽内填满碎石进行自然过滤并实现雨水的回收。上述技术方案的主要问题在于集水槽占用了园区的用地面积,且再利用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再利用系统,实现雨水的灌溉、过滤和回收再利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再利用系统,包括位于底部的夯实层,所述夯实层上依次设置有保水层、渗水层、透水层和种植层,所述保水层铺设在所述夯实层的表面,所述保水层与所述渗水层之间铺设有第一土工布;所述渗水层与所述透水层之间铺设有第二土工布;所述种植层设置在所述透水层的表面;所述夯实层内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顶部设置有溢流管,所述集水槽内的雨水积满后从所述溢流管排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在种植层部分被植物吸收利用,并将雨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吸收,未被吸收的雨水下渗入透水层、渗水层和保水层过滤后进入集水槽内,实现雨水的过滤和收集;第一土工布和第二土工布用于保证各个过滤层间不流失,不混杂,保持材料的整体结构和功能,使各个过滤层的承载能力加强,同时起到过滤和防护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槽的顶部开口,且设置有钢丝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丝网作为支撑结构,保证集水槽的结构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丝网的表面设置有第三土工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被收集到集水槽内,经第三土工布和钢丝网的过滤后进入集水槽内;第三土工布用于保护钢丝网,防止泥土堵塞钢丝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管固定在所述钢丝网的下表面;所述溢流管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溢流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丝网的下表面焊接有多个溢流管,溢流管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溢流孔,当集水槽内的雨水积满后顺着溢流孔进入溢流管内,最终沿着溢流管排出到指定区域,避免了园区的内涝。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槽的侧面连通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伸到所述种植层,用于引流灌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雨水引流灌溉,实现雨水的回收再利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水层由材料活性炭和砂土组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保水层的蓄水和净化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渗水层由陶粒石组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陶粒石的质量轻,用于雨水的二级过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层由再生骨料组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建筑废弃物的再利用,制成再生骨料用于雨水的初级过滤。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雨水在种植层部分被植物吸收利用,并将雨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吸收,未被吸收的雨水下渗入透水层、渗水层和保水层过滤后进入夯实层,经第三土工布和钢丝网的过滤后进入集水槽内,第三土工布还用于保护钢丝网,防止泥土堵塞钢丝网。2.钢丝网的下表面焊接有多个溢流管,溢流管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溢流孔,当集水槽内的雨水积满后顺着溢流孔进入溢流管内,最终沿着溢流管排出到指定区域,避免了园区的内涝。3.第一土工布和第二土工布用于保证各个过滤层间不流失,不混杂,保持材料的整体结构和功能,使各个过滤层的承载能力加强,同时起到过滤和防护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再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溢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夯实层;20、保水层;30、渗水层;40、透水层;50、种植层;60、第一土工布;61、第二土工布;62、第三土工布;70、集水槽;71、钢丝网;72、溢流管;721、溢流孔;73、引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再利用系统,实现雨水的灌溉、过滤和回收再利用。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再利用系统,将园区底部的土方挖出,预先浇筑好集水槽70,集水槽70的顶部开口,并安装有钢丝网71,钢丝网71的上表面铺设有一层第三土工布62,钢丝网71作为支撑结构,保证集水槽70的结构强度;第三土工布62起到密封和过滤的作用,防止土方落入集水槽70内,同时将雨水过滤后收集入集水槽70内。钢丝网71的下表面焊接有多个溢流管72,溢流管72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溢流孔721,当集水槽70内的雨水积满后顺着溢流孔721进入溢流管72内,最终沿着溢流管72排出到指定区域,避免了园区的内涝。参照图1,在夯实层10的表面铺设有保水层20,保水层20由材料活性炭和砂土组成,其厚度为300mm,用于雨水的一级过滤,过滤效果好。保水层20的上方铺设渗水层30,保水层20与渗水层30之间铺设有第一土工布60,渗水层30的厚度为300mm,由粒径为20×20mm的陶粒石组成,陶粒石的质量轻,用于雨水的二级过滤。在渗水层30的上方铺设透水层40,渗水层30与透水层40之间铺设有第二土工布61,透水层40由再生骨料组成,再生骨料由建筑废弃物打碎而成,作为回填材料,其用于雨水的初级过滤。在透水层40的表面回填种植土,作为种植层50,种植层50的厚度为400mm,种植各种景观植物,植物的根系能够吸收雨水中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实现雨水的生物过滤、净化。雨水在种植层50部分被植物吸收利用,并将雨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吸收,未被吸收的雨水下渗入透水层40、渗水层30和保水层20过滤后进入夯实层10,经第三土工布62和钢丝网71的过滤后进入集水槽70内,第三土工布62还用于保护钢丝网71,防止泥土堵塞钢丝网71;第一土工布60和第二土工布61用于保证各个过滤层间不流失,不混杂,保持材料的整体结构和功能,使各个过滤层的承载能力加强,同时起到过滤和防护的作用。参照图1,集水槽70的侧面连通有引流管73,引流管73的一端与集水槽70连通,用于将集水槽70内的雨水引出再利用;引流管73的另一端伸出种植层50,将集水槽70内的雨水引出到种植层50进行植物的灌溉和再利用。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雨水在种植层50部分被植物吸收利用,并将雨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吸收,未被吸收的雨水下渗入透水层40、渗水层30和保水层20过滤后进入夯实层10,经第三土工布62和钢丝网71的过滤后进入集水槽70内,第三土工布62还用于保护钢丝网71,防止泥土堵塞钢丝网71;钢丝网71的下表面焊接有多个溢流管72,溢流管72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溢流孔721,当集水槽70内的雨水积满后顺着溢流孔721进入溢流管72内,最终沿着溢流管72排出到指定区域,避免了园区的内涝;第一土工布60和第二土工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再利用系统,包括位于底部的夯实层(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夯实层(10)上依次设置有保水层(20)、渗水层(30)、透水层(40)和种植层(50),所述保水层(20)铺设在所述夯实层(10)的表面,所述保水层(20)与所述渗水层(30)之间铺设有第一土工布(60);所述渗水层(30)与所述透水层(40)之间铺设有第二土工布(61);所述种植层(50)设置在所述透水层(40)的表面;/n所述夯实层(10)内设置有集水槽(70),所述集水槽(70)的顶部设置有溢流管(72),所述集水槽(70)内的雨水积满后从所述溢流管(72)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再利用系统,包括位于底部的夯实层(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夯实层(10)上依次设置有保水层(20)、渗水层(30)、透水层(40)和种植层(50),所述保水层(20)铺设在所述夯实层(10)的表面,所述保水层(20)与所述渗水层(30)之间铺设有第一土工布(60);所述渗水层(30)与所述透水层(40)之间铺设有第二土工布(61);所述种植层(50)设置在所述透水层(40)的表面;
所述夯实层(10)内设置有集水槽(70),所述集水槽(70)的顶部设置有溢流管(72),所述集水槽(70)内的雨水积满后从所述溢流管(72)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70)的顶部开口,且设置有钢丝网(71)。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设集团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