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荷载能力强的旧建筑加固基础结构,包括连接柱和底座,其特征在于,连接柱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底座,连接柱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传力板,传力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传力块,传力块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受压块,传力板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活动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力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底座对连接柱的底部进行固定,再通过传力板对连接柱的底部进行支撑,同时传力板通过传力块将重力通过第一连接杆传入受压块上进行低缓,同时再通过第二连接杆对第一连接杆进行固定,防止第一连接杆发生摆动导致损坏底座的内部,让底座的荷载能力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荷载能力强的旧建筑加固基础结构
本技术涉及旧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旧建筑加固基础结构。
技术介绍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其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在中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保护古代建筑及其蕴含的文化特质,做到既让古代建筑文化保存于世,也让古代文化遗产产生现代价值,目前工程中采用在既有建筑物基础旁边增加新基础,由于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使新旧基础形成受力的整体,造成新旧基础受力不均匀,新旧基础出现较大的差异,造成上部结构发生开裂等破坏,因此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荷载能力强的旧建筑加固基础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荷载能力强的旧建筑加固基础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2、一种荷载能力强的旧建筑加固基础结构,包括连接柱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连接柱包括传力板、传力块、第一连接杆、受压块、活动杆、第一传力杆、连接板、第二连接杆、抵块,所述连接柱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传力板,所述传力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传力块,所述传力块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受压块,所述传力板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力杆,所述第一传力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抵块;所述底座包括第一限位块、支撑杆、第二限位块、缓冲板、第二传力杆、固定块,所述底座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传力杆,所述第二传力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传力块和受压块均呈梯形结构,且两侧均设有活动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连接杆贯穿于第二连接杆的中间,且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连接处的上下侧均设有连接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活动杆的两端均活动连接在传力块和抵块的一侧面上,且传力块的一侧均通过第一传力杆连接在连接板的中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抵块呈三角结构,且在第二连接杆一端的上下侧均设有。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缓冲板呈弧形状,且缓冲板的两端均连接在第二限位块的内壁两侧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固定块呈L形状,且固定块的厚度为2cm-5cm。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底座对连接柱的底部进行固定,再通过传力板对连接柱的底部进行支撑,同时传力板通过传力块将重力通过第一连接杆传入受压块上进行低缓,同时再通过第二连接杆对第一连接杆进行固定,防止第一连接杆发生摆动导致损坏底座的内部,接着在传力块受力的同时带动活动杆移动让一侧的第一传力杆顶着连接板对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连接处进行加固让底座的荷载能力强。2、其次,当底座受压过大发生变动时通过第一限位块进行抵缓,同时第一限位块再通过两侧的支撑杆将压力传入第二限位块上,当第二限位块发生变动时带动内部的缓冲板向一侧压动带动第二传力杆将固定块顶着第一限位块的一侧面上,使第一限位块不容易变形,让底座结构稳固,不容易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图1A处放大示意图。图例说明:连接柱1;传力板101;传力块102;第一连接杆103;受压块104;活动杆105;第一传力杆106;连接板107;第二连接杆108;抵块109;底座2;第一限位块201;支撑杆202;第二限位块203;缓冲板204;第二传力杆205;固定块20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2,一种荷载能力强的旧建筑加固基础结构,包括连接柱1和底座2,连接柱1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底座2;连接柱1包括传力板101、传力块102、第一连接杆103、受压块104、活动杆105、第一传力杆106、连接板107、第二连接杆108、抵块109,连接柱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传力板101,传力板101的下方固定安装有传力块102,传力块10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103,第一连接杆10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受压块104,传力板10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杆105,活动杆10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力杆106,第一传力杆106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07,连接板10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108,第二连接杆10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抵块109;底座2包括第一限位块201、支撑杆202、第二限位块203、缓冲板204、第二传力杆205、固定块206,底座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201,第一限位块20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杆202,支撑杆20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203,第二限位块20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缓冲板204,缓冲板20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传力杆205,第二传力杆20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06。其中,传力块102和受压块104均呈梯形结构,且两侧均设有活动杆105,使传力块102和受压块104能够通过第一连接杆103进行相互低缓压力,同时能够带动动杆105往一侧压动。其中,第一连接杆103贯穿于第二连接杆108的中间,且第一连接杆103和第二连接杆108之间连接处的上下侧均设有连接板107,当第一连接杆103发生摆动时能够通过第二连接杆108进行固定,同时通过连接板107对第一连接杆103和第二连接杆108的连接处进行加固,使第一连接杆103不容易发生摆动。其中,活动杆105的两端均活动连接在传力块102和抵块109的一侧面上,且传力块102的一侧均通过第一传力杆106连接在连接板107的中间,当传力块102往下压动时能够带动活动杆105带动第一传力杆106对连接板107进行加固,使连接板107的连接结构更稳定。其中,抵块109呈三角结构,且在第二连接杆108一端的上下侧均设有,通过抵块109对第二连接杆108的一端进行加固,防止第二连接杆108摆动幅度过大导致断裂。其中,缓冲板204呈弧形状,且缓冲板204的两端均连接在第二限位块203的内壁两侧面,当第二限位块203受力时会带动缓冲板204向一侧压动进行缓冲压力。其中,固定块206呈L形状,且固定块206的厚度为2cm-5cm,当缓冲板204向一侧压动的同时通过第二传力杆205带动固定块206顶着顶着第一限位块201的一侧面上,使第一限位块201不容易变形。工作原理:使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荷载能力强的旧建筑加固基础结构,包括连接柱(1)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底座(2);/n所述连接柱(1)包括传力板(101)、传力块(102)、第一连接杆(103)、受压块(104)、活动杆(105)、第一传力杆(106)、连接板(107)、第二连接杆(108)、抵块(109),所述连接柱(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传力板(101),所述传力板(101)的下方固定安装有传力块(102),所述传力块(10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103),所述第一连接杆(10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受压块(104),所述传力板(10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杆(105),所述活动杆(10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力杆(106),所述第一传力杆(106)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07),所述连接板(10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108),所述第二连接杆(10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抵块(109);/n所述底座(2)包括第一限位块(201)、支撑杆(202)、第二限位块(203)、缓冲板(204)、第二传力杆(205)、固定块(206),所述底座(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201),所述第一限位块(20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杆(202),所述支撑杆(20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203),所述第二限位块(20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缓冲板(204),所述缓冲板(20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传力杆(205),所述第二传力杆(20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0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荷载能力强的旧建筑加固基础结构,包括连接柱(1)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底座(2);
所述连接柱(1)包括传力板(101)、传力块(102)、第一连接杆(103)、受压块(104)、活动杆(105)、第一传力杆(106)、连接板(107)、第二连接杆(108)、抵块(109),所述连接柱(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传力板(101),所述传力板(101)的下方固定安装有传力块(102),所述传力块(10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103),所述第一连接杆(10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受压块(104),所述传力板(10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杆(105),所述活动杆(10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力杆(106),所述第一传力杆(106)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07),所述连接板(10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108),所述第二连接杆(10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抵块(109);
所述底座(2)包括第一限位块(201)、支撑杆(202)、第二限位块(203)、缓冲板(204)、第二传力杆(205)、固定块(206),所述底座(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201),所述第一限位块(20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杆(202),所述支撑杆(20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203),所述第二限位块(20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缓冲板(204),所述缓冲板(20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传力杆(20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李永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