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水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167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泥水分离器,其包括分离箱体,所述的分离箱体底部设有入水口,顶部设有出水口;分离箱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气液分离区、污水缓冲区、固液分离区、清水缓冲区和清水出水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气液分离区和固液分离区,达到气液固三相分离的作用,先气液分离达到稳定污水流速的作用,再固液分离实现泥水分离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降低水流速度的作用,保证出水澄清,防止出水带走污泥,保证生物反应池中的活性微生物的数量,提高生物反应池的耐冲击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水分离器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泥水分离器。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目前在污水处理上应用较广泛的是A/O工艺。A/O生物处理工艺是由厌氧和好氧两部分组成。污水进入厌氧池后,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作用,主要是利用厌氧菌来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污水经过厌氧微生物处理后进入好氧池,利用好氧微生物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氧化分解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好氧生物处理是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参与,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为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代谢过程。在有机物氧化过程中脱除的氢是以氧作为受氢体,有机物的分解比较彻底,最终产物是含能量最低的CO2和H2O,故释放能量多,代谢速度快,代谢产物稳定。不管是厌氧阶段的厌氧反应池,还是好氧阶段的好氧反应池,反应池出水时会带走大部分污泥,使得反应池污泥存量大量减少,无法达到处理效果,必须回流部分污泥,保证反应池中的活性微生物的数量。而现有的污泥回收装置一般是沉淀池,大多采用方形水泥池,进水管置于沉淀池的上端开口,由进水泵直接将污水打入池中,污泥在沉淀池中沉淀后由管道送回前面的好氧或厌氧池。这种结构的污泥回收系统,需要用水泵将污泥打入沉淀池,耗能大,且进水过程中容易将沉淀的污泥再次冲起,污泥沉淀时间长,沉淀效果不好,不方便沉淀污泥的收集及回流。r>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反应池污水直接进行泥水分离,防止出水带走污泥,泥水分离效果好,污泥沉降速率快的用于污水处理的泥水分离器。为了达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泥水分离器,其包括分离箱体,所述的分离箱体底部设有入水口,顶部设有出水口;分离箱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气液分离区、污水缓冲区、固液分离区、清水缓冲区和清水出水区;气液分离区内设有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进水面与入水口连通,气液分离器的出水面与污水缓冲区的进水面连通,所述的固液分离区内设有泥水分离斜板,泥水分离斜板的进水面与污水缓冲区的出水面连通,泥水分离斜板的出水面与清水缓冲区的进水面连通;所述的清水出水区设有清水溢流槽,清水溢流槽的进水面与清水缓冲区的出水面连通,清水溢流槽的出水面与出水口连通。优选地,所述的分离箱体为四周密封、上下端敞口的长方体结构。优选地,所述的气液分离区设有多个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设有两列,上下两列气液分离器间隔交错排列。优选地,所述的固液分离区设有多个泥水分离斜板,泥水分离斜板间隔倾斜平行设置。优选地,所述的清水出水区设有清水溢流槽,清水溢流槽的一侧槽板顶部设有锯齿状溢流堰。优选地,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包括两个隔板,隔板的两端连接在分离箱体的内壁上,两个隔板顶部相交形成一定夹角,隔板顶部相交处对应的分离箱体上设有三角形排溢孔。优选地,所述的泥水分离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75°。优选地,所述的夹角角度为50~90°。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气液分离区和固液分离区,达到气液固三相分离的作用,先气液分离达到稳定污水流速的作用,再固液分离实现泥水分离的作用。2、本技术使用在生物反应池出水口,实现泥水分离,降低水流速度的作用,保证出水澄清,防止出水带走污泥,保证生物反应池中的活性微生物的数量,提高生物反应池的耐冲击能力。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解决了出水带泥的问题,还可以不设置污泥回流系统,减少机械设备总量,减少耗电量,降低系统运行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技术的内部结构立体图;图3为技术的整体结构立体图;示意图中的标注说明:1-分离箱体;2-气液分离区;3-污水缓冲区;4-固液分离区;5-清水缓冲区;6-清水出水区;7-气液分离器;8-泥水分离斜板;9-清水溢流槽;11-入水口;12-出水口;13-排溢孔;71-隔板;91-溢流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泥水分离器,其包括分离箱体1,所述的分离箱体为四周密封、上下端敞口的长方体结构;分离箱体1底部设有入水口11,顶部设有出水口12;分离箱体1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气液分离区2、污水缓冲区3、固液分离区4、清水缓冲区5和清水出水区6;气液分离区2内设有气液分离器7,气液分离器7的进水面与入水口11连通,气液分离器7的出水面与污水缓冲区3的进水面连通,所述的固液分离区4内设有泥水分离斜板8,泥水分离斜板8的进水面与污水缓冲区3的出水面连通,泥水分离斜板8的出水面与清水缓冲区5的进水面连通;所述的清水出水区6设有清水溢流槽9,清水溢流槽9的进水面与清水缓冲区5的出水面连通,清水溢流槽9的出水面与出水口12连通。所述的气液分离区2设有多个气液分离器7,气液分离器7设有上下两列,上下两列气液分离器7间隔交错排列设置;位于下列的气液分离器7的下方为进水面,位于上列气液分离器7的上方为出水面。所述的气液分离器7包括两个隔板71,隔板71的两端连接在分离箱体1的内壁上,两个隔板71顶部相交形成60°的夹角,隔板71顶部相交处对应的分离箱体1上设有三角形排溢孔13。所述污水缓冲区3的下方为污水缓冲区3的进水面,上方为污水缓冲区3的出水面。所述的固液分离区4设有多个泥水分离斜板8,泥水分离斜板8间隔倾斜平行设置,泥水分离斜板8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泥水分离斜板8的底部为进水面,顶部为出水面。所述的清水缓冲区5的下方为清水缓冲区5的进水面,上方为清水缓冲区5的出水面。所述的清水溢流槽9的一侧槽板顶部设有锯齿状溢流堰91,设有锯齿状溢流堰91的一侧为出水面,另一侧为进水面。本技术工作原理是:污水在反应池内存在扰流现象,污水首先由分离箱体1底部的入水口11进入气液分离区2,并向上流动,水流中的气泡会随着水流的流动移动到从气液分离器7的顶部,之后从排溢孔13排出。这样原本流速较快、扰流现象严重的污水,会因为气液分离器7的阻挡和水中气体的减少,使得污水流速变慢,扰流现象减轻。污水流动到污水缓冲区3时,污水流速继续减慢,污水流动变得更平稳。当污水继续向上流动,来到固液分离区4时,会因为泥水分离斜板8的作用,出现泥水分离现象,大颗粒污泥会因为重力的作用,从倾斜的泥水分离斜板8沿斜板倾斜的方向向下沉淀,而水流会继续向上流动。污水继续向上流动,来到清水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泥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分离箱体,所述的分离箱体底部设有入水口,顶部设有出水口;分离箱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气液分离区、污水缓冲区、固液分离区、清水缓冲区和清水出水区;气液分离区内设有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进水面与入水口连通,气液分离器的出水面与污水缓冲区的进水面连通,所述的固液分离区内设有泥水分离斜板,泥水分离斜板的进水面与污水缓冲区的出水面连通,泥水分离斜板的出水面与清水缓冲区的进水面连通;所述的清水出水区设有清水溢流槽,清水溢流槽的进水面与清水缓冲区的出水面连通,清水溢流槽的出水面与出水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分离箱体,所述的分离箱体底部设有入水口,顶部设有出水口;分离箱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气液分离区、污水缓冲区、固液分离区、清水缓冲区和清水出水区;气液分离区内设有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进水面与入水口连通,气液分离器的出水面与污水缓冲区的进水面连通,所述的固液分离区内设有泥水分离斜板,泥水分离斜板的进水面与污水缓冲区的出水面连通,泥水分离斜板的出水面与清水缓冲区的进水面连通;所述的清水出水区设有清水溢流槽,清水溢流槽的进水面与清水缓冲区的出水面连通,清水溢流槽的出水面与出水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箱体为四周密封、上下端敞口的长方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液分离区设有多个气液分离器,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萍吴骏邵骥遥周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德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