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087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它包括伸缩梯和承载部,所述伸缩梯的顶部铰接在底坑靠层门侧的墙壁上;所述承载部固定在底坑靠层门侧对面的墙壁上,在所述伸缩梯绕其与墙壁的铰接点旋转至水平状态并伸长后,所述伸缩梯的底部放置在承载部上以通过承载部支撑伸缩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以作为进出底坑的使用工具,又可以为了登高维修梯,进而方便作业人员对底坑内的部件进行检查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
技术介绍
电梯作业人员进入电梯井道的底坑进行安装、维修和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底坑中的电梯部件有很多,如:厅门门头组合、涨紧轮、缓冲器、对重部件、补偿链、各种检测开关、限位极限急停等各种电气开关。其次底坑的深度尺寸为轿厢、对重及检修人员提供了足够的安全距离。低速电梯一般的底坑深度为1.5米左右,高速电梯深度还会更深。为了保障作业人员施工时能够安全进入底坑并最大限度免受伤害,所以设置爬梯十分必要。传统爬梯的定义:是固定于底坑井道壁,用于作业人员进出底坑的双立柱固定式直梯,此装置需牢固且结构简单。使用传统爬梯只能单一上下进出井道底坑,对井道底坑进行一般的维修检查并无其他用途。而有些部件由于高度超过作业人员的身高而受限制且无作业空间就无法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维修和检查。作业人员站在层门入口前探身作业有坠落底坑危险,有时根本也够不到需要检修的部件,站在底坑地面就更完成不了对其维修检查,若攀爬、俯身依靠、等违章作业,非常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它既可以作为进出底坑的使用工具,又可以为了登高维修梯,进而方便作业人员对底坑内的部件进行检查维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它包括:伸缩梯,所述伸缩梯的顶部铰接在底坑靠层门侧的墙壁上;承载部,所述承载部固定在底坑靠层门侧对面的墙壁上,在所述伸缩梯绕其与墙壁的铰接点旋转至水平状态并伸长后,所述伸缩梯的底部放置在承载部上以通过承载部支撑伸缩梯。进一步为了方便作业人员在水平的伸缩梯上站立、行走,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还包括覆盖板,在所述伸缩梯的底部放置在承载部上后,所述覆盖板覆盖在所述伸缩梯的上表面以方便作业人员站立。进一步为了防止伸缩梯作为水平台使用的过程中伸缩梯脱离承载部,所述伸缩梯的底部及承载部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以便在伸缩梯的底部放置在承载部上后,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伸缩梯和承载部。进一步为了防止在伸缩梯作为进、出底坑的工具时出现晃动,在所述伸缩梯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伸缩梯的底部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底坑靠层门侧的墙壁上。进一步为了方便伸缩梯在墙壁上的安装,所述底坑靠层门侧的墙壁上固定有上座体和下座体,所述伸缩梯的顶部铰接在上座体上,所述伸缩梯的底部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固定在下座体上。进一步提供了一种上座体和下座体的具体结构,上座体和下座体分别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固定在墙壁上;两个支撑架,两个支撑架在水平方向上并列安装在底座上,所述伸缩梯的顶部铰接在上座体的两个支撑架上,所述伸缩梯的底部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固定在下座体的两个支撑架上。进一步为了方便调整伸缩梯与底坑靠层门侧的墙壁之间的距离,支撑架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在底座上,底座上设置有条形孔,支撑架上设置有螺栓孔,连接螺栓的头部同时穿过条形孔和螺栓孔并旋拧螺母,以便旋松螺母以调节连接螺栓在条形孔内的位置,进而调节伸缩梯与底坑靠层门侧的墙壁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供了一种伸缩梯的具体结构,所述伸缩梯包括:主梯,所述主梯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竖梁及连接在两个竖梁之间的多个横梁,多个横梁自上而下并列设置,所述竖梁上自上而下设置有多个通孔;与所述竖梁一一对应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上端部滑配在竖梁的下端部,所述滑动杆上自上而下设置有多个通孔;固定螺栓,在滑动杆相对竖梁滑动到合适位置时,固定螺栓的头部同时穿过竖梁及滑动杆上的通孔并旋拧螺母以将滑动杆固定在竖梁上。进一步为了固定两个滑动杆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使得两个滑动杆同步滑动,两个滑动杆的底部之间连接有固定杆。进一步为了强制伸缩梯完成复位,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还包括:适于检测伸缩梯的底部是否复位至底坑靠层门侧的墙壁处的检测器件;控制器件,所述控制器件分别与检测器件和电梯相连,适于在检测器件检测到伸缩梯的底部未复位至底坑靠层门侧的墙壁处时控制电梯无法启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伸缩梯正常处于竖直状态,作业人员将伸缩梯作为进出底坑的使用工具,作业人员经伸缩梯进入底坑后,可以将伸缩梯旋转一定角度,然后伸长伸缩梯,使得伸缩梯的底部着地,整个伸缩梯呈倾斜状,作业人员站在伸缩梯的合适位置对底坑内的部件进行检修;当需要对更高位置的部件进行检修时,将整个伸缩梯旋转90度,并伸长伸缩梯,将伸缩梯的底部搁置在承载部上,作业人员将水平状的伸缩梯作为一个检修平台使用,也方便作业人员移动位置,本技术的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可以作为进出底坑的工具,作业人员又将伸缩梯调整至合适状态,进而站在其上对底坑内的部件进行检查和维修,杜绝了检查、维修时的安全隐患;本技术还设置有检测器件,在检测器件检测到伸缩梯未复位至底坑靠层门侧的墙壁处时,控制器件控制电梯无法启动,进而避免在伸缩梯未复位时因电梯启动而造成电梯损坏或给作业人员造成危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2、3所示,一种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它包括:伸缩梯1,所述伸缩梯1的顶部铰接在底坑3靠层门侧的墙壁上;承载部2,所述承载部2固定在底坑3靠层门侧对面的墙壁上,在所述伸缩梯1绕其与墙壁的铰接点旋转至水平状态并伸长后,所述伸缩梯1的底部放置在承载部2上以通过承载部2支撑伸缩梯1。具体地,伸缩梯1正常处于竖直状态,作业人员将伸缩梯1作为进出底坑3的使用工具,作业人员经伸缩梯1进入底坑3后,可以将伸缩梯1旋转一定角度,然后伸长伸缩梯1,使得伸缩梯1的底部着地,整个伸缩梯1呈倾斜状,作业人员站在伸缩梯1的合适位置对底坑3内的部件进行检修;当需要对更高位置的部件进行检修时,将整个伸缩梯1旋转90度,并伸长伸缩梯1,将伸缩梯1的底部搁置在承载部2上,作业人员将水平状的伸缩梯1作为一个检修平台使用,也方便作业人员移动位置,本技术的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可以作为进出底坑3的工具,作业人员又将伸缩梯1调整至合适状态,进而站在其上对底坑3内的部件进行检查和维修,杜绝了检查、维修时的安全隐患。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作业人员在水平的伸缩梯1上站立、行走,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还包括覆盖板,在所述伸缩梯1的底部放置在承载部2上后,所述覆盖板覆盖在所述伸缩梯1的上表面以方便作业人员站立。如图1、2、3所示,为了防止伸缩梯1作为水平台使用的过程中伸缩梯1脱离承载部2,所述伸缩梯1的底部及承载部2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以便在伸缩梯1的底部放置在承载部2上后,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伸缩梯1和承载部2。如图1、2、3所示,为了防止在伸缩梯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n它包括:/n伸缩梯(1),所述伸缩梯(1)的顶部铰接在底坑(3)靠层门侧的墙壁上;/n承载部(2),所述承载部(2)固定在底坑(3)靠层门侧对面的墙壁上,在所述伸缩梯(1)绕其与墙壁的铰接点旋转至水平状态并伸长后,所述伸缩梯(1)的底部放置在承载部(2)上以通过承载部(2)支撑伸缩梯(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
伸缩梯(1),所述伸缩梯(1)的顶部铰接在底坑(3)靠层门侧的墙壁上;
承载部(2),所述承载部(2)固定在底坑(3)靠层门侧对面的墙壁上,在所述伸缩梯(1)绕其与墙壁的铰接点旋转至水平状态并伸长后,所述伸缩梯(1)的底部放置在承载部(2)上以通过承载部(2)支撑伸缩梯(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覆盖板,在所述伸缩梯(1)的底部放置在承载部(2)上后,所述覆盖板覆盖在所述伸缩梯(1)的上表面以方便作业人员站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梯(1)的底部及承载部(2)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以便在伸缩梯(1)的底部放置在承载部(2)上后,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伸缩梯(1)和承载部(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其特征值在于,
在所述伸缩梯(1)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伸缩梯(1)的底部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底坑(3)靠层门侧的墙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坑(3)靠层门侧的墙壁上固定有上座体(4)和下座体(5),所述伸缩梯(1)的顶部铰接在上座体(4)上,所述伸缩梯(1)的底部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固定在下座体(5)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
上座体(4)和下座体(5)分别包括:
底座(61),所述底座(61)固定在墙壁上;
两个支撑架(62),两个支撑架(62)在水平方向上并列安装在底座(61)上,所述伸缩梯(1)的顶部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强邵艳华葛恒超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通奥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