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大料盘换料盘装置,包括机架、上料机构、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托盘、第二托盘,上料机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均设于机架上,第一托盘与第一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托盘与第二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能够交替移动至上料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第一气缸能带动第一托盘上的料盘进行移动,第二气缸能带动第二托盘上的料盘进行移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可交替将各自负责的料盘运送到上料区,可实现两个料盘自动替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适合大料盘,尤其针对大吸塑盘,也适合软质料盘;其结构简单实用,节省空间,造价低,不卡盘,不会憋死,运行顺畅稳定,减少人力及开机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料盘换料盘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包装领域,特别涉及大料盘换料盘装置。
技术介绍
吸塑盘是采用吸塑工艺将塑料硬片制成特定凹槽的塑料,将产品置于凹槽内,可起到保护和美化产品的作用,在产品运输中也能有效隔离保护产品。由于吸塑盘一般质地较软,所以现有技术中很少有将料盘做大型号。料盘一旦做大,那么对于后续的自动化上下料的难度就会加大。针对长款尺寸在250x300以上的吸塑盘,尚未出现合适的上下料结构,来节省换盘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料盘换料盘装置,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大料盘换料盘装置,包括机架、上料机构、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托盘、第二托盘,上料机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均设于机架上,第一托盘与第一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托盘与第二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均能相对于机架进行运动,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能够交替移动至上料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上均可放置产品即料盘,第一气缸能带动第一托盘上的料盘进行移动,第二气缸能带动第二托盘上的料盘进行移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可交替将各自负责的料盘运送到上料区,可实现两个料盘自动替换。本技术的装置适合大料盘,尤其针对大吸塑盘,也适合软质料盘;其结构简单实用,节省空间,造价低,不卡盘,不会憋死,运行顺畅稳定,减少人力及开机人员的工作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的一端与第一气缸相连接,第一支撑架的另一端与第一托盘的一端相连接,第二支撑架的一端与第一托盘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支撑架的另一端位于机架上,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一托盘共同围成移动区,第二托盘能够从移动区内自由移动。其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大的吸塑盘自动换料盘问题,且能保证两个料盘在切换时不卡住,不憋死。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能够有效对第一托盘进行支撑,保证第一托盘的稳定运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导轨,导轨设于机架上,第二支撑架设于导轨上,导轨与第一气缸的输出轴相一致,第二支撑架能够沿导轨进行运动。其有益效果是,保证第一托盘的两侧都能沿导轨方向进行稳定运动,进一步保证在换盘时不会出现卡死情况。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缓冲结构,缓冲结构位于导轨的一端。其有益效果是,缓冲结构具有缓冲作用,可采用弹性材料制作,保证第一托盘在第二支撑架一侧运行到导轨一端时可平稳停止,从而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运行,减少故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支撑板,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导轨均设于支撑板上。其有益效果是,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导轨通过支撑板设于机架上,支撑板有两块设于料盘移动方向的两端,形状和位置设置灵活,方便两个料盘的切换工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料机构包括四轴机械手。其有益效果是,四轴机械手完成上料和下料工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料机构还包括转动轴和吸嘴,转动轴的一端与四轴机械手相连接,转动轴的另一端与吸嘴相连接。其有益效果是,吸嘴通过转动轴与四轴机械手相连接,通过吸嘴抓取产品,将产品放置于料盘上或将产品从料盘上取下,从而完成上下料工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料机构还包括上料气缸,上料气缸设于转动轴上,吸嘴与上料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接。其有益效果是,气缸能够带动吸嘴的上下运动,保证吸嘴的上下料工作更加灵活。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机架的底部设有支脚和万向轮,支脚的底部设有硅胶垫,支脚能够做升降运动。其有益效果是,支脚方便整个装置牢固放置,保证设备在运行时的稳定,需要移动装置时,只需收起支脚,将万向轮着地,即可轻松将设备移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大料盘换料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大料盘换料盘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大料盘换料盘装置的部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大料盘换料盘装置。在该设备使用的大环境中,检测工位多,又加入了自动上下料机构。但由于机台偏大,不适合加入大型自动上下料机构,检测时间也较长,料盘13大,换盘动作不频繁。所以采用了本申请中的大料盘13换盘装置。既节省空间,又降低整机成本,且便于操作,减小工作量,实现自动上料,自动下料并摆盘。如图所示,该大料盘13换盘装置包括机架1、上料机构6、第一气缸2、第二气缸3、第一托盘4、第二托盘5。机架1整体为长方体结构,便于放置和配合其他机构使用。机架1的底部设有支脚11和万向轮12,支脚11的底部设有硅胶垫更加平稳放置,支脚11能够做升降运动。支脚11方便整个装置牢固放置,保证设备在运行时的稳定,需要移动装置时,只需收起支脚11,将万向轮12着地,即可轻松将设备移走。上料机构6、第一气缸2和第二气缸3均设于机架1上,第一托盘4与第一气缸2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托盘5与第二气缸3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一托盘4和第二托盘5均能相对于机架1进行运动,第一托盘4和第二托盘5能够交替移动至上料区。本技术的装置,第一托盘4和第二托盘5上均可放置产品即料盘13,料盘13一般通过固定块14固定在第一托盘4和第二托盘5上,第一气缸2能带动第一托盘4上的料盘13进行移动,第二气缸3能带动第二托盘5上的料盘13进行移动,第一气缸2和第二气缸3可交替将各自负责的料盘13运送到上料区,可实现两个料盘13自动替换。本技术的装置适合大料盘13,尤其针对大吸塑盘,也适合软质料盘13;其结构简单实用,节省空间,造价低,不卡盘,不会憋死,运行顺畅稳定,减少人力及开机人员的工作量。机架1上设有支撑板15,第一气缸2、第二气缸3和导轨9均设于支撑板15上。支撑板15有两块设于料盘13移动方向的两端,形状和位置设置灵活,方便两个料盘13的切换工作。还包括第一支撑架7和第二支撑架8,第一支撑架7的一端与第一气缸2相连接,第一支撑架7的另一端与第一托盘4的一端相连接,第二支撑架8的一端与第一托盘4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支撑架8的另一端位于机架1上,第一支撑架7、第二支撑架8和第一托盘4共同围成移动区,第二托盘5能够从移动区内自由移动。解决了大的吸塑盘自动换料盘13问题,且能保证两个料盘13在切换时不卡住,不憋死。第一支撑架7和第二支撑架8能够有效对第一托盘4进行支撑,保证第一托盘4的稳定运行。为了进一步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还设有导轨9,导轨9设于机架1上,第二支撑架8设于导轨9上,导轨9与第一气缸2的输出轴相一致,第二支撑架8能够沿导轨9进行运动。从而,保证第一托盘4的两侧都能沿导轨9方向进行稳定运动,进一步保证在换盘时不会出现卡死情况。还设有缓冲结构10,缓冲结构10位于导轨9的一端。缓冲结构10具有缓冲作用,可采用弹性材料制作,保证第一托盘4在第二支撑架8一侧运行到导轨9一端时可平稳停止,从而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运行,减少故障。上料机构6包括四轴机械手61、转动轴63和吸嘴64。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大料盘换料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上料机构(6)、第一气缸(2)、第二气缸(3)、第一托盘(4)、第二托盘(5),所述上料机构(6)、第一气缸(2)和第二气缸(3)均设于机架(1)上,所述第一托盘(4)与第一气缸(2)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托盘(5)与第二气缸(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托盘(4)和第二托盘(5)均能相对于机架(1)进行运动,所述第一托盘(4)和第二托盘(5)能够交替移动至上料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大料盘换料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上料机构(6)、第一气缸(2)、第二气缸(3)、第一托盘(4)、第二托盘(5),所述上料机构(6)、第一气缸(2)和第二气缸(3)均设于机架(1)上,所述第一托盘(4)与第一气缸(2)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托盘(5)与第二气缸(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托盘(4)和第二托盘(5)均能相对于机架(1)进行运动,所述第一托盘(4)和第二托盘(5)能够交替移动至上料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料盘换料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架(7)和第二支撑架(8),所述第一支撑架(7)的一端与第一气缸(2)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7)的另一端与第一托盘(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8)的一端与第一托盘(4)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8)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第一支撑架(7)、第二支撑架(8)和第一托盘(4)共同围成移动区,所述第二托盘(5)能够从所述移动区内自由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料盘换料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轨(9),所述导轨(9)设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第二支撑架(8)设于所述导轨(9)上,所述导轨(9)与所述第一气缸(2)的输出轴的轴向相一致,所述第二支撑架(8)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领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