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系统及除铁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2977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传送系统及除铁器,该传送系统用于设置于除铁器的磁体的外围,传送系统包括:主辊;副辊;传送带,其缠绕于主辊和副辊以包覆除铁器的磁体;电机,其用于驱动主辊并借由驱动主辊而使得传送带运行;其中:主辊和副辊的外周上均设置有环形限位槽,传送带的内表面具有一体成型的凸条,凸条嵌入环形限位槽以使得环形限位槽对传送带进行轴向限位。通过在辊的外周上设置环形限位槽以及在传送带的内表面设置与环形限位槽配合的凸条,进而能够限制传送带产生轴向窜动,更重要的是:环形限位槽与凸条的配合不会影响传送带与辊的外周面的接触面积,且传送带与辊的端部之间因紧密接触而较少有杂质进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送系统及除铁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除铁器的传送系统及除铁器。
技术介绍
除铁器借由磁体的磁力作用将铁质物件吸附,为及时将所吸附的铁质物件输送走,在磁体上设置传送系统。该传送系统包括动力机构、布置在磁体周围的主辊和副辊以及缠绕于主辊和副辊上的传送带;动力机构驱动主辊转动而使得传送带运行,进而将因被磁体吸附而附着于传送带上的铁质物件带离磁场区而落入收集机构中。现有技术中,将主辊和副辊制作成“鼓”形,即,中部直径大于两端直径的结构以防止传送带轴向窜动,然而,通过将辊设置成“鼓”形以防止传送带轴向窜动的做法却存在如下缺陷:1、传送带与辊的接触面积(接触的轴向长度)变小,导致传送带容易打滑。2、辊的端部与传送带之间会出现缝隙,杂质容易进入辊与传送带之间以破坏辊的外周面以及传送带。此外,现有技术中的除铁器的传送系统还存在如下缺陷:副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座设置在除铁器上,更换副辊时,需要首先拆卸轴承座,导致更换副辊较费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送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送系统,用于设置于除铁器的磁体的外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系统包括:/n主辊;/n副辊;/n传送带,其缠绕于所述主辊和所述副辊以包覆所述除铁器的磁体;/n电机,其用于驱动所述主辊并借由驱动所述主辊而使得所述传送带运行;其中:/n所述主辊和所述副辊的外周上均设置有环形限位槽,所述传送带的内表面具有一体成型的凸条,所述凸条嵌入所述环形限位槽以使得所述环形限位槽对所述传送带进行轴向限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送系统,用于设置于除铁器的磁体的外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系统包括:
主辊;
副辊;
传送带,其缠绕于所述主辊和所述副辊以包覆所述除铁器的磁体;
电机,其用于驱动所述主辊并借由驱动所述主辊而使得所述传送带运行;其中:
所述主辊和所述副辊的外周上均设置有环形限位槽,所述传送带的内表面具有一体成型的凸条,所述凸条嵌入所述环形限位槽以使得所述环形限位槽对所述传送带进行轴向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板条,多个所述板条沿所述传送带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所述板条借由紧固件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辊包括:
芯轴,其端部形成有具有平台的扁柱,靠近端部的位置设置有轴肩;
筒体,其套设于所述芯轴外,所述芯轴的端部凸出于所述筒体,所述筒体的内壁形成有台阶面;
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武王占山毕世宽林俊海陈晓尧任凤起王凌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华泰天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