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上料输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968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件上料输送机构,包括机架、传送皮带和电机,传送皮带设置于机架远离地面的一侧,传送皮带的内侧设有转动轴,转动轴通过传动带与电机连接,电机通过螺栓与机架固定连接,在传送皮带的端部设有限位框,限位框与机架固定连接,限位框的一侧设有气缸,气缸固定连接有挤压臂,限位框的另一侧设有感应传感器,感应传感器朝向传送皮带的方向,感应传感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与电机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感应传感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气缸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本工件上料输送机构通过感应传感器和挤压臂的配合有利于防止工件到达感应传感器的感应位置后,由于人工上料或电机误转导致工件发生窜动或偏离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件上料输送机构
本技术涉及物料输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件上料输送机构。
技术介绍
自动化生产线是产品生产过程所经过的路线,即从原料进入生产现场开始,经过加工、运送、装配、检验等一系列生产生产线活动所构成的路线。狭义的生产线是按对象原则组织起来的,完成产品工艺过程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即按产品专业化原则,配备生产某种产品(零、部件)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和各工种的工人,负责完成某种产品(零、部件)的全部制造工作,对相同的劳动对象进行不同工艺的加工。现有的自动化生产线都需满足产品不同规格的柔性扩展需求,传统的单一固定式上料装置已不能满足客户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针对上述现有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工件上料输送机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件上料输送机构,包括机架、传送皮带和电机,所述传送皮带设置于机架远离地面的一侧,所述传送皮带的内侧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通过传动带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通过螺栓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在所述传送皮带的端部设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框呈H型,所述限位框朝向工件传送方向的一侧设有气缸,所述气缸包括缸筒和活塞杆,所述缸筒与所述限位框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挤压臂,所述挤压臂朝向所述传送皮带的方向,所述限位框的另一侧设有感应传感器,所述感应传感器朝向所述传送皮带的方向,所述感应传感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机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感应传感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气缸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优选的,所述传送皮带远离机架的一侧还设有若干定位调整部件,所述定位调整部件包括以传送皮带为轴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底座,所述底座远离机架的一侧设有与传送皮带相互垂直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嵌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固定连接有调整座,所述调整座靠近第一滑槽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螺钉,所述调整座靠近传送皮带的一侧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调整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整挡板,所述调整挡板远离支撑杆的一侧设有导向柱。优选的,所述调整座靠近传送皮带的一侧沿垂直于传送皮带的方向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嵌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支撑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靠近第二滑块的一端焊接有钢板,所述钢板上贯穿设有第二定位螺钉。优选的,所述调整挡板靠近导向柱的一侧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嵌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导向柱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柱处设有第三定位螺钉,所述第三定位螺钉贯穿所述导向柱设置。优选的,所述感应传感器为光电开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所提供的工件上料输送机构通过感应传感器和挤压臂的配合有利于防止工件到达感应传感器的感应位置后,由于人工上料或电机误转导致工件发生窜动或偏离的情况;(2)定位调整部件的设置有利于对传送皮带上的工件进行定位调整,使得工件摆放工整,有利于后续机械臂的夹取作业,同时可以调整两个调整座之间的距离以适配不同工件的具体宽度;(3)第二滑槽和第二滑块的设置有利于工作人员调整调整挡板的高度以适配不同工件的具体高度;(4)第三滑槽和第三滑块的设置有利于工作人员调整导向柱的高度以适配不同工件的具体高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工件上料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工件上料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工件上料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工件上料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四。图中:1、机架;2、传送皮带;21、转动轴;22、传动带;3、电机;4、限位框;41、气缸;411、缸筒;412、活塞杆;413、挤压臂;42、感应传感器;5、定位调整部件;51、底座;511、第一滑槽;512、第一滑块;513、第一定位螺钉;52、调整座;521、第二滑槽;522、第二滑块;523、钢板;524、第二定位螺钉;53、支撑杆;54、调整挡板;541、第三滑槽;542、第三滑块;543、第三定位螺钉;55、导向柱;6、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工件上料输送机构,包括机架1、传送皮带2和电机3,所述传送皮带2设置于机架1远离地面的一侧,所述传送皮带2的内侧设有转动轴21,所述转动轴21通过传动带22与电机3连接,所述电机3通过螺栓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3由设置于传送皮带下方的开关6控制,在所述传送皮带2的端部设有限位框4,所述限位框4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框4呈H型,所述限位框4朝向工件传送方向(图1中X方向)的一侧设有气缸41,所述气缸41包括缸筒411和活塞杆412,所述缸筒411与所述限位框4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41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挤压臂413,所述挤压臂413朝向所述传送皮带2的方向,所述限位框4的另一侧设有感应传感器42,所述感应传感器42朝向所述传送皮带2的方向,所述感应传感器42的第一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机3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感应传感器42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气缸41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当传送皮带将工件运送至感应传感器的感应位置时,感应传感器分别发送信号给电机和气缸,电机停转,气缸驱动挤压臂顶紧传送皮带上对应位置的工件,等待自动生产线上的机械臂夹取工件。挤压臂的设置有利于防止工件到达感应传感器的感应位置后,由于人工上料或电机误转导致工件发生窜动或偏离的情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传送皮带2远离机架1的一侧还设有两个定位调整部件5,所述定位调整部件5包括以传送皮带2为轴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底座51,所述底座51远离机架1的一侧设有与传送皮带2相互垂直的第一滑槽511,所述第一滑槽511内嵌有第一滑块512,所述第一滑块512上固定连接有调整座52,所述调整座52靠近第一滑槽511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螺钉513,所述调整座52靠近传送皮带2的一侧设有支撑杆53,所述支撑杆53远离调整座5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整挡板54,所述调整挡板54远离支撑杆53的一侧设有导向柱55。在本实施例中,定位调整部件的设置有利于对传送皮带上的工件进行定位调整,使得工件摆放工整,有利于后续机械臂的夹取作业,同时可以调整两个调整座之间的距离以适配不同工件的具体宽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调整座52靠近传送皮带2的一侧沿垂直于传送皮带2的方向设有第二滑槽521,所述第二滑槽521内嵌有第二滑块522,所述第二滑块522与所述支撑杆53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53靠近第二滑块522的一端焊接有钢板523,所述钢板523上贯穿设有第二定位螺钉52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滑槽和第二滑块的设置有利于工作人员调整调整挡板的高度以适配不同工件的具体高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调整挡板54靠近导向柱55的一侧设有第三滑槽541,所述第三滑槽541内嵌有第三滑块542,所述第三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件上料输送机构,包括机架、传送皮带和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皮带设置于机架远离地面的一侧,所述传送皮带的内侧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通过传动带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通过螺栓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在所述传送皮带的端部设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框呈H型,所述限位框朝向工件传送方向的一侧设有气缸,所述气缸包括缸筒和活塞杆,所述缸筒与所述限位框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挤压臂,所述挤压臂朝向所述传送皮带的方向,所述限位框的另一侧设有感应传感器,所述感应传感器朝向所述传送皮带的方向,所述感应传感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机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感应传感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气缸的信号输入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件上料输送机构,包括机架、传送皮带和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皮带设置于机架远离地面的一侧,所述传送皮带的内侧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通过传动带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通过螺栓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在所述传送皮带的端部设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框呈H型,所述限位框朝向工件传送方向的一侧设有气缸,所述气缸包括缸筒和活塞杆,所述缸筒与所述限位框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挤压臂,所述挤压臂朝向所述传送皮带的方向,所述限位框的另一侧设有感应传感器,所述感应传感器朝向所述传送皮带的方向,所述感应传感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机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感应传感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气缸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上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皮带远离机架的一侧还设有若干定位调整部件,所述定位调整部件包括以传送皮带为轴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底座,所述底座远离机架的一侧设有与传送皮带相互垂直的第一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军魏启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沛菲克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