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能汽车后轮罩总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78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氢能汽车后轮罩总成结构,包括后轮罩和减震塔,后轮罩的材料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减震塔的材料为铸铝材料,减震塔连接后轮罩,后轮罩内部由前至后依次设有第一竖向加强件、第二竖向加强件和第三竖向加强件,第一竖向加强件、第二竖向加强件和第三竖向加强件分别连接后轮罩,后轮罩外侧设有横向加强件,横向加强件连接后轮罩,第一竖向加强件、第二竖向加强件、第三竖向加强件和横向加强件均用于提升后轮罩承载能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后轮罩采用轻量化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以达到较大幅度的减重目的,同时通过机械连接和胶接相结合的形式与减震塔连接,以满足氢能汽车对后轮罩总成结构的强度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能汽车后轮罩总成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氢能汽车后轮罩总成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抑制因雨水或泥等的附着而引起的车身污损,以及因砾石等飞溅而引起的车身损伤等,在车辆的车身下部安装有车轮罩。传统的汽车后轮罩多采用钢板结构,后轮罩内板与后轮罩连接板按分件处理,为了安装方便,通常将后轮罩内板与后轮罩前连接板合焊成一个总成,然后与侧围总成焊接。但随着轻量化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后轮罩结构由于钢板板材特性,难以在保证后轮罩强度的同时达到轻量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氢能汽车后轮罩总成结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氢能汽车后轮罩总成结构,包括后轮罩和减震塔,所述后轮罩的材料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所述减震塔的材料为铸铝材料,所述减震塔连接所述后轮罩并位于其上方,所述后轮罩内部由前至后依次设有第一竖向加强件、第二竖向加强件和第三竖向加强件,所述第一竖向加强件、所述第二竖向加强件和所述第三竖向加强件分别连接所述后轮罩内壁,并分别与所述后轮罩内壁形成三个独立的腔体,所述后轮罩外侧设有横向加强件,所述横向加强件连接所述后轮罩外壁并与所述后轮罩外壁形成腔体,所述第一竖向加强件、所述第二竖向加强件和所述第三竖向加强件均用于提升所述后轮罩竖向的承载能力,所述横向加强件用于提升所述后轮罩横向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塔为四棱台壳体,所述减震塔上表面设有若干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塔一侧设有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端设有加长部,所述加长部连接所述氢能汽车的C柱。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竖向加强件、所述第二竖向加强件、所述第三竖向加强件的横向截面和所述横向加强件的纵向截面均为“几”字形,所述第一竖向加强件、所述第二竖向加强件、所述第三竖向加强件和所述横向加强件分别通过胶粘剂和/或铆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后轮罩。进一步地,所述后轮罩通过胶粘剂与所述氢能汽车的后地板纵梁竖向搭接。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塔通过胶粘剂和/或铆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后轮罩。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所述氢能汽车的侧围。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氢能汽车后轮罩总成结构中所述后轮罩采用轻量化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以达到较大幅度的减重目的,并采用机械连接和胶接相结合的连接形式与由铸造铝合金材料制成的所述减震塔连接,同时满足氢能汽车对后轮罩总成结构的强度性能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氢能汽车后轮罩总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氢能汽车后轮罩总成结构的安装示意图。图3是图1中减震塔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氢能汽车后轮罩总成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图2中的A-A处的剖面图。图6是图2中的B-B处的剖面图。图中:1-后轮罩,2-减震塔,21-加强筋,22-连接板,22a-加长部,3-第一竖向加强件,4-第二竖向加强件,5-第三竖向加强件,6-横向加强件,7-后地板纵梁,8-侧围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请参考图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氢能汽车后轮罩总成结构,包括后轮罩1和减震塔2。请参考图2、图5和图6,所述后轮罩1的材料为碳纤维复合材料,且所述后轮罩1整体一体化制成,所述后轮罩1内部由前至后依次设有第一竖向加强件3、第二竖向加强件4和第三竖向加强件5,所述后轮罩1外侧设有横向加强件6,所述第一竖向加强件3、所述第二竖向加强件4、所述第三竖向加强件5和所述横向加强件6均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第一竖向加强件3、所述第二竖向加强件4、所述第三竖向加强件5的横向截面和所述横向加强件6的纵向截面均为“几”字形。所述第一竖向加强件3、所述第二竖向加强件4和所述第三竖向加强件5分别通过胶粘剂和/或铆接的方式竖向连接所述后轮罩1内壁,并分别与所述后轮罩1内壁形成三个独立的腔体,所述第一竖向加强件3、所述第二竖向加强件4和所述第三竖向加强件5均用于提升所述后轮罩1竖向的承载能力,所述横向加强件6通过胶粘剂和/或铆接的方式横向连接所述后轮罩1外壁,并与所述后轮罩1外壁形成腔体,所述横向加强件6用于提升所述后轮罩1横向的承载能力,以防止所述后轮罩1因失稳而过大变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向加强件3、所述第二竖向加强件4、所述第三竖向加强件5和所述横向加强件6侧边均设有翻边,所述第一竖向加强件3、所述第二竖向加强件4、所述第三竖向加强件5和所述横向加强件6分别通过所述翻边连接所述后轮罩1,具体的,所述第一竖向加强件3上端、所述第二竖向加强件4上端和所述第三竖向加强件5上端分别通过胶粘剂粘接在所述后轮罩1内壁上,为防止胶层的剥离载荷,在所述第一竖向加强件3下端、所述第二竖向加强件4下端和所述第三竖向加强件5下端分别通过抽芯铆钉连接所述后轮罩1;所述横向加强件6通过胶粘剂牢固连接所述后轮罩1外壁。所述后轮罩1通过胶粘剂与所述氢能汽车的后地板纵梁7竖向搭接,以使所述后轮罩1充分利用胶粘剂的剪切特性,更高效的传递竖向载荷,所述后地板纵梁7通过侧围连接件8连接所述氢能汽车的侧围,从而将所述后轮罩1与所述氢能汽车连为一个整体。请参考图2、图3和图4,所述减震塔2的材料为铸铝材料,所述减震塔2为四棱台壳体,所述减震塔2上表面设有若干加强筋21,所述加强筋21用于增加所述减震塔2上表面的法向刚度,进而提高整车的弯扭刚度,所述减震塔2通过胶粘剂和/或铆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后轮罩1,并位于所述后轮罩1上方,所述减震塔2一侧设有的连接板22,所述连接板22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所述侧围,所述连接板22一端设有加长部22a,所述加长部22a连接所述氢能汽车的C柱,以使所述减震塔2与所述氢能汽车形成一个整体承载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塔2下端与后轮罩1上端相匹配,所述减震塔2通过胶粘剂和铆接相结合的方式连接所述后轮罩1,胶接用于传递竖向剪切载荷,铆钉用于夹紧胶层,防止其剥离应力的产生。本技术的所述后轮罩1采用轻量化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整体成型实现较大幅度的减重,并通过机械连接和胶接相结合的连接形式与由铸造铝合金材料制成的所述减震塔2连接,同时满足所述氢能汽车对所述后轮罩总成结构的强度性能要求。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氢能汽车后轮罩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轮罩和减震塔,所述后轮罩的材料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所述减震塔的材料为铸铝材料,所述减震塔连接所述后轮罩并位于其上方,所述后轮罩内部由前至后依次设有第一竖向加强件、第二竖向加强件和第三竖向加强件,所述第一竖向加强件、所述第二竖向加强件和所述第三竖向加强件分别连接所述后轮罩内壁,并分别与所述后轮罩内壁形成三个独立的腔体,所述后轮罩外侧设有横向加强件,所述横向加强件连接所述后轮罩外壁并与所述后轮罩外壁形成腔体,所述第一竖向加强件、所述第二竖向加强件和所述第三竖向加强件均用于提升所述后轮罩竖向的承载能力,所述横向加强件用于提升所述后轮罩横向的承载能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能汽车后轮罩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轮罩和减震塔,所述后轮罩的材料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所述减震塔的材料为铸铝材料,所述减震塔连接所述后轮罩并位于其上方,所述后轮罩内部由前至后依次设有第一竖向加强件、第二竖向加强件和第三竖向加强件,所述第一竖向加强件、所述第二竖向加强件和所述第三竖向加强件分别连接所述后轮罩内壁,并分别与所述后轮罩内壁形成三个独立的腔体,所述后轮罩外侧设有横向加强件,所述横向加强件连接所述后轮罩外壁并与所述后轮罩外壁形成腔体,所述第一竖向加强件、所述第二竖向加强件和所述第三竖向加强件均用于提升所述后轮罩竖向的承载能力,所述横向加强件用于提升所述后轮罩横向的承载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汽车后轮罩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塔为四棱台壳体,所述减震塔上表面设有若干加强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氢能汽车后轮罩总成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尊有郝义国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