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顶板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786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顶板安装结构。中顶板安装结构包括:压接段,压接段压接在中顶板上,压接段的中心具有安装段,安装段的长度Z与压接段的长度C之间满足:(C‑Z)>5mm,且安装段的长度Z大于10毫米;避让段,避让段的第一端与压接段连接,避让段的第二端压接在中顶板上,第一端、第二端和中顶板围成避让区,避让段为两个,两个避让段对称设置在压接段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中顶板存在安装繁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顶板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客车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顶板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客车的内部空间较大,门口较小,在安装中顶板时,需要将几块中顶板拼接起来,拼接中顶板是人工拼接,两个中顶板之间的距离全靠人估计,装配繁琐。而且对于不同的人拼接的效果不同,无法保证拼接后的中顶板的质量,经常出现中顶板脱落、变形、裂开的情况。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中顶板存在安装繁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顶板安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中顶板存在安装繁琐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顶板安装结构,包括:压接段,压接段压接在中顶板上,压接段的中心具有安装段,安装段的长度Z与压接段的长度C之间满足:(C-Z)>5mm,且安装段的长度Z大于10毫米;避让段,避让段的第一端与压接段连接,避让段的第二端压接在中顶板上,第一端、第二端和中顶板围成避让区,避让段为两个,两个避让段对称设置在压接段的两端。进一步地,压接段压接中顶板的表面具有向外伸出的止挡筋,止挡筋为两个,两个止挡筋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顶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压接段(10),所述压接段(10)压接在中顶板(40)上,所述压接段(10)的中心具有安装段(20),所述安装段(20)的长度Z与所述压接段(10)的长度C之间满足:(C-Z)>5mm,且所述安装段(20)的长度Z大于10毫米;/n避让段(30),所述避让段(30)的第一端与所述压接段(10)连接,所述避让段(30)的第二端压接在所述中顶板(40)上,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和所述中顶板(40)围成避让区,所述避让段(30)为两个,两个所述避让段(30)对称设置在所述压接段(10)的两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顶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接段(10),所述压接段(10)压接在中顶板(40)上,所述压接段(10)的中心具有安装段(20),所述安装段(20)的长度Z与所述压接段(10)的长度C之间满足:(C-Z)>5mm,且所述安装段(20)的长度Z大于10毫米;
避让段(30),所述避让段(30)的第一端与所述压接段(10)连接,所述避让段(30)的第二端压接在所述中顶板(40)上,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和所述中顶板(40)围成避让区,所述避让段(30)为两个,两个所述避让段(30)对称设置在所述压接段(10)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顶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段(10)压接所述中顶板(40)的表面具有向外伸出的止挡筋,所述止挡筋为两个,两个所述止挡筋以所述压接段(10)的中心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止挡筋之间为所述安装段(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顶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顶板(40)与所述止挡筋限位止挡,位于所述安装段(20)的中心同一侧的所述止挡筋与所述避让段(30)的第二端的距离X、所述中顶板安装结构的总长B之间满足:(0.5B-X)>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顶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顶板(40)包括前中顶板(41)和后中顶板(42),所述前中顶板(41)和所述后中顶板(42)分别安装到所述压接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黄胜赵前进闵生黎林芳滕建伟祝波
申请(专利权)人: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