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墙板运输小车,包括移动机构和位于移动机构上用于支撑隔墙板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与移动机构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机构、与第一支撑机构左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机构,第一支撑机构的前侧面设有用于固定隔墙板的固定机构,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底板、位于第一底板上表面的第一护板、位于第一护板的前侧且与第一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护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与移动机构固定连接,适用于狭窄空间且便于将隔墙板放置在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上运输至目的地,固定机构的设置,便于将隔墙板进行固定,操作方便,使用施工现场的材质便可进行制作,制作简单,实用性强,节省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墙板运输小车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隔墙板运输小车。
技术介绍
隔墙板是建筑工地中常见的建筑材料,在建设过程中,施工现场预制隔墙板或农村自建楼房预制楼板,由于受场地限制,一般采用集中堆放,使用时,需要将隔墙板从集中堆放地搬运至目标施工区,通常是通过两人手工搬运方式进行运输,在工人搬运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人工搬运存在脱落砸伤隐患,安全系数不高;2.搬运时间较长,且需要至少两人,工作效率低下,增加劳动力且劳动强度高;3.狭窄空间内人工搬运困难。现有的运输小车的装载板一般较宽,两个滚轮之间的距离较长,不适用于较狭窄的空间,且现有的运输小车制作繁琐,需要专门的生产商进行制作,生产成本高,不适用于施工现场。因此,提供一种制作简单、适用于狭窄空间的隔墙板运输小车,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狭窄空间内运输的隔墙板运输小车。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隔墙板运输小车,包括移动机构和位于移动机构上用于支撑隔墙板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与移动机构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机构、与第一支撑机构左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机构,第一支撑机构的前侧面设有用于固定隔墙板的固定机构,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底板、位于第一底板上表面的第一护板、位于第一护板的前侧且与第一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护板。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与第一底板左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底板、与第二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三护板、与第二底板的前侧面和第一底板的左端固定连接的斜撑杆,第二底板为长方形,所述第一底板的前后方向的宽度为第二底板的前后方向的宽度的2~3倍,第二底板的后侧面与第一底板的后侧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与第一底板左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底板、与第二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三护板,第二底板为直角梯形,第二底板的右端前后方向的宽度与第一底板的左端前后方向的宽度相等,第二底板的右端前后方向的宽度为第二底板的左端前后方向的宽度的2~3倍,第二底板的后侧面与第一底板的后侧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底板的前后方向的宽度为150~180mm,第一底板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600~700mm,第一底板的厚度为3~5mm,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50~60mm。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与第二护板的前侧面和第一底板的前侧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杆体、一端位于第一杆体内部且沿第一杆体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杆体、与第二杆体顶部固定连接的固定钩,第一杆体上和第二杆体上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位于第一杆体上的第一固定孔、位于第二杆体上的若干第二固定孔、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螺栓,第一固定孔的内表面和第二固定孔的内表面均设有与螺栓相配合的螺纹。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与第一底板下表面固定连接的支撑轴和位于支撑轴两端且绕支撑轴转动的滚轮,滚轮与支撑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滚轮采用橡胶轮。积极有益效果:本技术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与移动机构固定连接,适用于狭窄空间且便于将隔墙板放置在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上运输至目的地,固定机构的设置,便于将隔墙板进行固定,操作方便,使用施工现场的材质便可进行制作,制作简单,实用性强,节省人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为:移动机构1、第一支撑机构2、第二支撑机构3、固定机构4、第一杆体5、第二杆体6、固定钩7、第一固定孔8、第二固定孔9、第一底板10、第一护板11、第二护板12、第二底板13、第三护板14、斜撑杆15、支撑轴16、滚轮1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隔墙板运输小车,包括移动机构1和位于移动机构1上用于支撑隔墙板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与移动机构1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机构2、与第一支撑机构2左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机构3,第一支撑机构2的前侧面设有用于固定隔墙板的固定机构4,第一支撑机构2包括第一底板10、位于第一底板10上表面的第一护板11、位于第一护板11的前侧且与第一底板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护板12,所述第一底板10的前后方向的宽度为150mm,第一底板1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600mm,第一底板10的厚度为3mm,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50mm,适用于在狭窄空间运输隔墙板,第一底板10、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均采用钢板,第一护板11的底部和第二护板12的底部均与第一底板10的上表面焊接,第一护板11的后侧面与第一底板的后侧面在同一平面上,第二护板12的前侧面与第一底板10的前侧面在同一平面上,第一护板11在左右方向的长度与第一底板10在左右方向的长度相等,第二护板12在左右方向的长度与第一底板10在左右方向的长度相等,隔墙板的侧面放置在第一底板10上,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用于阻挡侧板倾倒,所述第二支撑机构3包括与第一底板10左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底板13、与第二底板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三护板14、与第二底板13的前侧面和第一底板10的左端固定连接的斜撑杆15,第二底板13为长方形钢板,斜撑杆15采用钢筋,斜撑杆15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底板13的前侧面和第一底板10的左端焊接,第三护板14的底部与第二底板13的上表面焊接,所述第一底板10的前后方向的宽度为第二底板13的前后方向的宽度的2倍,第二底板13与斜撑杆15共同支撑隔墙板,节省材料,同时减少该运输小车的重量,第二底板13的后侧面与第一底板10的后侧面在同一平面上,第三护板14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50mm。所述第二支撑机构3包括与第一底板10左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底板13、与第二底板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三护板14,第二底板13为直角梯形,第二底板13的右端前后方向的宽度与第一底板10的左端前后方向的宽度相等,第二底板13的右端前后方向的宽度为第二底板13的左端前后方向的宽度的2~3倍,第二底板13的后侧面与第一底板10的后侧面在同一平面上,第二底板13的右端与第一底板10的左端焊接,第三护板14的底部与第二底板13的上表面焊接,结构牢固,支撑效果好。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与第二护板12的前侧面和第一底板10的前侧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杆体5、一端位于第一杆体5内部且沿第一杆体5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杆体6、与第二杆体6顶部固定连接的固定钩7,第一杆体5和第二杆体6采用钢管,固定钩7采用现场的钢筋折弯而成,固定钩7用于卡扣在隔墙板上,用于将隔墙板与运输小车固定,保证在运输途中不掉落,第一杆体5上和第二杆体6上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位于第一杆体5上的第一固定孔8、位于第二杆体6上的若干第二固定孔9、穿过第一固定孔8和第二固定孔9的螺栓,第一固定孔8的内表面和第二固定孔9的内表面均设有与螺栓相配合的螺纹,若干个第二固定孔9在第二杆体6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墙板运输小车,包括移动机构和位于移动机构上用于支撑隔墙板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与移动机构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机构、与第一支撑机构左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机构,第一支撑机构的前侧面设有用于固定隔墙板的固定机构,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底板、位于第一底板上表面的第一护板、位于第一护板的前侧且与第一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护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墙板运输小车,包括移动机构和位于移动机构上用于支撑隔墙板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与移动机构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机构、与第一支撑机构左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机构,第一支撑机构的前侧面设有用于固定隔墙板的固定机构,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底板、位于第一底板上表面的第一护板、位于第一护板的前侧且与第一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护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墙板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与第一底板左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底板、与第二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三护板、与第二底板的前侧面和第一底板的左端固定连接的斜撑杆,第二底板为长方形,所述第一底板的前后方向的宽度为第二底板的前后方向的宽度的2~3倍,第二底板的后侧面与第一底板的后侧面在同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墙板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与第一底板左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底板、与第二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三护板,第二底板为直角梯形,第二底板的右端前后方向的宽度与第一底板的左端前后方向的宽度相等,第二底板的右端前后方向的宽度为第二底板的左端前后方向的宽度的2~3倍,第二底板的后侧面与第一底板的后侧面在同一平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作亮,刘浩,杨澎坡,杨坤,钟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