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转辙机的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转辙机的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转辙机是道岔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其用于转换岔道。通常在转辙机的杆件上安装有防护罩,以避免转辙机工作时,其裸露在外面的杆件上的残留雨水,被缩入的杆件带入转辙机内部,影响转辙机的正常工作。现有的防护罩结构,在对转辙机进行维护时,需要将转辙机和外锁之间拆开,然后才能进行维护工作。这样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转辙机的防护装置,所述转辙机侧面具有至少一个伸缩杆体,所述转辙机固定于一个托板上,所述防护装置包括:一个罩体,所述罩体能够通过可拆卸地连接形成筒状,形成筒状的所述罩体用于套设于所述伸缩杆体;一个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连接所述罩体的一端的且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能够固定于所述转辙机;一个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连接所述罩体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能够固定于所述托板。该用于转辙机的防护装置,通过将罩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组件上,并且该两个固定组件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转辙机(20)的防护装置,所述转辙机(20)侧面具有至少一个伸缩杆体(21,23),所述转辙机(20)固定于一个托板(2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包括:/n一个罩体(11),所述罩体(11)能够通过可拆卸地连接形成筒状,形成筒状的所述罩体(11)用于套设于所述伸缩杆体(21,23);/n一个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连接所述罩体(11)的一端(A3)且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能够固定于所述转辙机(20);/n一个第二固定组件(13),所述第二固定组件(13)连接所述罩体(11)的另一端(A4)且所述第二固定组件(13)能够固定于所述托板(22)。/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转辙机(20)的防护装置,所述转辙机(20)侧面具有至少一个伸缩杆体(21,23),所述转辙机(20)固定于一个托板(2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包括:
一个罩体(11),所述罩体(11)能够通过可拆卸地连接形成筒状,形成筒状的所述罩体(11)用于套设于所述伸缩杆体(21,23);
一个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连接所述罩体(11)的一端(A3)且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能够固定于所述转辙机(20);
一个第二固定组件(13),所述第二固定组件(13)连接所述罩体(11)的另一端(A4)且所述第二固定组件(13)能够固定于所述托板(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1)包括:
一个防护本体(111);
一个可拆卸连接结构,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分布于所述防护本体(111)相对的两侧(A1,A2),所述防护本体(111)的一侧(A1)能够通过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连接所述防护本体(111)的另一侧(A2)从而形成筒状,所述相对的两侧(A1,A2)分别为所述罩体(11)的两端(A3,A4)的相邻侧;
一个第一连接部(115),所述第一连接部(115)位于所述防护本体(111)的一端(A3)且连接于所述防护本体(111),所述第一连接部(115)能够形成一个环体且所述防护本体(111)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115)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
一个第二连接部(116),所述第二连接部(116)位于所述防护本体(111)的另一端(A4)且连接于所述防护本体(111),所述第二连接部(116)能够形成一个环体且所述防护本体(111)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116)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第一连接组件,每个第一连接组件包括:
一个长孔(112),所述长孔(112)位于所述防护本体(111)的一侧(A1);
一个固定槽(113),所述固定槽(113)位于所述防护本体(111)的另一侧(A2);
一个扣件(114),所述扣件(114)能够穿过所述长孔(112)且固定于所述固定槽(113),所述扣件(114)的长度大于所述长孔(112)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114)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固定槽(1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5)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防护本体(111)一体成型;
形成环体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15)能够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防护本体(111)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
一个长孔(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锁,张勋,李超,刘志忠,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信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