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辆的充电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71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的充电控制电路,包括BMS主控模块、充电正极电路和充电负极电路,所述充电正极电路包括第一充电正极支路和第二充电正极支路,所述充电负极电路包括第一充电负极支路和第二充电负极支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车辆的充电控制电路可使电动车辆既能同时配备顶充和座充充电机构以克服充电时的设备、区域限制,还能够减少充电机构的配线和电气部件,节约空间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车辆的充电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辆充电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辆的充电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为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新能源车辆已经广泛应用于客运领域,尤其是新能源电动公交车。与此同时,为了解决电动公交车充电慢造成的车辆无法长时间工作的问题,通常都会选用直流快充的充电方式进行充电。由于直充供电设备可分为顶充和座充两种方式,故此,在设计电动公交车的充电机构时,如何匹配其应用区域的充电设备是一个核心问题。目前的配备方法,通常是根据客户需求单独采用顶充或者单独采用座充,还有就是同时采用顶充和座充两种充电机构,但是两种方式都存在一些问题:1)单独采用其中一种充电机构的车型会限制使用固定的充电设备,不能保证使用区域灵活、广泛,使用限制较大;2)关于采用顶充和座充都包含的充电机构,当前该种机构由八个分开的接触器分别控制每一路充电回路的正负极,来实现充电电压、温度等信号的检测功能,而在实际使用中,只会单独使用顶充或者座充的充电回路,则另一充电回路中配置的电气部件将毫无作用,不仅增加了设计和制造成本以及相应PDU的规格尺寸,而且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动车辆的充电控制电路,使得电动车辆既能同时配备顶充和座充充电机构以克服充电时的设备、区域限制,还能够减少充电机构的配线和电气部件,节约空间和生产成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车辆的充电控制电路,包括BMS主控模块、充电正极电路和充电负极电路;所述充电正极电路包括第一充电正极支路和第二充电正极支路,所述第一充电正极支路包括第一接触器和第一充电正极接口、第二充电正极接口,所述第一接触器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充电正极接口和第二充电正极接口连接,另一端与待充电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充电正极支路包括第二接触器和第三充电正极接口、第四充电正极接口,所述第二接触器的一端分别与第三充电正极接口和第四充电正极接口连接,另一端与待充电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充电负极电路包括第一充电负极支路和第二充电负极支路,所述第一充电负极支路包括第三接触器和第一充电负极接口、第二充电负极接口,所述第三接触器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充电负极接口和第二充电负极接口连接,另一端与待充电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充电负极支路包括第四接触器和第三充电负极接口、第四充电负极接口,所述第四接触器的一端分别与第三充电负极接口和第四充电负极接口连接,另一端与待充电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BMS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三接触器和第四接触器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各个接触器的闭合/断开。可选地,所述第一充电正极接口和第三充电正极接口为所述电动车辆顶充充电机构的正极接口,所述第一充电负极接口和第三充电负极接口为所述顶充充电机构的负极接口;所述第二充电正极接口和第四充电正极接口为所述电动车辆座充充电机构的正极接口,所述第二充电负极接口和第四充电负极接口为所述座充充电机构的负极接口。可选地,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还包括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正极支路和第二充电正极支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另一端与待充电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端与所述BMS主控模块连接。可选地,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还包括空气断路器,所述空气断路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正极电路连接,所述空气断路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充电负极电路连接,所述空气断路器的第一输出端与待充电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空气断路器的第二输出端与待充电电池的负极连接。可选地,所述空气断路器通过放电电路与所述电动车辆的负载设备连接,所述空气断路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按照正、负关系分别与所述放电电路的放电正极电路和放电负极电路连接。可选地,所述空气断路器与所述电动车辆的负载设备之间的放电负极电路设置有第五接触器。可选地,所述第五接触器与所述电动车辆的负载设备之间的放电负极电路设置有第一熔断器。可选地,所述空气断路器的第二输出端与待充电电池的负极之间设置有分流器。可选地,所述第一接触器与所述第一充电正极接口和第二充电正极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熔断器。可选地,所述第二接触器与所述第三充电正极接口和第四充电正极接口之间设置有第三熔断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辆的充电控制电路,包括BMS主控模块、充电正极电路和充电负极电路,所述充电正极电路包括第一充电正极支路和第二充电正极支路,所述充电负极电路包括第一充电负极支路和第二充电负极支路。本技术可提高电动车辆的充电机构的电气部件利用率,使电动车辆既能同时配备顶充和座充充电机构以克服充电时的设备、区域限制,还能够减少充电机构的配线和电气部件,有效节约配置空间、降低生产成本。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车辆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动车辆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车辆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辆的充电控制电路,包括BMS主控模块10、充电正极电路和充电负极电路。具体的,所述充电正极电路包括第一充电正极支路和第二充电正极支路,所述第一充电正极支路包括第一接触器301和第一充电正极接口401、第二充电正极接口402,所述第一接触器301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充电正极接口401和第二充电正极接口402连接,另一端与待充电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充电正极支路包括第二接触器302和第三充电正极接口403、第四充电正极接口404,所述第二接触器302的一端分别与第三充电正极接403口和第四充电正极接口404连接,另一端与待充电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充电负极电路包括第一充电负极支路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辆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BMS主控模块、充电正极电路和充电负极电路;/n所述充电正极电路包括第一充电正极支路和第二充电正极支路,所述第一充电正极支路包括第一接触器和第一充电正极接口、第二充电正极接口,所述第一接触器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充电正极接口和第二充电正极接口连接,另一端与待充电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充电正极支路包括第二接触器和第三充电正极接口、第四充电正极接口,所述第二接触器的一端分别与第三充电正极接口和第四充电正极接口连接,另一端与待充电电池的正极连接;/n所述充电负极电路包括第一充电负极支路和第二充电负极支路,所述第一充电负极支路包括第三接触器和第一充电负极接口、第二充电负极接口,所述第三接触器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充电负极接口和第二充电负极接口连接,另一端与待充电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充电负极支路包括第四接触器和第三充电负极接口、第四充电负极接口,所述第四接触器的一端分别与第三充电负极接口和第四充电负极接口连接,另一端与待充电电池的负极连接;/n所述BMS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三接触器和第四接触器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各个接触器的闭合/断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辆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BMS主控模块、充电正极电路和充电负极电路;
所述充电正极电路包括第一充电正极支路和第二充电正极支路,所述第一充电正极支路包括第一接触器和第一充电正极接口、第二充电正极接口,所述第一接触器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充电正极接口和第二充电正极接口连接,另一端与待充电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充电正极支路包括第二接触器和第三充电正极接口、第四充电正极接口,所述第二接触器的一端分别与第三充电正极接口和第四充电正极接口连接,另一端与待充电电池的正极连接;
所述充电负极电路包括第一充电负极支路和第二充电负极支路,所述第一充电负极支路包括第三接触器和第一充电负极接口、第二充电负极接口,所述第三接触器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充电负极接口和第二充电负极接口连接,另一端与待充电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充电负极支路包括第四接触器和第三充电负极接口、第四充电负极接口,所述第四接触器的一端分别与第三充电负极接口和第四充电负极接口连接,另一端与待充电电池的负极连接;
所述BMS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三接触器和第四接触器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各个接触器的闭合/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正极接口和第三充电正极接口为所述电动车辆顶充充电机构的正极接口,所述第一充电负极接口和第三充电负极接口为所述顶充充电机构的负极接口;所述第二充电正极接口和第四充电正极接口为所述电动车辆座充充电机构的正极接口,所述第二充电负极接口和第四充电负极接口为所述座充充电机构的负极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石林薛莉曾剑兴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