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智能电池管理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71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智能电池管理电路,包括电源管理子电路、开关管驱动子电路、稳压子电路、按键子电路、控制子电路、蜂鸣器子电路、状态显示子电路以及通讯子电路,控制子电路分别与电源管理子电路、开关管驱动子电路、按键子电路、蜂鸣器子电路、状态显示子电路以及通讯子电路通信连接,电源管理子电路与开关管驱动子电路通信连接,稳压子电路分别与电源管理子电路、开关管驱动子电路、控制子电路、蜂鸣器子电路、状态显示子电路、通讯子电路以及电池连接,按键子电路与稳压子电路通信连接,通讯子电路与外部设备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具备电量显示和平衡的功能、不能读取单节的电压以及实用性和可靠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智能电池管理电路
本技术属于无人机
,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智能电池管理电路。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往往更适合那些太“愚钝,肮脏或危险”的任务。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一般的无人机的电池不具备电量显示和平衡的功能,使用起来容易过放,并且长时间不用,电芯的电压容易不一致。传统无人机读取电池的电流和电压,只能针对整个电池读取,不能读取单节的电压,这个对于无人机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是不能保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人机智能电池管理电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具备电量显示和平衡的功能、不能读取单节的电压以及实用性和可靠性低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人机智能电池管理电路,包括电源管理子电路、开关管驱动子电路、稳压子电路、按键子电路、控制子电路、蜂鸣器子电路、状态显示子电路以及通讯子电路,控制子电路分别与电源管理子电路、开关管驱动子电路、按键子电路、蜂鸣器子电路、状态显示子电路以及通讯子电路通信连接,电源管理子电路与开关管驱动子电路通信连接,稳压子电路分别与电源管理子电路、开关管驱动子电路、控制子电路、蜂鸣器子电路、状态显示子电路、通讯子电路以及电池电性连接,按键子电路与控制子电路通信连接,通讯子电路与外部设备通信连接。进一步地,控制子电路的主控制器芯片的第10管脚与节点WAKE连接,其第12管脚与节点PACKDIV连接,其第13管脚与节点SYS_RUN连接,其第14-17管脚一一对应与节点SPI_NSS、节点SPI_CLK、节点SPI_MISO以及节点SPI_MOSI连接,其第29-26管脚一一对应与节点LED1、节点LED2、节点LED3以及节点LED4连接,其第30-33管脚一一对应与节点TX1、节点RX1、节点CAN_RX以及节点CAN_TX连接,其第34管脚与节点SWDIO连接,其第37管脚与节点SWCLK连接,其第38管脚与节点KEY_EN连接,其第5、6管脚一一对应与晶振的第1、3管脚连接,其第44管脚接地,其第7管脚通过与电阻R86与节点VCC_3.3连接,其第7管脚通过与电容C35接地,其第1、4、6以及8管脚均与节点VCC_3.3连接,其第9管脚分别通过电容C36和电容C37接地,其第9管脚通过电感L1接地,其第18管脚与节点PCHG_EN连接,其第19管脚与节点PMON_EN连接,其第39管脚与节点LED_RGB连接,其第41管脚与节点BELL连接,其第42管脚与节点CP_EN连接,其第45、46、21以及22管脚一一对应与节点SCL、节点SDA节点ALERT以及节点REG_3.3连接,且其第2、3、47以及49管脚接地;晶振的第2管脚接地。进一步地,电源管理子电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SPI接口以及结构相同且并联设置的第一至第七MOS管子电路,第一至第七MOS管子电路的一端均与SPI接口连接,且第一至第七MOS管子电路的另一端与电源管理芯片连接;SPI接口的第9、10管脚均接地;第一MOS管子电路的一端分别与节点C10以及SPI接口的第1、2管脚连接,且其另一端分别与电源管理芯片的第20管脚连接,第二MOS管子电路的一端分别与SPI接口的第2、3管脚连接,且其另一端分别与电源管理芯片的第21管脚连接,第三MOS管子电路的一端分别与SPI接口的第3、4管脚连接,且其另一端分别与电源管理芯片的第23管脚连接,第四MOS管子电路的一端分别与SPI接口的第4、5管脚连接,且其另一端分别与电源管理芯片的第24管脚连接,第五MOS管子电路的一端分别与SPI接口的第5、6管脚连接,且其另一端分别与电源管理芯片的第25管脚连接,第六MOS管子电路的一端分别与SPI接口的第6、7管脚连接,且其另一端分别与电源管理芯片的第26管脚连接,第七MOS管子电路的一端分别与SPI接口的第7、8管脚连接,且其另一端分别与电源管理芯片的第27管脚连接;电源管理芯片的第16-19管脚依次连接,其第16管脚和第20管脚之间设置有并联的电阻R12和电容C1,其第22管脚和第23管脚之间设置有电容C13,其第22管脚和第23管脚之间设置有电容C13,其第23管脚和第24管脚之间设置有电容C14,其第24管脚和第25管脚之间设置有电容C16,其第25管脚和第26管脚之间设置有电容C20,其第26管脚和第27管脚之间设置有电容C21,其第20管脚和节点K1之间设置有电容C6,其第21管脚和节点K1之间设置有电容C9,其第22管脚和节点K1之间设置有正向的二极管D7,SPI接口的第1管脚通过电阻R1与电源管理芯片的第16管脚连接,第3管脚通过电阻R16与节点K1连接,其第3管脚通过电阻R17与电源管理芯片的第22管脚连接;节点WAKE通过反向设置的反向二极管ZV7接地,且其通过正向的二极管D14与节点TS1连接;主控制器芯片的第30管脚与节点ALERT连接,其第11、12管脚与节点CAP2连接,其第27管脚通过电容C22接地,其第28管脚和第29管脚之间设置有电容C17,其第28管脚通过电阻R35与节点SR_N连接,其第28管脚通过电容C18接地,其第29管脚通过电阻R36与节点SR_P连接,其第29管脚通过电容C19接地,其第15管脚与节点C10X连接,其第15管脚通过反向的二极管D5与其第16管脚连接,其第14管脚与节点CAP2连接,其第14管脚和第10管脚之间设置有电容C8,其第13管脚和第10管脚之间设置有电容C7,其第10管脚与节点K1连接,其第9管脚分别与MOS管D4的源极和节点REGSRC连接,其第9管脚通过电容C5接地,其第8管脚与节点REGOUT连接,其第8管脚通过电阻15与节点REG_3.3连接,其第8管脚通过电阻20与节点SDA连接,其第8管脚通过电阻21与节点SCL连接,其第8管脚通过电容C12接地,其第7管脚通过电容C11接地,其第7管脚与节点CAP1连接,其第6管脚通过电容C10接地,其第6管脚与节点TS1连接,其第5、6管脚一一对应与节点SCL、SDA连接;MOS管D4的栅极通过电阻R9与节点K1连接,其漏极通过电容C2接地,且其漏极通过串联的电阻R8和反向的二极管D2与节点C10连接,二极管D2的两端并联有电阻R5,节点C10X通过电阻R3与节点C10连接,且其通过电容C3与节点K1连接。进一步地,开关管驱动子电路的驱动芯片的第1管脚与第2管脚连接,其第1管脚通过电容C27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智能电池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管理子电路、开关管驱动子电路、稳压子电路、按键子电路、控制子电路、蜂鸣器子电路、状态显示子电路以及通讯子电路,所述控制子电路分别与电源管理子电路、开关管驱动子电路、按键子电路、蜂鸣器子电路、状态显示子电路以及通讯子电路通信连接,所述电源管理子电路与开关管驱动子电路通信连接,所述稳压子电路分别与电源管理子电路、开关管驱动子电路、控制子电路、蜂鸣器子电路、状态显示子电路、通讯子电路以及电池电性连接,所述按键子电路与控制子电路通信连接,所述通讯子电路与外部设备通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智能电池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管理子电路、开关管驱动子电路、稳压子电路、按键子电路、控制子电路、蜂鸣器子电路、状态显示子电路以及通讯子电路,所述控制子电路分别与电源管理子电路、开关管驱动子电路、按键子电路、蜂鸣器子电路、状态显示子电路以及通讯子电路通信连接,所述电源管理子电路与开关管驱动子电路通信连接,所述稳压子电路分别与电源管理子电路、开关管驱动子电路、控制子电路、蜂鸣器子电路、状态显示子电路、通讯子电路以及电池电性连接,所述按键子电路与控制子电路通信连接,所述通讯子电路与外部设备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智能电池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子电路的主控制器芯片的第10管脚与节点WAKE连接,其第12管脚与节点PACKDIV连接,其第13管脚与节点SYS_RUN连接,其第14-17管脚一一对应与节点SPI_NSS、节点SPI_CLK、节点SPI_MISO以及节点SPI_MOSI连接,其第29-26管脚一一对应与节点LED1、节点LED2、节点LED3以及节点LED4连接,其第30-33管脚一一对应与节点TX1、节点RX1、节点CAN_RX以及节点CAN_TX连接,其第34管脚与节点SWDIO连接,其第37管脚与节点SWCLK连接,其第38管脚与节点KEY_EN连接,其第5、6管脚一一对应与晶振的第1、3管脚连接,其第44管脚接地,其第7管脚通过与电阻R86与节点VCC_3.3连接,其第7管脚通过与电容C35接地,其第1、4、6以及8管脚均与节点VCC_3.3连接,其第9管脚分别通过电容C36和电容C37接地,其第9管脚通过电感L1接地,其第18管脚与节点PCHG_EN连接,其第19管脚与节点PMON_EN连接,其第39管脚与节点LED_RGB连接,其第41管脚与节点BELL连接,其第42管脚与节点CP_EN连接,其第45、46、21以及22管脚一一对应与节点SCL、节点SDA、节点ALERT以及节点REG_3.3连接,且其第2、3、47以及49管脚接地;所述晶振的第2管脚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智能电池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子电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SPI接口以及结构相同且并联设置的第一至第七MOS管子电路,所述第一至第七MOS管子电路的一端均与SPI接口连接,且第一至第七MOS管子电路的另一端与电源管理芯片连接;所述SPI接口的第9、10管脚均接地;
所述第一MOS管子电路的一端分别与节点C10以及SPI接口的第1、2管脚连接,且其另一端分别与电源管理芯片的第20管脚连接,所述第二MOS管子电路的一端分别与SPI接口的第2、3管脚连接,且其另一端分别与电源管理芯片的第21管脚连接,所述第三MOS管子电路的一端分别与SPI接口的第3、4管脚连接,且其另一端分别与电源管理芯片的第23管脚连接,所述第四MOS管子电路的一端分别与SPI接口的第4、5管脚连接,且其另一端分别与电源管理芯片的第24管脚连接,所述第五MOS管子电路的一端分别与SPI接口的第5、6管脚连接,且其另一端分别与电源管理芯片的第25管脚连接,所述第六MOS管子电路的一端分别与SPI接口的第6、7管脚连接,且其另一端分别与电源管理芯片的第26管脚连接,所述第七MOS管子电路的一端分别与SPI接口的第7、8管脚连接,且其另一端分别与电源管理芯片的第27管脚连接;
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第16-19管脚依次连接,其第16管脚和第20管脚之间设置有并联的电阻R12和电容C1,其第22管脚和第23管脚之间设置有电容C13,其第22管脚和第23管脚之间设置有电容C13,其第23管脚和第24管脚之间设置有电容C14,其第24管脚和第25管脚之间设置有电容C16,其第25管脚和第26管脚之间设置有电容C20,其第26管脚和第27管脚之间设置有电容C21,其第20管脚和节点K1之间设置有电容C6,其第21管脚和节点K1之间设置有电容C9,其第22管脚和节点K1之间设置有正向的二极管D7,所述SPI接口的第1管脚通过电阻R1与电源管理芯片的第16管脚连接,第3管脚通过电阻R16与节点K1连接,其第3管脚通过电阻R17与电源管理芯片的第22管脚连接;所述节点WAKE通过反向设置的反向二极管ZV7接地,且其通过正向的二极管D14与节点TS1连接;
所述主控制器芯片的第30管脚与节点ALERT连接,其第11、12管脚与节点CAP2连接,其第27管脚通过电容C22接地,其第28管脚和第29管脚之间设置有电容C17,其第28管脚通过电阻R35与节点SR_N连接,其第28管脚通过电容C18接地,其第29管脚通过电阻R36与节点SR_P连接,其第29管脚通过电容C19接地,其第15管脚与节点C10X连接,其第15管脚通过反向的二极管D5与其第16管脚连接,其第14管脚与节点CAP2连接,其第14管脚和第10管脚之间设置有电容C8,其第13管脚和第10管脚之间设置有电容C7,其第10管脚与节点K1连接,其第9管脚分别与MOS管D4的源极和节点REGSRC连接,其第9管脚通过电容C5接地,其第8管脚与节点REGOUT连接,其第8管脚通过电阻15与节点REG_3.3连接,其第8管脚通过电阻20与节点SDA连接,其第8管脚通过电阻21与节点SCL连接,其第8管脚通过电容C12接地,其第7管脚通过电容C11接地,其第7管脚与节点CAP1连接,其第6管脚通过电容C10接地,其第6管脚与节点TS1连接,其第5、6管脚一一对应与节点SCL、SDA连接;
所述MOS管D4的栅极通过电阻R9与节点K1连接,其漏极通过电容C2接地,且其漏极通过串联的电阻R8和反向的二极管D2与节点C10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两端并联有电阻R5,所述节点C10X通过电阻R3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建军邹超华唐良欧阳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木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