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可控熔胶后退功能的油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562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可控熔胶后退功能的油路结构,包括安装有料斗的料筒、设于料筒一端的射嘴、设于料筒内的螺杆、熔胶驱动装置和液压缸,熔胶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螺杆旋转,使得从料斗进来的塑料能够在螺杆的螺旋勾槽的螺旋作用力下向射嘴的方向移动,并逐步熔化;液压缸内设有与螺杆固定的射胶活塞,用于把液压缸分隔成松退腔以及射胶腔,射胶腔连通有第一油路,松退腔连通有第二油路,第一油路上设有第一溢流阀,以用于调节射胶腔液压油被动流出压力,第二油路上设有第二溢流阀,用于调节松退腔液压油主动进油压力,使得在熔胶的过程中,将液压油主动压进松退腔,克服射胶活塞后退时所产生的摩擦力,以大大降低吐料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可控熔胶后退功能的油路结构
本技术涉及注塑成型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可控熔胶后退功能的油路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注塑机的熔胶回油背压油路系统被动式的,如图1所示,其包括有料筒1、射嘴2、螺杆3和液压缸4,液压缸4内设有与螺杆3固定的射胶活塞40,该射胶活塞40把液压缸4分隔形成松退腔42和射胶腔41,在熔胶时由料筒1内的塑料推动螺杆3后退从而推动射胶活塞40后退(沿射嘴2相反的方向后退),即射胶活塞40也沿射胶腔41的方向后退;在射胶活塞40后退时,射胶腔41中的液压油被动流出,而松退腔42被动吸油,射胶腔41中的液压油路上设有第一溢流阀4100,以通过控制射胶腔41的液压油流出压力(第一溢流阀4100)来控制料筒1内塑料的压力(即为背压)。但由于射胶活塞40后退会产生摩擦力,熔胶时塑料的实际压力为射胶腔41中的液压油流出压力加摩擦力对塑料产生的压力,当射胶腔41的液压油流出压力设定为零时,塑料实际的压力并不为零,导致对于粘度比较稀的熔料容易流出射嘴2(即吐料现象),从而对制品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控熔胶后退功能的油路结构,以大大降低熔料流出射嘴(吐料)的现象。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可控熔胶后退功能的油路结构,包括安装有料斗的料筒、射嘴、螺杆、熔胶驱动装置和液压缸,所述射嘴设于所述料筒的一端,所述螺杆设于所述料筒内,所述熔胶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螺杆旋转,使得从所述料斗进来的塑料能够在所述螺杆的螺旋勾槽的螺旋作用力下向射嘴的方向移动,并逐步熔化;所述液压缸内设有与所述螺杆固定的射胶活塞,用于分隔所述液压缸,以使所述液压缸内形成松退腔以及射胶腔,所述射胶腔连通有第一油路,所述松退腔连通有第二油路,所述第一油路上设置有第一溢流阀,以用于调节射胶腔液压油被动流出压力,所述第二油路上设置有第二溢流阀,用于调节松退腔液压油主动进油压力,使得在熔胶的过程中,将液压油主动压进所述松退腔,克服所述射胶活塞后退时所产生的摩擦力。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路上设有第一压力表,用于监测所述射胶腔内的压力值。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油路上有第二压力表,用于监测所述松退腔内的压力值。进一步地,所述熔胶驱动装置为液压马达。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缸为油缸。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熔胶的过程中,通过第二溢流阀将液压油主动压进松退腔,克服射胶活塞后退时所产生的摩擦力,使得当射胶腔的液压油流出压力设定为零时(第一溢流阀),此时料筒内的熔料实质压力接近于零(由于摩擦力已经被抵消),从而减少低粘度熔料的吐料现象,进而使得熔胶更为的顺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
技术介绍
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料筒;10、料斗;2、射嘴;3、螺杆;4、液压缸;40、射胶活塞;41、射胶腔;410、第一油路;4100、第一溢流阀;4101、第一压力表;42、松退腔;420、第二油路;4200、第二溢流阀;4201、第二压力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优先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竖直”、“顶”、“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示出了一种具有可控熔胶后退功能的油路结构,包括安装有料斗10的料筒1、射嘴2、螺杆3、熔胶驱动装置和液压缸4,所述射嘴2设于所述料筒1的一端,所述螺杆3设于所述料筒1内,所述熔胶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螺杆3旋转,该熔胶驱动装置为液压马达,使得从所述料斗10进来的塑料能够在所述螺杆3的螺旋勾槽的螺旋作用力下向射嘴2的方向移动,并逐步熔化。需要说明的是,该料筒1为管状结构,由于螺杆3随着料筒1的前腔熔化塑料量的不断增加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推动螺杆3沿所述射嘴2相反的方向后退。所述液压缸4内设有与所述螺杆3固定的射胶活塞40,用于分隔所述液压缸4,以使所述液压缸4内形成松退腔42以及射胶腔41,该液压缸4为油缸,所述射胶腔41连通有第一油路410,所述松退腔42连通有第二油路420,所述第一油路410上设置有第一溢流阀4100,以用于调节射胶腔41液压油被动流出压力。在螺杆3沿射嘴2相反的方向后退的同时,与螺杆3固定的射胶活塞40也将随螺杆3移动的方向后退,即是所述射胶活塞40沿射胶腔41的方向后退,此时,所述射胶腔41中的液压油被动流出,而松退腔42被动吸油,通过第一溢流阀4100控制射胶腔41的液压油流出压力来控制料筒1内熔料的压力。而所述射胶活塞40后退时会产生摩擦力,熔胶时料筒1内熔料的实际压力为射胶腔41中的液压油流出压力加上所述射胶活塞40后退时所产生的摩擦力,导致所述射胶活塞40沿所述射胶腔41的方向移动时,料筒1前腔内的熔料产生的反作用力增大,而迫使所述料筒1前腔内的熔料往射嘴2吐出。因此,所述第二油路420上设置有第二溢流阀4200,用于调节松退腔42液压油主动进油压力,使得在熔胶的过程中,将液压油主动压进所述松退腔42,克服所述射胶活塞40后退时所产生的摩擦力。即可以理解,通过第二溢流阀4200将液压油主动压进所述松退腔42,克服所述射胶活塞40后退时产生的摩擦力,即是通过设定的第二溢流阀4200的压力来抵消射胶活塞40后退时产生的摩擦力,使得当射胶腔41的液压油流出压力设定为零时(第一溢流阀4100),此时料筒1内的熔料实质压力接近于零(由于摩擦力已经被抵消),达到零背压的效果,从而减少低粘度熔料的吐料现象,使得熔胶更为的顺畅,提高塑化效率。为了便于知道射胶腔41内的压力值,优选地,所述第一油路410上设有第一压力表4101,该第一压力表4101用于监测射胶腔41内的压力值,在压力值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使用者在观察到压力值后,以便于控制射胶腔41的液压油流出压力。当然,为了便于知道松退腔42内的压力值,优选地,所述第二油路420上有第二压力表4201,用于监测所述松退腔42内的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可控熔胶后退功能的油路结构,包括安装有料斗的料筒、射嘴、螺杆、熔胶驱动装置和液压缸,所述射嘴设于所述料筒的一端,所述螺杆设于所述料筒内,所述熔胶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螺杆旋转,使得从所述料斗进来的塑料能够在所述螺杆的螺旋勾槽的螺旋作用力下向射嘴的方向移动,并逐步熔化;/n所述液压缸内设有与所述螺杆固定的射胶活塞,用于分隔所述液压缸,以使所述液压缸内形成松退腔以及射胶腔,所述射胶腔连通有第一油路,所述松退腔连通有第二油路,所述第一油路上设置有第一溢流阀,以用于调节射胶腔液压油被动流出压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路上设置有第二溢流阀,用于调节松退腔液压油主动进油压力,使得在熔胶的过程中,将液压油主动压进所述松退腔,克服所述射胶活塞后退时所产生的摩擦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可控熔胶后退功能的油路结构,包括安装有料斗的料筒、射嘴、螺杆、熔胶驱动装置和液压缸,所述射嘴设于所述料筒的一端,所述螺杆设于所述料筒内,所述熔胶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螺杆旋转,使得从所述料斗进来的塑料能够在所述螺杆的螺旋勾槽的螺旋作用力下向射嘴的方向移动,并逐步熔化;
所述液压缸内设有与所述螺杆固定的射胶活塞,用于分隔所述液压缸,以使所述液压缸内形成松退腔以及射胶腔,所述射胶腔连通有第一油路,所述松退腔连通有第二油路,所述第一油路上设置有第一溢流阀,以用于调节射胶腔液压油被动流出压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路上设置有第二溢流阀,用于调节松退腔液压油主动进油压力,使得在熔胶的过程中,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应清孙晓波李崇德杜呈表刘媛
申请(专利权)人: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