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T梁的侧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48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T梁的侧模组件,沿底模组件纵向的两侧镜像设置两组侧模组件,各所述侧模组件均包括多个模板主体,以及分别可拆卸的连接于两两相邻的模板主体间的横隔梁端面堵板;所述模板主体的外侧面支撑设置支架组,支架组底部设置移动支撑组件;对应所述横隔梁端面堵板的上部设置脱模组件,所述脱模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两侧的支架组上的第二油缸,第二油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横隔梁端面堵板抵接,对应于各所述横隔梁端面堵板的第二油缸通过油路并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预制T梁的侧模组件,能够便于模板的拆装,且能较好的实现模板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T梁的侧模组件
本技术涉及浇筑模板
,尤其涉及一种预制T梁的侧模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T梁预制通常由人工将钢模板拼装而成,在达到拆模强度后再进行脱模拆除,而传统的脱模方式为人工用链条葫芦于模板下方进行拉动,同时模板上方用千斤顶支撑而进行顶推脱模,此种脱模方法脱模难度大,采用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易造成浇筑后的混凝土T梁边角易损坏,而增加后期修补工作量及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T梁的侧模组件,能够便于模板的拆装,且能较好的实现模板的稳固性。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T梁的侧模组件,沿底模组件纵向的两侧镜像设置两组侧模组件,各所述侧模组件均包括多个模板主体,以及分别可拆卸的连接于两两相邻的模板主体间的横隔梁端面堵板;所述模板主体的外侧面支撑设置支架组,支架组底部设置移动支撑组件;对应所述横隔梁端面堵板的上部设置脱模组件,所述脱模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两侧的支架组上的第二油缸,第二油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横隔梁端面堵板抵接,对应于各所述横隔梁端面堵板的第二油缸通过油路并联设置。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移动支撑组件包括铺设在地面基础上平行横向滑道,以及设于所述横向滑道之间外侧、内侧输出端与所述支架组连接的第一油缸。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进一步限定,所述移动支撑组件包括可在动力装置的作用下沿地面上的滑轨往复移动的纵移小车,以及设于所述纵移小车上的、与所述支架组连接的横移滑台,还包括设于所述纵移小车上、输出端与所述横移滑台连接的第一油缸,以及设于所述支架组和地面间的辅助支撑。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进一步限定,所述辅助支撑为间隔设置的两个可调底托。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进一步限定,所述移动支撑组件还包括模板主体高度调节装置,所述模板主体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横移滑台上、输出端与所述支架组连接的第三油缸,所述第三油缸为间隔设置的两个。作为对上述两种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侧模组件的两端部的所述模板主体的长度小于中部的所述模板主体的长度。作为对上述两种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于所述支架组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高度可调护栏。作为对上述两种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各所述横隔梁端面堵板与对应的模板主体间经由螺栓连接。作为对上述两种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各所述模板主体的棱角处和各所述横隔梁端面堵板的棱角处均加工有圆角。作为对上述两种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模板主体为上宽下窄便于脱模的斜坡结构,模板主体内侧面上端单侧水平投影比下端单侧水平投影向外偏离30-35mm。采用上述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多个模板主体、横隔梁端面堵板、支架组、移动支撑组件和脱模组件的设置,能够方便组装及脱模,且脱模时,仅需先拆卸开模板主体与横隔梁端面堵板间的连接,后顶出第二油缸,使输出端顶置横隔梁端面堵板,利用第二油缸的反推力,将支架组连带模板主体顶出,实现脱模,再进行横隔梁端面堵板的拆除即可,操作方便简单、效率高;且通过纵移小车、横移滑台和辅助支撑的设置,能够较好的实现模板的稳固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预制T梁的侧模组件的支模状态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预制T梁的侧模组件的脱模状态图;图3为图1的右视图;图4为图3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支模状态图;图6为图5的右视图。图中:1-侧模组件,11-模板主体,12-横隔梁端面堵板,13-支架组,131-高度可调护栏,141-纵移小车,142-横移滑台,143-第一油缸,144-辅助支撑,145-模板主体高度调节装置,15-脱模组件,16-混凝土高台,17-滑道,2-底模组件,3-顶模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4中所示,一种预制T梁的模板组件,其整体结构包括安装在地面基础的固定台座上的底模组件2、沿固定台座纵向的两侧镜像设置的两组侧模组件1,两侧模组件1的顶部之间安装顶模组件3,两侧模组件的端部之间安装端模组件。一种预制T梁的侧模组件1整体结构均包括多个模板主体11、横隔梁断面堵板、支架组13、移动支撑组件和脱模组件15。模板主体11为与T梁的两横隔梁之间的侧面所对应的模板,包括对应单侧的翼板梁、腹板梁和相邻横隔梁前后端面的模板,各部分相互联接为一整体的面板。横隔梁断面堵板则为对应于横隔梁的外侧端面的模板。固定台座两侧的两个模板主体11、底模和顶模围设的横截面呈T形设置。具体的,模板主体11为至少三个,且侧模组件1的两端部的模板主体11的长度小于中部的模板主体11的长度,而模板主体11的具体数量根据实际使用时定。由图3中所示,各横隔梁端面堵板12分别可拆卸的连接于两两相邻的模板主体11间,具体的,为使拆卸方便,各横隔梁端面堵板12与对应的模板主体11间经由螺栓连接。为避免脱模时损坏边角,横隔梁设计为上大下小、内大外小的结构,模板主体对应部分为上宽下窄的结构。所述模板主体的棱角处,尤其是对应翼板梁、腹板梁和横隔梁交角处均加工圆角,各横隔梁端面堵板12的棱角处均加工有圆角,本实施例中,圆角为R50-R100mm。为便于脱模,所述模板主体为上宽下窄便于脱模的斜坡结构,模板主体对应腹板梁的内侧面上端单侧水平投影比下端单侧水平投影向外偏离35mm,模板主体对应横隔梁处的内侧面上端单侧水平投影比下端单侧水平投影向外偏离30mm。由图1结合图2中所示,支架组13支撑于模板主体11外侧面,移动支撑组件对应于各模板主体11而分别设于支架组13底部。具体的,移动支撑组件整体结构包括纵移小车141、横移滑台142、第一油缸143和辅助支撑144。具体的,纵移小车141可在动力装置的作用下沿地面上的滑轨往复移动,滑轨的铺设方向与多个模板主体11的排布方向一致,动力装置为行走电机;横移滑台142设于纵移小车141上、并与支架组13连接,具体的,横移滑台142垂直于滑轨铺设方向设置;第一油缸143设于纵移小车141上、输出端与横移滑台142连接,以使脱模后,横移滑台142在第一油缸143输出端带动下远离浇筑件,继而带动模板主体11远离浇筑件,本实施例中,第一油缸143的输送距离为1300mm;辅助支撑144的设置,可配合移动支撑组件,以较好的实现模板的稳固性,本实施例中,辅助支撑144设于支架组13和地面间,具体的,各辅助支撑144为间隔设置的两个可调底托。本实施例中,移动支撑组件还包括模板主体11高度调节装置,模板主体高度调节装置145包括固定于横移滑台142上、输出端与支架组13连接的第三油缸,模板主体高度调节装置145的设置,可便于根据业主需求不同,调节第三油缸输出端的高度,进而调节模板主体11高度,具体的,横移滑台142第三油缸为间隔设置的两个。由图1至图3中所示,脱模组件15对应于横隔梁端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T梁的侧模组件,沿底模组件纵向的两侧镜像设置两组侧模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侧模组件均包括多个模板主体,以及分别可拆卸的连接于两两相邻的模板主体间的横隔梁端面堵板;所述模板主体的外侧面支撑设置支架组,支架组底部设置移动支撑组件;对应所述横隔梁端面堵板的上部设置脱模组件,所述脱模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两侧的支架组上的第二油缸,第二油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横隔梁端面堵板抵接,对应于各所述横隔梁端面堵板的第二油缸通过油路并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T梁的侧模组件,沿底模组件纵向的两侧镜像设置两组侧模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侧模组件均包括多个模板主体,以及分别可拆卸的连接于两两相邻的模板主体间的横隔梁端面堵板;所述模板主体的外侧面支撑设置支架组,支架组底部设置移动支撑组件;对应所述横隔梁端面堵板的上部设置脱模组件,所述脱模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两侧的支架组上的第二油缸,第二油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横隔梁端面堵板抵接,对应于各所述横隔梁端面堵板的第二油缸通过油路并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T梁的侧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撑组件包括横向铺设的平行滑道,以及设于所述平行滑道之间外侧、内侧输出端与所述支架组连接的第一油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T梁的侧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撑组件包括可在动力装置的作用下沿地面上的滑轨往复移动的纵移小车,以及设于所述纵移小车上的、与所述支架组连接的横移滑台,还包括设于所述纵移小车上、输出端与所述横移滑台连接的第一油缸,以及设于所述支架组和地面间的辅助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T梁的侧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为间隔设置的两个可调底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强刘工念史悦军杨飞张金国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东风世景模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