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多连杆的切断分离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42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58
一种基于多连杆的切断分离机构,属于药品、食品及其他产品进行转运或生产时自动切断分离的控制技术领域,通过多连杆的联动实现切断分离,包含底座、铰座、销轴、气缸、关节轴承、螺栓销一、形连杆、螺栓销二、切分爪一、台阶销一、螺栓销三、连杆一、导向支架、螺栓销四、切分爪二、台阶销二、螺栓销五、连杆二;整个机构工作原理清晰、动作平滑迅速、安装调试方便,可精简化、模块化及通用化,降低了劳动强度及风险、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及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适应当下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的药品、食品及其他产品转运或生产的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连杆的切断分离机构
本技术属于药品、食品及其他产品进行转运或生产时自动切断分离的控制
,通过多连杆的联动实现切断分离,涉及一种基于多连杆的切断分离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转运或生产药品、食品及其他产品时需采用纯人工或人机配合进行切断分离,一方面劳动强度大、风险高、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无法精简化、模块化及通用化,导致自动化程度低、人力成本高、易出错,已不适应当下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的药品、食品及其他产品转运或生产的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多连杆的切断分离机构,通过多连杆的联动实现切断分离,整个机构便于安装调试、动作迅速平稳、占用空间少,实现精简化、模块化及通用化,降低了劳动强度及风险、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及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适应当下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的药品、食品及其他产品转运或生产的发展趋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多连杆的切断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气缸、T形连杆、两个切分爪一、两个切分爪二、两个平行布置的连杆一、连杆二;所述底座上设有圆形通孔,两个连杆一、连杆二、T形连杆分别布置于该圆形通孔的四周,且该圆形通孔的四周均匀布置有四根导向支架;所述切分爪一、切分爪二均包括上爪和下爪,上爪固定于下爪之上并呈夹角布置;所述气缸底部铰接于底座,其输出轴与T形连杆的底部铰接,所述T形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切分爪一转动连接,且两个切分爪一通过台阶销一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两个连杆一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切分爪一转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切分爪二转动连接,两个切分爪二分别与所述连杆二的两端转动连接,且两个切分爪二通过台阶销二与底座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气缸通过销轴与铰座转动连接,所述铰座与底座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关节轴承,T形连杆通过螺栓销一与关节轴承转动连接。进一步的,两个切分爪一分别通过两个螺栓销二与T形连杆转动连接,两个切分爪一分别与两个台阶销一转动连接,两个台阶销一分别与底座固定连接。进一步的,两个连杆一分别通过两个螺栓销三与两个切分爪一转动连接,两个切分爪二分别通过两个螺栓销四与两个连杆一转动连接。进一步的,两个切分爪二分别与两个台阶销二转动连接,两个台阶销二分别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杆二分别通过两个螺栓销五与两个切分爪二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支架在与底座安装处加工有腰型槽,可根据转移物的外径进行柔性调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多连杆的切断分离机构,整个机构工作原理清晰、合理紧凑、方便可靠,可精简化、模块化及通用化,解决了劳动强度大、易出错、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低以及人力成本高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气缸输出轴伸出);图2为本技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气缸输出轴伸出);图3为本技术切分爪的三维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台阶销的三维示意图;附图1、2、3、4中:底座1、铰座2、销轴3、气缸4、关节轴承5、螺栓销一6、T形连杆7、螺栓销二8、切分爪一9、台阶销一10、螺栓销三11、连杆一12、导向支架13、螺栓销四14、切分爪二15、台阶销二16、螺栓销五17、连杆二18、圆形通孔19、上爪20、下爪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3、4所示,一种基于多连杆的切断分离机构,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铰座2与底座1固定连接,气缸4通过销轴3与铰座2转动连接,关节轴承5与气缸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T形连杆7通过螺栓销一6与关节轴承5转动连接,两个切分爪一9分别通过两个螺栓销二8与T形连杆7转动连接,两个切分爪一9分别与两个台阶销一10转动连接,两个台阶销一10分别与底座1固定连接,两个连杆一12分别通过两个螺栓销三11与两个切分爪一9转动连接,两个切分爪二15分别通过两个螺栓销四14与两个连杆一12转动连接,两个切分爪二15分别与两个台阶销二16转动连接,两个台阶销二16分别与底座1固定连接,连杆三18分别通过两个螺栓销五17与两个切分爪二15转动连接,底座上设有圆形通孔19,两个连杆一、连杆二、T形连杆分别布置于该圆形通孔的四周,四个导向支架13分别与底座固定连接并均匀布置于圆形通孔四周。如图1、2、3、4所示,一种基于多连杆的切断分离机构,其工作原理如下:根据物品的外径调整四个导向支架13,物品层压在两个切分爪一9和两个切分爪二15的下爪21上,气缸4的输出轴伸出,通过关节轴承5、螺栓销一6驱动T形连杆7运动,T形连杆7分别通过两个螺栓销二8驱动两个切分爪一9绕着两个台阶销一10转动,同时,两个切分爪一9分别通过两个螺栓销三11驱动两个连杆一12运动,两个连杆一12分别通过两个螺栓销四14驱动两个切分爪二15绕着两个台阶销二16转动,两个切分爪一9和两个切分爪二15的上爪将层压物品切断,两个切分爪一9和两个切分爪二15的下爪将物品分离排出(如图1、2,转动后的下爪离开圆形通孔的位置,使分离后的物品由底座的圆形通孔排出);同理,气缸4的输出轴回缩,两个切分爪一9和两个切分爪二15的上爪上的层压物品落至两个切分爪一9和两个切分爪二15的下爪上;不断周期重复上述动作,实现整个层压物品的切断分离,构成一种基于多连杆的切断分离机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主要特征,整个机构工作原理清晰、动作平滑迅速、安装调试方便,可精简化、模块化及通用化,适应当下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的药品、食品及其他产品转运或生产的发展趋势;其目的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多连杆的切断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气缸(4)、T形连杆(7)、两个切分爪一(9)、两个切分爪二(15)、两个平行布置的连杆一(12)、连杆二(18);所述底座上设有圆形通孔(19),两个连杆一、连杆二、T形连杆分别布置于该圆形通孔的四周,且该圆形通孔的四周均匀布置有四根导向支架(13);所述切分爪一、切分爪二均包括上爪和下爪,上爪固定于下爪之上并呈夹角布置;/n所述气缸底部铰接于底座,其输出轴与T形连杆的底部铰接,所述T形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切分爪一转动连接,且两个切分爪一通过台阶销一(10)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两个连杆一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切分爪一转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切分爪二转动连接,两个切分爪二分别与所述连杆二的两端转动连接,且两个切分爪二通过台阶销二(16)与底座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连杆的切断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气缸(4)、T形连杆(7)、两个切分爪一(9)、两个切分爪二(15)、两个平行布置的连杆一(12)、连杆二(18);所述底座上设有圆形通孔(19),两个连杆一、连杆二、T形连杆分别布置于该圆形通孔的四周,且该圆形通孔的四周均匀布置有四根导向支架(13);所述切分爪一、切分爪二均包括上爪和下爪,上爪固定于下爪之上并呈夹角布置;
所述气缸底部铰接于底座,其输出轴与T形连杆的底部铰接,所述T形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切分爪一转动连接,且两个切分爪一通过台阶销一(10)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两个连杆一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切分爪一转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切分爪二转动连接,两个切分爪二分别与所述连杆二的两端转动连接,且两个切分爪二通过台阶销二(16)与底座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连杆的切断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通过销轴(3)与铰座(2)转动连接,所述铰座与底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世杰李新松许勇军潘继明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