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变径的涡卷弹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159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自动变径的涡卷弹簧机,扭矩传感器实时对转动中的下导线轮的扭矩数值反馈于控制器,根据实际的扭矩数值与预设的扭矩数值进行比较,通过控制第一电机来控制偏心轮的转动,从而控制上导线轮与下导线轮的间距,直到实际的扭矩数值与预设的扭矩数值的差值符合要求,保持了上导线轮和下导线轮的最适间距,提高了涡卷弹簧的成型效果,偏心轮转动的同时,带动曲柄转动,从而带动变径导向轮在滑槽中移动,以实现当加工线材的直径变化后,变径导向轮保持在工作时与加工线材的间距始终一致,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涡卷弹簧的成型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变径的涡卷弹簧机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变径的涡卷弹簧机。
技术介绍
弹簧的制造通常通过涡卷弹簧机进行制造,首先加工线材从两排导向轮之间穿过,并在两排导线轮的压力作用下校直,随后弯折机构将弹簧的一端弯折成倒钩,然后再经过导向机构,在导向机构作用下卷曲变形,制作出涡卷弹簧。现有技术中,当所需加工线材的外径发生变化时,上下两排的导向轮的间距如果不变,则会因加工线材的外径增加而增大挤压力,加工线材移动的速度降低,此时扭矩增大,导致加工线材的移动速度变慢,加工线材也会因挤压力的增大而发生变形,也会因加工线材的外径减小而失去应有的挤压力,加工线材移动的速度增加,此时扭矩减小,导致加工线材在移动时位置会产生偏移,甚至掉落,严重影响所成型的弹簧质量及加工效率,现有技术有针对该问题进行改进的措施,即在上排导线轮的上方设置螺母,通过增加或减少螺母的进给量来改变上下两排的导线轮的间距,该方式需人工控制,速度慢,且不能很好地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所需进给量,弹簧的成型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动变径的涡卷弹簧机,包括主机架、导线机构、液压切割机、弯折机构和导向机构,所述导线机构、液压切割机和所述导向机构依次固定于所述主机架,所述弯折机构设于所述导向机构的下方,所述导线机构包括设于加工线材移动路径上方的若干上导线轮和设于加工线材移动路径下方的若干下导线轮,所述上导线轮通过第一转轴连接于所述主机架,所述下导线轮通过第二转轴连接于所述主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扭矩传感器、第一电机和偏心轮,所述偏心轮设于所述上导线轮的上方,所述上导线轮在竖直方向上以滑动配合的方式固定于所述主机架,所述偏心轮转动可使上导线轮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偏心轮通过第三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变径的涡卷弹簧机,包括主机架、导线机构、液压切割机、弯折机构和导向机构,所述导线机构、液压切割机和所述导向机构依次固定于所述主机架,所述弯折机构设于所述导向机构的下方,所述导线机构包括设于加工线材移动路径上方的若干上导线轮和设于加工线材移动路径下方的若干下导线轮,所述上导线轮通过第一转轴连接于所述主机架,所述下导线轮通过第二转轴连接于所述主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扭矩传感器、第一电机和偏心轮,所述偏心轮设于所述上导线轮的上方,所述上导线轮在竖直方向上以滑动配合的方式固定于所述主机架,所述偏心轮转动可使上导线轮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偏心轮通过第三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控制所述偏心轮转动,所述扭矩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二转轴,所述扭矩传感器与一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机电性连接;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横向滑块和变径滑块,所述横向滑块设有横向导向轮,所述变径滑块设有变径滑块本体、曲柄、摇杆、滑槽和变径导向轮,所述变径导向轮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曲柄、所述摇杆和所述变径导向轮组成曲柄摇杆机构,所述曲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摇杆的一端,所述曲柄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转轴连接于所述变径滑块本体,所述摇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变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恒战杜德深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自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