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大型多工位级进模具快速装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2144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大型多工位级进模具快速装卸装置。所述的快速装卸装置包括移模臂,导杆,顶钩,销轴,滑枕,电控按钮盒,减速马达,马达安装座,联轴器,下轴承,下轴承座,丝杠,上轴承,上轴承座,大型多工位级进模具,机床工作台板,所述的马达安装座、下轴承座和上轴承座分别连接在移模臂的内侧,所述的导杆设置在移模臂的内侧,所述的导杆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在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上,所述的减速马达和联轴器分别连接在马达安装座的上、下方,所述的丝杠与联轴器相连接,所述的丝杠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上轴承和下轴承,所述的丝杠上设置滑枕,所述的滑枕上设置销轴和至少一个顶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大型多工位级进模具在安装和拆卸时能保证安全、准确、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大型多工位级进模具快速装卸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大型多工位级进模具快速装卸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大型多工位级进模具快速装卸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技术中,如要求安装大型多工位级进模具时,由于模具体积大、重量重的特性,往往操作十分困难。常用方法是利用叉车或者多名装配人员通力合作将模具顶入机床工作台板模具安装区。在使用叉车顶入模具时,由于冲压车间内场地相对狭小,为保证叉车有充裕的操作空间,往往前期场地清理需要较多的时间,而最重要的是由于操作空间小,如要顺利将模具送入目标位置对叉车驾驶者困难较大,将油漆、移模臂表面撞伤是很常见的。而选择让多名装配人员合力操作时,装配人员需要面对重达十多吨的大型多工位级进模具。这样不仅劳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更重要的是无论叉车还是多人合作推模具都会由于受力不均导致模具进入机床工作台板模具安装区后位置歪斜,导致模具的定位准确性不高,后期还需要对模具位置进行长时间的找正操作,极大的增加了模具装入操作的难度和时间。另外,上述这两种操作方式都涉及到了人员与设备的配合、人员与人员之间的配合,一旦在配合过程中因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大型多工位级进模具快速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快速装卸装置包括移模臂(1),导杆(2),顶钩(3),销轴(4),滑枕(5),电控按钮盒(6),减速马达(7),马达安装座(8),联轴器(9),下轴承(10),下轴承座(11),丝杠(12),上轴承(13),上轴承座(14),大型多工位级进模具(15),机床工作台板(16),所述的马达安装座(8)、下轴承座(11)和上轴承座(14)分别连接在移模臂(1)的内侧,所述的导杆(2)设置在移模臂(1)的内侧,所述的导杆(2)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在上轴承座(14)和下轴承座(11)上,所述的减速马达(7)和联轴器(9)分别连接在马达安装座(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大型多工位级进模具快速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快速装卸装置包括移模臂(1),导杆(2),顶钩(3),销轴(4),滑枕(5),电控按钮盒(6),减速马达(7),马达安装座(8),联轴器(9),下轴承(10),下轴承座(11),丝杠(12),上轴承(13),上轴承座(14),大型多工位级进模具(15),机床工作台板(16),所述的马达安装座(8)、下轴承座(11)和上轴承座(14)分别连接在移模臂(1)的内侧,所述的导杆(2)设置在移模臂(1)的内侧,所述的导杆(2)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在上轴承座(14)和下轴承座(11)上,所述的减速马达(7)和联轴器(9)分别连接在马达安装座(8)的上、下方,所述的丝杠(12)与联轴器(9)相连接,所述的丝杠(12)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上轴承(13)和下轴承(10),所述的丝杠(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爱春江宝明杨洋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锻压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