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广喜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1735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装置,包括沉积池、沉积板、进水管、出水管、水泵支架、水泵、缓冲板、挡水板和隔水板,沉积板上均匀设有沉积槽,进水管设于沉积池左侧顶部,出水管设于沉积池右侧中上部,缓冲板垂直设于沉积池侧壁上且设于进水管下方,挡水板垂直设于缓冲板上,挡水板中部设有一级滤网,隔水板垂直设于沉积池上下底壁上,隔水板中下部设有三级滤网,挡水板和隔水板之间设有二级滤网,隔水板与沉积池之间设有四级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多级高效过滤沉积,且可阻挡水流冲击沉积物至下一级处理池的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保
,具体是指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污水引起的环境污染日趋加重。目前,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城市污水的处理回收显得尤为重要。城市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城市污水回收指的是,生活和工业污水经过处理后,作为工业、农业或市政用水的水源。目前,污水处理前都需要经过污水沉淀池的沉淀以去除污水中的漂浮物质和可沉淀物质,但是,现有的污水沉淀池净化污水的效率低,沉淀效果不理想,给后续的污水处理环节增加了难度,污水处理量较大时,污水中的漂浮物质和可沉淀物质还没有完全沉淀就被湍急的水流冲入到下一级处理池,导致沉淀分离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级高效过滤沉积,且可阻挡水流冲击沉积物至下一级处理池的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装置。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装置,包括沉积池、沉积板、进水管、出水管、水泵支架、水泵、缓冲板、挡水板和隔水板,所述沉积板设于沉积池底壁上,所述沉积板上均匀设有沉积槽,所述沉积槽呈圆弧形结构设置,圆弧形结构设置的沉积槽可增加沉积池底部沉积面积,从而容纳更多的沉积物质,并可阻挡沉积槽内的沉积物质随水流流动一起排出,所述进水管设于沉积池左侧顶部,所述出水管设于沉积池右侧中上部,所述水泵支架设于沉积池外侧壁,所述水泵设于水泵支架上,所述水泵进水口设于沉积池内,所述出水管设于水泵出水口上,所述缓冲板垂直设于沉积池侧壁上且设于进水管下方,所述缓冲板与沉积池底壁平行设置,缓冲板对进水管输送的污水起承接缓冲作用,调节污水水流流速,避免水流冲击沉积池底壁上的沉淀物质,影响沉积效果,所述挡水板垂直设于缓冲板上,所述挡水板中部设有一级滤网,所述隔水板垂直设于沉积池上下底壁上,所述隔水板中下部设有三级滤网,所述挡水板和隔水板之间设有二级滤网,所述二级滤网倾斜设置,所述隔水板与沉积池之间设有四级滤网,所述四级滤网倾斜设置,所述四级滤网与沉积池侧壁连接端位置高于与隔水板连接端,所述水泵设于四级滤网与沉积池侧壁连接端的上方,二级滤网和四级滤网倾斜设置的结构用以以增加滤网面积,在水泵的作用下将沉积过滤的水抽吸至四级滤网的上方,避免水流流出过程附带沉积池底部沉积物质一起流出。进一步地,所述沉积池顶部设有沉积试剂入口,所述沉积试剂入口靠近进水管入口。进一步地,所述一级滤网下方挡水板高度为20~30cm,一级滤网下方挡水板用于阻挡从进水管泄出的污水,保证污水可以匀速经一级滤网流至二级滤网上。进一步地,所述三级滤网下方隔水板高度为15~20cm,三级滤网用于阻挡水流冲击附带隔水板一侧沉积槽内的沉积物质。进一步地,所述一级滤网、二级滤网和三级滤网网眼依次减小,所述四级滤网采用污水用超滤膜。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装置通过设置缓冲板和挡水板,实现了污水的匀速排入,解决了污水排入时对沉积池底部的冲击影响沉积速率的问题,采用在沉积池底部设置带有沉积槽的沉积板,增加了沉积池底部沉积面积,且圆弧形的沉积槽可以阻挡底部沉积物质随水流流动被附带排出,同时,配合设于沉积池中上部的水泵,实现了水流的从下至上的流动,对已完成沉积的物质的影响降至最小。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沉积池,2、沉积板,3、进水管,4、出水管,5、水泵支架,6、水泵,7、缓冲板,8、挡水板,9、隔水板,10、沉积槽,11、一级滤网,12、二级滤网,13、三级滤网,14、四级滤网,15、沉积试剂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装置,包括沉积池1、沉积板2、进水管3、出水管4、水泵支架5、水泵6、缓冲板7、挡水板8和隔水板9,所述沉积板2设于沉积池1底壁上,所述沉积板2上均匀设有沉积槽10,所述沉积槽10呈圆弧形结构设置,圆弧形结构设置的沉积槽10可增加沉积池1底部沉积面积,从而容纳更多的沉积物质,并可阻挡沉积槽10内的沉积物质随水流流动一起排出,所述进水管3设于沉积池1左侧顶部,所述出水管4设于沉积池1右侧中上部,所述水泵支架5设于沉积池1外侧壁,所述水泵6设于水泵支架5上,所述水泵6进水口设于沉积池1内,所述出水管4设于水泵6出水口上,所述缓冲板7垂直设于沉积池1侧壁上且设于进水管3下方,所述缓冲板7与沉积池1底壁平行设置,缓冲板7对进水管3输送的污水起承接缓冲作用,调节污水水流流速,避免水流冲击沉积池1底壁上的沉淀物质,影响沉积效果,所述挡水板8垂直设于缓冲板7上,所述挡水板8中部设有一级滤网11,所述隔水板9垂直设于沉积池1上下底壁上,所述隔水板9中下部设有三级滤网13,所述挡水板8和隔水板9之间设有二级滤网12,所述二级滤网12倾斜设置,所述隔水板9与沉积池1之间设有四级滤网14,所述四级滤网14倾斜设置,所述四级滤网14与沉积池1侧壁连接端位置高于与隔水板9连接端,所述水泵6设于四级滤网14与沉积池1侧壁连接端的上方,二级滤网12和四级滤网14倾斜设置的结构用以以增加滤网面积,在水泵6的作用下将沉积过滤的水抽吸至四级滤网14的上方,避免水流流出过程附带沉积池1底部沉积物质一起流出。其中,所述沉积池1顶部设有沉积试剂入口15,所述沉积试剂入口15靠近进水管3入口。所述一级滤网11下方挡水板8高度为20~30cm,一级滤网11下方挡水板8用于阻挡从进水管3泄出的污水,保证污水可以匀速经一级滤网11流至二级滤网12上。所述三级滤网13下方隔水板9高度为15~20cm,三级滤网13用于阻挡水流冲击附带隔水板9一侧沉积槽10内的沉积物质。所述一级滤网11、二级滤网12和三级滤网13网眼依次减小,所述四级滤网14采用污水用超滤膜。具体使用时,污水从进水管3处进入沉积池1内,根据沉积需要,由沉积试剂入口15添加沉积试剂,污水从进水管3进入时,首先流至缓冲板7上,经缓冲板7缓冲,不影响沉积池1内沉积状态,缓冲板7上污水水位高于一级滤网11下方挡水板8高度时,经一级滤网11流出,匀速至二级滤网12上,经二级滤网12对水中漂浮物过滤之后流至沉积池1底部沉积,沉积物质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积池、沉积板、进水管、出水管、水泵支架、水泵、缓冲板、挡水板和隔水板,所述沉积板设于沉积池底壁上,所述沉积板上均匀设有沉积槽,所述沉积槽呈圆弧形结构设置,所述进水管设于沉积池左侧顶部,所述出水管设于沉积池右侧中上部,所述水泵支架设于沉积池外侧壁,所述水泵设于水泵支架上,所述水泵进水口设于沉积池内,所述出水管设于水泵出水口上,所述缓冲板垂直设于沉积池侧壁上且设于进水管下方,所述缓冲板与沉积池底壁平行设置,所述挡水板垂直设于缓冲板上,所述挡水板中部设有一级滤网,所述隔水板垂直设于沉积池上下底壁上,所述隔水板中下部设有三级滤网,所述挡水板和隔水板之间设有二级滤网,所述二级滤网倾斜设置,所述隔水板与沉积池之间设有四级滤网,所述四级滤网倾斜设置,所述四级滤网与沉积池侧壁连接端位置高于与隔水板连接端,所述水泵设于四级滤网与沉积池侧壁连接端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积池、沉积板、进水管、出水管、水泵支架、水泵、缓冲板、挡水板和隔水板,所述沉积板设于沉积池底壁上,所述沉积板上均匀设有沉积槽,所述沉积槽呈圆弧形结构设置,所述进水管设于沉积池左侧顶部,所述出水管设于沉积池右侧中上部,所述水泵支架设于沉积池外侧壁,所述水泵设于水泵支架上,所述水泵进水口设于沉积池内,所述出水管设于水泵出水口上,所述缓冲板垂直设于沉积池侧壁上且设于进水管下方,所述缓冲板与沉积池底壁平行设置,所述挡水板垂直设于缓冲板上,所述挡水板中部设有一级滤网,所述隔水板垂直设于沉积池上下底壁上,所述隔水板中下部设有三级滤网,所述挡水板和隔水板之间设有二级滤网,所述二级滤网倾斜设置,所述隔水板与沉积池之间设有四级滤网,所述四级滤网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广喜王小虎赵冬娇时巧丽
申请(专利权)人:孙广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