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方位多模式颈肌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656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方位多模式颈肌训练器,包括座椅、转摆矫治组件、模式切换机构和加载机构;所述的转摆矫治组件包括头环组件及摆动组件,所述的摆动组件一端与头环组件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头环组件位于训练者的头部上方;所述的模式切换机构包括涡轮、蜗杆和蜗杆脱离机构,所述的蜗杆与蜗杆脱离机构连接,涡轮与蜗杆啮合;摆动组件的另一端与涡轮固定连接,涡轮与加载机构连接,头环组件与另一个加载机构连接。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方位和各角度下进行等张及等长两种模式颈肌训练,并且在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屈不同位置时可同时进行左右旋转训练,有效的提高了颈部肌肉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方位多模式颈肌训练器
本技术属于颈肌训练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方位多模式颈肌训练器。
技术介绍
颈椎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十大顽症”之一,在我国就有2亿以上,已成为全民疾病。颈椎病的康复及颈椎病预防措施亟待解决,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牵引及颈肌增强两种。传统设备功能单一、训练枯燥,只能进行等长模式训练,且旋转训练只能在正位进行单方位训练。训练过程枯燥,全套的颈部训练时间较长,单调的运动过程无法让训练者持之以恒,甚至无法完成全套的颈部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方位多模式颈肌训练器,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方位和各角度下进行等张及等长两种模式颈肌训练,并且在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屈不同位置时可同时进行左右旋转训练,有效的提高了颈部肌肉的强度。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全方位多模式颈肌训练器,包括座椅1、转摆矫治组件2、模式切换机构3和加载机构7;所述的转摆矫治组件2包括头环组件18及摆动组件16,所述的摆动组件16一端与头环组件18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头环组件18位于训练者的头部上方;所述的模式切换机构包括涡轮27、蜗杆301和蜗杆脱离机构,所述的蜗杆301与蜗杆脱离机构连接,涡轮27与蜗杆301啮合;摆动组件16的另一端与涡轮27固定连接,涡轮27与加载机构7连接,作为本技术更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头环组件18也与加载机构7连接。作为本技术更优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传动机构5,所述的传动机构5包括两个等力矩凸轮、定滑轮12、双向滑轮11和旋转滑轮13,其中第一等力矩凸轮141固定在头环组件18上,第二等力矩凸轮142固定在涡轮轴15上,第一等力矩凸轮141上连接有第一钢丝绳101,第一钢丝绳101依次绕过第一双向滑轮111、两组旋转滑轮13和定滑轮12后连接在第一配重块71上,第二钢丝绳102一端固定在第二等力矩凸轮142上,另一端穿过第二双向滑轮112后连接在第二配重块72上。作为本技术更优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立柱组件6,所述的立柱组件6位于座椅1上的训练者的后背方向上,立柱组件6包括立柱47、防护罩4和底板8,所述的立柱47和防护罩4固定在底板8上,所述的传动机构5、加载机构7和模式切换机构3位于防护罩4内。作为本技术更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模式切换机构3还包括蜗杆组件、支架44;所述的蜗杆组件包括双球头连杆253、球窝轴套303和蜗杆箱304;所述的蜗杆箱304上穿过有垂直于涡轮27的中心轴241,其通过支撑结构24固定支架44上;所述的双球头连杆253两端通过球窝轴套303与蜗杆301的轴头和蜗杆手柄25连接;所述的球窝轴套303上开设有平行于中心轴241的限位槽,限位槽内安装有限位环轴26,双球头连杆253与限位环轴26固定连接;所述的蜗杆301的两端支撑在蜗杆箱304壁上;所述的蜗杆脱离机构包括偏心轮33和凸轮手柄31,所述的偏心轮33的中心点与凸轮手柄31连接,其旋转点与蜗杆箱304连接,所述的支架44固定在立柱组件6上。作为本技术更优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随动显示组件9,所述的随动显示组件9固定连接在旋转座椅1的前方。作为本技术更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随动显示组件9包括多节连杆46和显示系统48,所述的多节连杆46固定连接在座椅1上,显示系统48固定在多节连杆46上并且位于训练者前方。作为本技术更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座椅1下方连接有旋转机构,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底板8、平行导轨45、轴承19、升降导轨22和电动推杆23;所述的座椅1通过轴承19连接在升降导轨22和电动推杆23上,所述的升降导轨22及电动推杆23固定在平行导轨45上,平行导轨45安装在底板8上,座椅1绕轴承19实现旋转运动。作为本技术更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头环组件18包括头环支架36和调节传导部件,所述的调节传导部件包括防护软包的承力块39、双头螺纹杆38、锁紧螺母37、双头螺纹旋钮35、限位槽42和固定块41,所述的防护软包的承力块39通过旋转轴承34与双头螺纹杆38连接,所述的双头螺纹杆38通过固定块41支撑在头环支架36上,双头螺纹旋钮35固定套置在双头螺纹杆38上,双头螺纹旋钮35与固定块41上的限位槽42配合,锁紧螺母37连接双头螺纹杆38上,并抵靠在双头螺纹旋钮35的端面上。作为本技术更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摆动组件16与头环组件18可转动连接的连接轴上安装有扭矩传感器17。作为本技术更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架44的底板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拉簧43,所述的拉簧43另一端连接在蜗杆组件上。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颈肌训练器有效的提高了颈部肌肉的强度,可以进行全方位训练(前屈后伸0-45°、左右侧屈0-45°和左右旋转0-90°和多模式训练(等张模式及等长模式),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方位和各角度下进行等张及等长两种模式颈肌训练。并且在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屈不同位置时可同时进行左右旋转训练。高效集成大幅度降低成本,节省训练前的位置调节时间,提高训练效率。在不同方位及模式下训练的同时,具有语音提示或弹出动态图片的方式进行鼓励行为,提高训练者的趣味性,使受试者积极完成全部训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全方位多模式颈肌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全方位多模式颈肌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不包括防护罩);图3是本技术的全方位多模式颈肌训练器的模式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支架剖开);图4是本技术的全方位多模式颈肌训练器的模式切换机构的剖视图(与中心轴平行方向);图5是本技术的全方位多模式颈肌训练器的头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全方位多模式颈肌训练器的头环组件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全方位多模式颈肌训练器的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全方位多模式颈肌训练器,包括座椅1、转摆矫治组件2、模式切换机构3和加载机构7;所述的转摆矫治组件2包括头环组件18及摆动组件16,所述的摆动组件16一端与头环组件18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头环组件18位于训练者的头部上方;所述的模式切换机构包括涡轮27、蜗杆301和蜗杆脱离机构,所述的蜗杆301与蜗杆脱离机构连接,涡轮27与蜗杆301啮合;摆动组件16的另一端与涡轮27固定连接,涡轮27与加载机构7连接。可以进行全方位训练(前屈后伸0-45°、左右侧屈0-45°和左右旋转0-90°)和多模式训练(等张模式及等长模式),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方位和各角度下进行等张及等长两种模式颈肌训练。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的头环组件18也与加载机构7,在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屈不同位置时可同时进行左右旋转训练。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7所示,所述的传动机构5包括两个等力矩凸轮、定滑轮12、双向滑轮11和旋转滑轮13,其中第一等力矩凸轮1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方位多模式颈肌训练器,包括座椅(1)和转摆矫治组件(2),所述的转摆矫治组件(2)包括头环组件(18)及摆动组件(16),所述的摆动组件(16)一端与头环组件(18)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头环组件(18)位于训练者的头部上方;/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式切换机构(3)和加载机构(7);所述的模式切换机构(3)包括涡轮(27)、蜗杆(301)和蜗杆脱离机构,所述的蜗杆(301)与蜗杆脱离机构连接,涡轮(27)与蜗杆(301)啮合;摆动组件(16)的另一端与涡轮(27)固定连接,涡轮(27)与加载机构(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方位多模式颈肌训练器,包括座椅(1)和转摆矫治组件(2),所述的转摆矫治组件(2)包括头环组件(18)及摆动组件(16),所述的摆动组件(16)一端与头环组件(18)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头环组件(18)位于训练者的头部上方;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式切换机构(3)和加载机构(7);所述的模式切换机构(3)包括涡轮(27)、蜗杆(301)和蜗杆脱离机构,所述的蜗杆(301)与蜗杆脱离机构连接,涡轮(27)与蜗杆(301)啮合;摆动组件(16)的另一端与涡轮(27)固定连接,涡轮(27)与加载机构(7)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方位多模式颈肌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环组件(18)也与加载机构(7)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全方位多模式颈肌训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机构(5),所述的传动机构(5)包括两个等力矩凸轮、定滑轮(12)、双向滑轮(11)和旋转滑轮(13),其中第一等力矩凸轮(141)固定在头环组件(18)上,第二等力矩凸轮(142)固定在涡轮轴(15)上,第一等力矩凸轮(141)上连接有第一钢丝绳(101),第一钢丝绳(101)依次绕过第一双向滑轮(111)、两组旋转滑轮(13)和定滑轮(12)后连接在第一配重块(71)上,第二钢丝绳(102)一端固定在第二等力矩凸轮(142)上,另一端穿过第二双向滑轮(112)后连接在第二配重块(72)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方位多模式颈肌训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柱组件(6),所述的立柱组件(6)位于座椅(1)上的训练者的后背方向上,立柱组件(6)包括立柱(47)、防护罩(4)和底板(8),所述的立柱(47)和防护罩(4)固定在底板(8)上,所述的传动机构(5)、加载机构(7)和模式切换机构(3)位于防护罩(4)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方位多模式颈肌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式切换机构(3)还包括蜗杆组件和支架(44);
所述的蜗杆组件包括双球头连杆(253)、球窝轴套(303)和蜗杆箱(304);所述的蜗杆箱(304)上穿过有垂直于涡轮(27)的中心轴(241),其通过支撑结构(24)固定支架(44)上;所述的双球头连杆(253)两端通过球窝轴套(303)与蜗杆(301)的轴头和蜗杆手柄(25)连接;所述的球窝轴套(303)上开设有平行于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周林雪艾莉宗姝徐东亮李双成杨泽张容嘉谢新旺王新喆田利峰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奥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