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器口鼻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633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呼吸器口鼻罩,属于煤矿、消防救援逃生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呼吸器口鼻罩体积大、重量重和不便使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呼吸器口鼻罩包括底托(11)、密封主体(12)和绑带(13);绑带(13)设置在底托(11)和密封主体(12)之间,绑带(13)用于口鼻罩的佩戴;底托(11)为L形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底托(11)用于支撑密封主体(12),密封主体(12)用于贴合面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口鼻罩绑带夹设在底托和密封主体之间,无需额外增设绑带扣孔部分,且底托与呼吸管的连接口朝下,减小了气路的占用空间及口鼻罩的重量,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储存及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器口鼻罩
本技术涉及煤矿、消防救援逃生
,尤其涉及一种呼吸器口鼻罩。
技术介绍
火灾等事故发生时,被困现场的受灾人员除可以采取湿毛巾捂住口鼻或采用佩戴过滤式呼吸面罩或压缩气瓶呼吸器等自救措施外,还可以采用佩戴化学氧呼吸器等手段进行现场疏散和逃生自救。但是,剧烈燃烧后的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烟雾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十分复杂,而湿毛巾和过滤式呼吸面罩只能过滤少数几种特定的有毒气体,很难达到预期的过滤净化效果,而且对氧气浓度低于17%的环境也不适用,难以切实保障逃生人员的生命安全,压缩气瓶式呼吸器属于高压容器,容易产生爆炸等危险事故。因此化学氧呼吸器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消防、化工、煤矿、密闭空间等作业场景的呼吸防护救援装备。化学氧救援呼吸装置依据以超氧化物为主要成分的空气再生剂与CO2、H2O反应生成可呼吸用新鲜空气为原理研制,其使用不受周围大气环境气体成分的限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应急逃生自救器。然而,现有自救呼吸器的口鼻罩采用硬质底托结构,不仅体积大重量重,导致佩戴不便,而且安装后的呼吸管向前延伸,影响使用者的行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呼吸器口鼻罩,用以解决现有呼吸器口鼻罩体积大、重量重和不便使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呼吸器口鼻罩,包括底托、密封主体和绑带;绑带设置在底托和密封主体之间,绑带用于口鼻罩的佩戴;底托为L形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底托用于支撑密封主体,密封主体用于贴合面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接口朝下;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前端设置有转接头,转接头的一端套设在第一连接部的接口内,另一端与呼吸器的呼吸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密封主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圆筒状结构,且外表面设置有螺纹。进一步地,所述底托与绑带之间设置有第一垫片,第一垫片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一垫片朝向绑带的表面设置有球状凸起。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主体的前端为平面,所述平面上设置有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的直径等于第二连接部的外径,所述第二连接部套设在安装孔内。进一步地,呼吸器口鼻罩还包括螺母,螺母设置在所述密封主体内,螺母与第二连接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螺母与密封主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进一步地,所述绑带的前端设置有通孔,通孔的直径不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径,所述第二连接部套设在通孔内。进一步地,呼吸器口鼻罩还包括密封塞,密封塞的一端设置在第二连接部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1)本技术的底托和密封主体之间夹装有绑带,方便固定口鼻罩使之与人体面部密合,第一连接部与呼吸管的接口朝下,方便呼吸管的悬垂,避免佩戴时呼吸管向前伸展过长,影响行动,同时能够在产品包装时节约空间;(2)本技术的绑带直接夹在底托和密封主体之间,不需要在硬质底托上额外设置扣孔与绑带连接,进一步减小了口鼻罩的体积;(3)本技术的第二连接部与绑带之间设置有第一垫片,第一垫片设置有球状凸起,能够在底托与密封主体连接时压紧绑带,同时螺母与第二连接部连接,进一步加固了绑带的连接强度,确保绑带在佩戴时安全牢靠;(4)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连接部依次穿过第一垫片、绑带的通孔、密封主体的安装孔、第二垫片与螺母连接,密封塞设置在第二连接部内,避免了口鼻罩使用时漏气,同时在未使用时避免了外部气体进入产氧罐与产氧剂反应,造成产氧剂的浪费。本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内容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文字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为本实施例中口鼻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口鼻罩的整体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呼吸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产氧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中产氧部去除生氧装置的结构剖视图。附图标记:1-口鼻罩;11-底托;111-转接头;12-密封主体;121-安装孔;13-绑带;131-通孔;14-第一垫片;15-螺母;16-第二垫片;17-密封塞;2-呼吸管;3-产氧部;31-产氧罐;311-进气管;312-出气管;313-隔板;32-三通单元;321-第一通道;322-第二通道;3221-第一单向阀;323-第三通道;3231-快接头;3232-第二单向阀;33-初期生氧装置;34-连接管;35-隔热套;351-散热缓冲孔;4-气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公开了一种呼吸器口鼻罩,口鼻罩1包括底托11、密封主体12和绑带13,绑带13设置在底托11和密封主体12之间,底托11与呼吸管2的接口朝下;底托11用于支撑密封主体12,并且与呼吸管2连接,密封主体12用于贴合面部,绑带13用于口鼻罩1的佩戴。与现有技术相比,口鼻罩1由硬质底托11和软质密封主体12组成,底托11和密封主体12之间夹装有头部绑带13,方便固定口鼻罩1使之与人体面部密合,佩戴状态下底托11与呼吸管2的接口朝下,方便呼吸管2的悬垂,避免佩戴时呼吸管2向前伸展过长,影响行动,同时能够在产品包装时节约空间;口鼻罩1上的绑带13直接夹在硬质底托11和软质密封主体12之间,不需要在硬质底托11上额外设置扣孔与绑带13连接,进一步减小口鼻罩1的体积。具体地,底托11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垂直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上,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呈L形结构,第一连接部与呼吸管2连接,第二连接部与密封主体12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为方形壳体,第二连接部为圆筒,圆筒垂直设置在方形壳体的侧面上,且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通为二通结构。第一连接部的前端设置有转接头111,转接头111一端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内,另一端与呼吸管2连接;具体地,转接头111一端设置为方形,且套设在第一连接部的方形接口内,为了避免漏气,在转接头111与第一连接部的方形接口连接处外部设置密封圈,或使用粘接胶粘接,转接头111的另一端设置为圆筒状,为了便于控制转接头111与呼吸管2插入的长度,在圆筒的上端设置有周向台阶。底托11与绑带13之间设置有第一垫片14,第一垫片14套设在第二连接部上,第一垫片14的内径等于第二连接部的外径,为了使绷带13固定牢靠,第一垫片14的上表面设置有球状凸起,球状凸起面与绑带13接触,光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器口鼻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托(11)、密封主体(12)和绑带(13);绑带(13)设置在底托(11)和密封主体(12)之间,绑带(13)用于口鼻罩的佩戴;底托(11)为L形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底托(11)用于支撑密封主体(12),密封主体(12)用于贴合面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器口鼻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托(11)、密封主体(12)和绑带(13);绑带(13)设置在底托(11)和密封主体(12)之间,绑带(13)用于口鼻罩的佩戴;底托(11)为L形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底托(11)用于支撑密封主体(12),密封主体(12)用于贴合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口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接口朝下;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前端设置有转接头(111),转接头(111)的一端套设在第一连接部的接口内,另一端与呼吸器的呼吸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口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密封主体(1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圆筒状结构,且外表面设置有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口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11)与绑带(13)之间设置有第一垫片(14),第一垫片(14)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一垫片(14)朝向绑带(13)的表面设置有球状凸起。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铭刘亮贾彦翔黄启福鲁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