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529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座椅,包括底部支架、蓄电池、电机驱动轮、电动推杆、水平传感器、驱动电机和控制盒,所述底部支架的中间位置固定有固定轴,且固定轴的前后两端套设有转动轮,所述固定轴的正面一端焊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上端通过扭力弹簧铰接有棘轮,所述底部支架的右端底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底部支架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机驱动轮,所述底部支架的左端铰接有第一铰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棘轮在扭力弹簧的支撑下贴合在转动轮内壁上焊接的斜形齿牙上,使得转动轮在爬坡时只能向前转动移动,当失去动力驱动时,转动轮向后转动时被棘轮卡住锁死,有效的防止该装置爬坡时发生溜车事故,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座椅
本技术涉及移动座椅
,具体为一种智能座椅。
技术介绍
移动座椅是一种自带电力驱动的,用于帮助残障人士行动的代步设备,目前的移动座椅由于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往往只具备行走驱动的功能,当在进行爬坡行进时,由于爬坡时重心后移,容易导致移动座椅向后倾翻,发生危险事故,且现有的移动座椅在爬坡时,多由电机转动进行前进限制,若电机失去动力支持,极其容易导致座椅向后滑动溜坡,产生危险事故,并且现有的移动座椅不能根据使用者身材规格自动调节脚踏部位的高度,使用不便,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爬坡时可防止溜车且自动调节高度和重心的智能座椅。在现有技术,中国专利申请201510791657.9公开了一种智能座椅,包括行走机构、升降机构及座椅,所述升降机构设于行走机构上,所述升降机构上设有随动机构,随动机构的下部与升降机构上部活动连接,座椅设于随动机构上,能够上下较大坡度,上下坡过程中座椅面均可始终保持水平,重心能够随动并始终处于两轮中间,解决了爬坡过程中重心移出前后轮的问题,但是该装置的升降结构过高,使得该装置的重心过高,容易引起倾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座椅,包括底部支架(1)、蓄电池(6)、电机驱动轮(7)、电动推杆(10)、水平传感器(13)、驱动电机(21)和控制盒(2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架(1)的中间位置固定有固定轴(2),且固定轴(2)的前后两端套设有转动轮(3),所述固定轴(2)的正面一端焊接有固定杆(4),且固定杆(4)的上端通过扭力弹簧铰接有棘轮(5),所述底部支架(1)的右端底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6),所述底部支架(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机驱动轮(7),所述底部支架(1)的左端铰接有第一铰接杆(8),且第一铰接杆(8)的另一端铰接有平衡调节板(9),所述底部支架(1)的上端右侧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座椅,包括底部支架(1)、蓄电池(6)、电机驱动轮(7)、电动推杆(10)、水平传感器(13)、驱动电机(21)和控制盒(2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架(1)的中间位置固定有固定轴(2),且固定轴(2)的前后两端套设有转动轮(3),所述固定轴(2)的正面一端焊接有固定杆(4),且固定杆(4)的上端通过扭力弹簧铰接有棘轮(5),所述底部支架(1)的右端底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6),所述底部支架(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机驱动轮(7),所述底部支架(1)的左端铰接有第一铰接杆(8),且第一铰接杆(8)的另一端铰接有平衡调节板(9),所述底部支架(1)的上端右侧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10),且电动推杆(10)的动力输出轴上固定有滑块(11),所述滑块(11)的上方铰接有第二铰接杆(12),所述平衡调节板(9)的内部镶嵌有水平传感器(13),所述平衡调节板(9)的左端固定焊接有脚踏(14),所述平衡调节板(9)的上端均匀焊接有伸缩杆(15),且伸缩杆(15)的外侧均套设有支撑弹簧(16),所述伸缩杆(1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座椅(17),所述平衡调节板(9)的中间位置插设有转动套(18),且转动套(18)的中间位置插设有螺杆(19),所述转动套(18)的右侧啮合有锤齿轮(20),且锤齿轮(20)的右端焊接固定有驱动电机(21),所述座椅(17)的左端固定装设有控制盒(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轮(3)的内壁上均匀焊接有斜形齿牙,且斜形齿牙的倾斜方向为向右倾斜,所述棘轮(5)通过扭力弹簧与固定杆(4)设计为弹性支撑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架(1)的顶部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畅卯恒睿郭梦赐庞统威仇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晓庄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