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用大豆种子发芽和水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1150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实验用大豆种子发芽和水培装置,包括培养箱、种子板、扶苗装置和营养液循环装置,种子板设置在培养箱内,且在种子板上设置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锥形种孔,在种子板的上表面及锥形种孔的内侧面上均设置有一层滤纸,扶苗装置包括升降板和调节螺栓,升降板设置在培养箱内,且位于种子板上方,在升降板上设置有若干与锥形种孔一一相对应的扶苗短管,营养液循环装置包括循环水箱和循环泵。利用本装置可在不用移植大豆种子的条件下,实现大豆种子的发芽和水培过程,从而便于进行大豆种子的实验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用大豆种子发芽和水培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实验用大豆种子发芽和水培装置。
技术介绍
大豆种子的发芽实验和育苗培养是大豆相关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主要内容,如大豆发芽试验、逆境胁迫试验或者激素处理试验等。在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大豆发芽检测及后续培养实验时,通常采用培养皿和滤纸进行发芽培育,由于培养皿和滤纸不具备培养功能,在大豆种子发芽完成后,工作人员常需要将大豆幼苗转移到其他基质上进行培养,最后,再移植到水培装置上,上述培养过程中,操作比较繁琐,费时费力。此外,在转移培养过程中,容易对大豆造成损伤,造成大豆植株间的人为误差加大,不利于后续试验内容的调查,进一步地,因大豆幼苗存在直立、易倒伏特点,在上述培养过程中,常发生大豆幼苗倒伏现象,从而不利于后续的大豆生长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验用大豆种子发芽和水培装置,利用本装置可在不用移植大豆种子的条件下,实现大豆种子的发芽和水培过程,从而便于进行大豆种子的实验研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验用大豆种子发芽和水培装置,包括培养箱、种子板、扶苗装置和营养液循环装置,在所述培养箱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内侧均设置一支撑板,所述种子板的左右两端搭置在相应的支撑板上,种子板的前后侧壁与培养箱的前后侧壁之间留有通气空隙,在所述种子板上设置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锥形种孔,锥形种孔呈上大下小状态分布,在所述种子板的上表面及锥形种孔的内侧面上均设置有一层滤纸,锥形种孔内的滤纸上平面与种子板上表面上的滤纸的底平面相贴合,所述扶苗装置包括升降板和调节螺栓,所述升降板位于所述培养箱内,且位于所述种子板上方,在所述升降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一L形支撑板,在所述培养箱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外侧,均设置一位于所述L形支撑板的横板下方的定位板,在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两个贯穿所述横板的导向杆,在定位板上套置一所述调节螺栓,通过旋转调节螺栓可实现升降板在培养箱内的升降,在所述升降板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锥形种孔一一相对应的扶苗短管,在所述培养箱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外侧下部分别设置一出液管和一进液管,所述营养液循环装置包括循环水箱和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设置在所述循环水箱内设置的一支撑板上,所述循环水箱的底平面高于培养箱的上平面,所述出液管通过管道与所述循环泵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进液管通过管道与所述循环水箱的内侧下部相贯通。优选地,在每一个所述锥形种孔的正下方均设置一根系辅助固定管。进一步地,在所述根系辅助固定管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贯通孔。进一步地,在所述循环水箱的支撑板上设置一花洒喷头,所述循环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花洒喷头的进水口相连接。进一步地,在所述种子板的左右两端上部均设置一辅助提升杆。进一步地,在所述种子板的下部设置有若干毛细管,所述毛细管的上部贯穿种子板后与种子板上的滤纸底平面贴合在一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便利;在大豆种子发芽阶段,利用利用滤纸的锁水性能及毛细管的虹吸原理,可长时间保证大豆种子处于潮湿环境内,继而保证大豆种子的顺利发芽;大豆种子发芽完成后,随着其根系的不断增长,其会穿过锥形种孔达到培养箱内的培养液内,继而可继续进行大豆幼苗的水培养殖;在大豆幼苗的顶部超出扶苗短管的上部后,可在幼苗后期不断成长过程中,随着幼苗的不断长高进行升降板的上升,继而实现扶苗短管对幼苗的扶正,杜绝了幼苗倒伏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地,因扶苗短管较短,且是扶直幼苗的杆径下部,继而使得扶苗短管不会影响幼苗叶的展开与生长;利用循环泵和花洒喷头可保证营养液内氧气供应,继而利于幼苗在培养箱内的正常生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升降板和种子板局部剖视图;图中:1培养箱、11左侧壁、12右侧壁、13出液管、14进液管、15定位板、151导向杆、2种子板、21锥形种孔、22辅助提升杆、23第一滤纸、24第二滤纸、25根系辅助固定管、251贯通孔、26毛细管、31升降板、311L形支撑板、3111横板、312扶苗短管、32调节螺栓、41循环水箱、42循环泵、43花洒喷头、101大豆种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1-2,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变形,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验用大豆种子发芽和水培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培养箱1、种子板2、扶苗装置和营养液循环装置,在所述培养箱1的左侧壁11和右侧壁12内侧均设置一支撑板,所述种子板2的左右两端搭置在相应的支撑板上,种子板2的前后侧壁与培养箱1的前后侧壁之间留有通气空隙,在所述种子板2上设置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锥形种孔21,锥形种孔21呈上大下小状态分布,在所述种子板2的上表面及锥形种孔21的内侧面上均设置有一层滤纸,具体的,在种子板2上表面上设置有滤纸23,且在滤纸23上设置有与锥形种孔21相对应的通孔,在锥形种孔2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滤纸24,锥形种孔21内的滤纸24上平面与种子板2上表面上的滤纸23的底平面相贴合,滤纸23和滤纸24具有长时间的锁水性能,因此,在大豆种子发芽培育过程中,滤纸23和滤纸24可保证种子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继而利于实现种子的发芽,在实际应用中,为便于使得滤纸23和滤纸24保持湿润,在此,在种子板2的下部设置有若干毛细管26,所述毛细管26的上部贯穿种子板2后与种子板2上的滤纸23底平面贴合在一起,毛细管26利用毛细现象原理将培养箱1下部的水分或营养液传递给滤纸23,滤纸23再通过毛细现象原理将水分或营养液传递给滤纸24,从而实现了滤纸23和滤纸24的持久湿润,在实验前期,为便于将种子板2从培养箱1内拿出,以便将大豆种子101放置到锥形种孔21内,在此,在种子板2的左右两端上部均设置一辅助提升杆22。所述扶苗装置包括升降板31和调节螺栓32,所述升降板31位于所述培养箱1内,且位于所述种子板2上方,在所述升降板2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一L形支撑板311,在所述培养箱1的左侧壁11和右侧壁12的外侧,均设置一位于所述L形支撑板311的横板3111下方的定位板15,在所述定位板15上设置有两个贯穿所述横板3111的导向杆151,在定位板151上套置一所述调节螺栓32,通过旋转调节螺栓32可实现升降板31在培养箱1内的升降,在所述升降板31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锥形种孔21一一相对应的扶苗短管312,在所述培养箱1的左侧壁11和右侧壁12外侧下部分别设置一出液管13和一进液管14,所述营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用大豆种子发芽和水培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培养箱、种子板、扶苗装置和营养液循环装置,在所述培养箱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内侧均设置一支撑板,所述种子板的左右两端搭置在相应的支撑板上,种子板的前后侧壁与培养箱的前后侧壁之间留有通气空隙,在所述种子板上设置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锥形种孔,锥形种孔呈上大下小状态分布,在所述种子板的上表面及锥形种孔的内侧面上均设置有一层滤纸,锥形种孔内的滤纸上平面与种子板上表面上的滤纸的底平面相贴合,所述扶苗装置包括升降板和调节螺栓,所述升降板位于所述培养箱内,且位于所述种子板上方,在所述升降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一L形支撑板,在所述培养箱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外侧,均设置一位于所述L形支撑板的横板下方的定位板,在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两个贯穿所述横板的导向杆,在定位板上套置一所述调节螺栓,通过旋转调节螺栓可实现升降板在培养箱内的升降,在所述升降板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锥形种孔一一相对应的扶苗短管,在所述培养箱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外侧下部分别设置一出液管和一进液管,所述营养液循环装置包括循环水箱和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设置在所述循环水箱内设置的一支撑板上,所述循环水箱的底平面高于培养箱的上平面,所述出液管通过管道与所述循环泵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进液管通过管道与所述循环水箱的内侧下部相贯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用大豆种子发芽和水培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培养箱、种子板、扶苗装置和营养液循环装置,在所述培养箱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内侧均设置一支撑板,所述种子板的左右两端搭置在相应的支撑板上,种子板的前后侧壁与培养箱的前后侧壁之间留有通气空隙,在所述种子板上设置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锥形种孔,锥形种孔呈上大下小状态分布,在所述种子板的上表面及锥形种孔的内侧面上均设置有一层滤纸,锥形种孔内的滤纸上平面与种子板上表面上的滤纸的底平面相贴合,所述扶苗装置包括升降板和调节螺栓,所述升降板位于所述培养箱内,且位于所述种子板上方,在所述升降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一L形支撑板,在所述培养箱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外侧,均设置一位于所述L形支撑板的横板下方的定位板,在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两个贯穿所述横板的导向杆,在定位板上套置一所述调节螺栓,通过旋转调节螺栓可实现升降板在培养箱内的升降,在所述升降板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锥形种孔一一相对应的扶苗短管,在所述培养箱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外侧下部分别设置一出液管和一进液管,所述营养液循环装置包括循环水箱和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设置在所述循环水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清涛李宝红王经龙
申请(专利权)人:郯城县种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