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绿化带机构,包括路面,所述路面内安装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顶部具有固定部敞口端,所述固定部的内部安装有盛放框,所述盛放框的顶部具有盛放框敞口端,所述盛放框可拆卸设置于固定部的内部,所述盛放框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种植有绿化树木,所述盛放框的外侧与固定部之间填充有土壤;通过设置了盛放于固定部中的盛放框,更换植物时可直接将盛放框通过起重机将其吊起即可,然后将其运输,然后将种植有绿化树木的盛放框重新放置于固定部内,在进行填土即可,其过程省时省力,适合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绿化带机构
本技术属于绿化
,具体涉及一种市政绿化带机构。
技术介绍
绿化带的分隔交通,具有安全功能。绿化带具有美化城市的作用,消除司机视觉上的疲劳,种植乔木绿化带还可以改变道路的空间尺度,使道路空间具有良好的宽高比。此外,还有净化环境作用,能滞尘,减弱噪声,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绿化带的宽度和道路宽度比例要适宜,道路两边有建筑物,绿化带宽度不宜超过3米,并预留4米以上人行道。也可设计宽度4米以上人行道栽植一排行道树,达到基本的绿化和遮萌。现有的市政绿化带,均可起到美化作用,但是在追求绿化带美化的过程中,往往会需要更换不同植物,但由于均采用普通的栽培方式,造成植物需要更换时,且过程较为费时费力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市政绿化带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绿化带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绿化带机构,包括路面,所述路面内安装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顶部具有固定部敞口端,所述固定部的内部安装有盛放框,所述盛放框的顶部具有盛放框敞口端,所述盛放框可拆卸设置于固定部的内部,所述盛放框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种植有绿化树木,所述盛放框的外侧与固定部之间填充有土壤。优选的,所述盛放框上与固定部长边对应的两侧壁上均安装有承重限位块,且所述承重限位块均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优选的,所述盛放框的底壁上安装有支撑柱,且每个所述盛放框的底壁上安装有至少四个支撑柱。优选的,所述固定部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固定部的底壁上。优选的,所述盛放框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盛放框靠近低端的位置处。优选的,所述固定部敞口端的顶部且位于盛放框敞口端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吊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了盛放于固定部中的盛放框,更换植物时可直接将盛放框通过起重机将其吊起即可,然后将其运输,然后将种植有绿化树木的盛放框重新放置于固定部内,在进行填土即可,其过程省时省力,适合广泛推广。2.由于固定部和盛放框位独立结构,造成在更换植物时,在空闲场地将植物种植进盛放框内,然后将盛放框运输至城市内进行安放即可,避免在拥挤的城市内进行过多的操作,过久的占用及道路资源,进一步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固定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盛放框和固定部的拼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绿化树木;2、路面;3、土壤;4、固定部;5、承重限位块;6、盛放框;7、支撑柱;8、第一通孔;9、第二通孔;10、盛放框敞口端;11、固定部敞口端;12、吊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市政绿化带机构,包括路面2,所述路面2内安装有固定部4,所述固定部4的顶部具有固定部敞口端11,固定部敞口端11的顶部且位于盛放框敞口端10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吊环12,所述固定部4的内部安装有盛放框6,所述盛放框6的顶部具有盛放框敞口端10,盛放框6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9,且所述第二通孔9位于盛放框6靠近低端的位置处,所述盛放框6可拆卸设置于固定部4的内部,所述盛放框6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通孔8,所述第一通孔8的内侧种植有绿化树木1,所述盛放框6的外侧与固定部4之间填充有土壤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盛放框6上与固定部4长边对应的两侧壁上均安装有承重限位块5,且所述承重限位块5均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盛放框6的底壁上安装有支撑柱7,且每个所述盛放框6的底壁上安装有至少四个支撑柱7,设置了支撑柱7增加盛放框6与固定部4之间的间距,可增加水分的流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固定部4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8,且所述第一通孔8位于固定部4的底壁上,可实现水分流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需要更换绿化树木1时,用绳索穿过吊环12,然后使用起重机吊起绳索即可将盛放框6提起,然后将其运输至其他场地,并将需要种植的绿化树木1在空闲场地种植进盛放框6的内部,然后再将具有需要的绿化树木1的盛放框6运输至城市内,清理固定部4内的土壤3,重新将盛放框6排布在固定部4的内部,并将土壤3填充即可,设置了支撑柱7增加盛放框6与固定部4之间的间距,可增加水分的流通,通过设置了盛放于固定部4中的盛放框6,更换植物时可直接将盛放框6通过起重机将其吊起即可,然后将其运输,然后将种植有绿化树木1的盛放框6重新放置于固定部4内,在进行填土即可,其过程省时省力,适合广泛推广,由于固定部4和盛放框6位独立结构,造成在更换植物时,在空闲场地将植物种植进盛放框6内,然后将盛放框6运输至城市内进行安放即可,避免在拥挤的城市内进行过多的操作,过久的占用及道路资源,进一步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绿化带机构,包括路面(2),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2)内安装有固定部(4),所述固定部(4)的顶部具有固定部敞口端(11),所述固定部(4)的内部安装有盛放框(6),所述盛放框(6)的顶部具有盛放框敞口端(10),所述盛放框(6)可拆卸设置于固定部(4)的内部,所述盛放框(6)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通孔(8),所述第一通孔(8)的内侧种植有绿化树木(1),所述盛放框(6)的外侧与固定部(4)之间填充有土壤(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绿化带机构,包括路面(2),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2)内安装有固定部(4),所述固定部(4)的顶部具有固定部敞口端(11),所述固定部(4)的内部安装有盛放框(6),所述盛放框(6)的顶部具有盛放框敞口端(10),所述盛放框(6)可拆卸设置于固定部(4)的内部,所述盛放框(6)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通孔(8),所述第一通孔(8)的内侧种植有绿化树木(1),所述盛放框(6)的外侧与固定部(4)之间填充有土壤(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绿化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框(6)上与固定部(4)长边对应的两侧壁上均安装有承重限位块(5),且所述承重限位块(5)均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翠瑜,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集美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