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一舟专利>正文

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1118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装置,包括箱体以及位于箱体内部的升降盛放结构,所述箱体包括底箱,底箱顶端的外侧边缘开设有第一内卡槽,底箱顶端的前侧固定设有第一连杆,底箱的前侧设有底箱门,底箱门的一侧通过铰链与底箱之间铰接,底箱门上固定设有第一把手,底箱的上端设有上箱,上箱顶端外侧的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内卡槽,上箱顶端的前侧水平固定设有第二连杆,上箱顶端的前侧水平固定设有第三连杆,上箱的前侧设有上箱门,上箱门的一侧通过铰链与上箱之间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层的盛放盘可通过升降盛放结构调节盛放盘之间的距离,可便捷式调控秧苗的生长空间,以及节约空间资源,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作物种植
,具体是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现在的水稻育秧数量大,一般采用平面化种植水稻秧苗占地面积大,多层化育秧育秧时,在秧苗成长时,层级之间的距离难以把控,不便于节俭空间。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装置,包括箱体以及位于箱体内部的升降盛放结构,所述箱体包括底箱,底箱顶端的外侧边缘开设有第一内卡槽,底箱顶端的前侧固定设有第一连杆,底箱的前侧设有底箱门,底箱门的一侧通过铰链与底箱之间铰接,底箱门上固定设有第一把手,底箱的上端设有上箱,上箱顶端外侧的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内卡槽,上箱顶端的前侧水平固定设有第二连杆,上箱顶端的前侧水平固定设有第三连杆,上箱的前侧设有上箱门,上箱门的一侧通过铰链与上箱之间铰接,上箱设有顶盖底端的边缘固定设有外卡槽;所述升降盛放结构包括若干呈线性等间距竖直排列的盛放盘,盛放盘两侧靠近后端的位置均贯穿设有通孔,盛放盘两侧靠近前端的位置贯穿设有连接滑槽,若干盛放盘的两侧均设有铰接升降结构,铰接升降结构包括若干交叉连接的两个铰接杆,相邻交叉连接的铰接杆的首尾之间通过螺栓铰接,交叉连接的两个铰接杆之间的中间通过螺栓铰接,位于铰接杆首尾的螺栓分别穿过位置相对应的通孔以及连接滑槽内,位于最下方铰接杆的前侧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螺纹孔方块,位于最下方铰接杆的后侧的底端转动连接有通孔方块,通孔方块以及螺纹孔方块内设有松紧螺栓,松紧螺栓靠近通孔方块的一端固定设有挡块,松紧螺栓上设有螺纹,松紧螺栓远离挡块的端部固定设有转动把手。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箱内部的前端的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一前导向条,底箱内部的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一后导向条,上箱内腔两侧靠近前端的位置固定设有第二前导向条,上箱内腔两侧靠近后端的位置固定第二后导向条,便于将盛放盘限位,使盛放盘只能上下竖直移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盛放盘两外侧靠近前端的位置竖直开设有第一导向槽,盛放盘两外侧位于后端的位置竖直开设有第二导向槽,便于将盛放盘限位,使盛放盘只能上下竖直移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后导向条的尺寸以及第二后导向条的尺寸均与第二导向槽的尺寸相适配,第一前导向条的尺寸以及第二前导向条的尺寸均与第一导向槽的尺寸相适配,第一后导向条到第一前导向条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导向槽到第二导向槽之间的距离相等,便于结构的适配安装。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后导向条位于第二后导向条的正下方,第一前导向条位于第二前导向条的正下方,第二导向槽与第一后导向条以及第二后导向条之间滑动连接,第一前导向条以及第二前导向条均与第一导向槽之间滑动连接,便于盛放盘沿着第一后导向条、第二后导向条、第一前导向条以及第二前导向条上下移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松紧螺栓与螺纹孔方块以及通孔方块之间转动连接,且松紧螺栓与螺纹孔方块之间螺纹连接,转动松紧螺栓时,松紧螺栓与螺纹孔方块之间螺纹连接将松紧螺栓的转动运动状态转化为螺纹孔方块沿着松紧螺栓的方向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多层的盛放盘可通过升降盛放结构调节盛放盘之间的距离,可便捷式调控秧苗的生长空间,以及节约空间资源,已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装置中箱体的爆炸图。图3为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装置中升降盛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装置中盛放盘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箱体1;底箱11;第一前导向条111;第一后导向条112;第一内卡槽113;第一连杆114;圆形槽孔115;底箱门116;第一把手117;上箱12;第二内卡槽121;第二前导向条122;第二后导向条123;第二连杆124;第三连杆125;上箱门126;第二把手127;顶盖13;外卡槽131;升降盛放结构2;盛放盘21;第一导向槽211;第二导向槽212;通孔213;连接滑槽214;铰接升降结构22;铰接杆221;螺纹孔方块222;通孔方块223;松紧螺栓224;挡块2241;螺纹2242;转动把手224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装置,包括箱体1以及位于箱体1内部的升降盛放结构2,箱体1包括底箱11,底箱11顶端的外侧边缘开设有第一内卡槽113,底箱11顶端的前侧固定设有第一连杆114,底箱11的前侧设有底箱门116,底箱门116的一侧通过铰链与底箱11之间铰接,底箱门116上固定设有第一把手117,底箱11的上端设有上箱12,上箱12顶端外侧的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内卡槽121,上箱12顶端的前侧水平固定设有第二连杆124,上箱12顶端的前侧水平固定设有第三连杆125,上箱12的前侧设有上箱门126,上箱门126的一侧通过铰链与上箱12之间铰接,上箱12设有顶盖13底端的边缘固定设有外卡槽131;升降盛放结构2包括若干呈线性等间距竖直排列的盛放盘21,盛放盘21两侧靠近后端的位置均贯穿设有通孔213,盛放盘21两侧靠近前端的位置贯穿设有连接滑槽214,若干盛放盘21的两侧均设有铰接升降结构22,铰接升降结构22包括若干交叉连接的两个铰接杆221,相邻交叉连接的铰接杆221的首尾之间通过螺栓铰接,交叉连接的两个铰接杆221之间的中间通过螺栓铰接,位于铰接杆221首尾的螺栓分别穿过位置相对应的通孔213以及连接滑槽214内,位于最下方铰接杆221的前侧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螺纹孔方块222,位于最下方铰接杆221的后侧的底端转动连接有通孔方块223,通孔方块223以及螺纹孔方块222内设有松紧螺栓224,松紧螺栓224靠近通孔方块223的一端固定设有挡块2241,松紧螺栓224上设有螺纹2242,松紧螺栓224远离挡块2241的端部固定设有转动把手2243。值得说明的是,铰接杆221首尾上穿过连接滑槽214的螺栓与连接滑槽214之间滑动连接,铰接杆221首尾上穿过通孔213的螺栓与通孔213之间转动连接,便于铰接杆221沿着竖直方向转动,铰接升降结构22整体伸长。本实施例中,底箱11内部的前端的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一前导向条111,底箱11内部的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一后导向条112,上箱12内腔两侧靠近前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装置,包括箱体(1)以及位于箱体(1)内部的升降盛放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包括底箱(11),底箱(11)顶端的外侧边缘开设有第一内卡槽(113),底箱(11)顶端的前侧固定设有第一连杆(114),底箱(11)的前侧设有底箱门(116),底箱门(116)的一侧通过铰链与底箱(11)之间铰接,底箱门(116)上固定设有第一把手(117),底箱(11)的上端设有上箱(12),上箱(12)顶端外侧的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内卡槽(121),上箱(12)顶端的前侧水平固定设有第二连杆(124),上箱(12)顶端的前侧水平固定设有第三连杆(125),上箱(12)的前侧设有上箱门(126),上箱门(126)的一侧通过铰链与上箱(12)之间铰接,上箱(12)设有顶盖(13)底端的边缘固定设有外卡槽(131);/n所述升降盛放结构(2)包括若干呈线性等间距竖直排列的盛放盘(21),盛放盘(21)两侧靠近后端的位置均贯穿设有通孔(213),盛放盘(21)两侧靠近前端的位置贯穿设有连接滑槽(214),若干盛放盘(21)的两侧均设有铰接升降结构(22),铰接升降结构(22)包括若干交叉连接的两个铰接杆(221),相邻交叉连接的铰接杆(221)的首尾之间通过螺栓铰接,交叉连接的两个铰接杆(221)之间的中间通过螺栓铰接,位于铰接杆(221)首尾的螺栓分别穿过位置相对应的通孔(213)以及连接滑槽(214)内,位于最下方铰接杆(221)的前侧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螺纹孔方块(222),位于最下方铰接杆(221)的后侧的底端转动连接有通孔方块(223),通孔方块(223)以及螺纹孔方块(222)内设有松紧螺栓(224),松紧螺栓(224)靠近通孔方块(223)的一端固定设有挡块(2241),松紧螺栓(224)上设有螺纹(2242),松紧螺栓(224)远离挡块(2241)的端部固定设有转动把手(224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装置,包括箱体(1)以及位于箱体(1)内部的升降盛放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包括底箱(11),底箱(11)顶端的外侧边缘开设有第一内卡槽(113),底箱(11)顶端的前侧固定设有第一连杆(114),底箱(11)的前侧设有底箱门(116),底箱门(116)的一侧通过铰链与底箱(11)之间铰接,底箱门(116)上固定设有第一把手(117),底箱(11)的上端设有上箱(12),上箱(12)顶端外侧的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内卡槽(121),上箱(12)顶端的前侧水平固定设有第二连杆(124),上箱(12)顶端的前侧水平固定设有第三连杆(125),上箱(12)的前侧设有上箱门(126),上箱门(126)的一侧通过铰链与上箱(12)之间铰接,上箱(12)设有顶盖(13)底端的边缘固定设有外卡槽(131);
所述升降盛放结构(2)包括若干呈线性等间距竖直排列的盛放盘(21),盛放盘(21)两侧靠近后端的位置均贯穿设有通孔(213),盛放盘(21)两侧靠近前端的位置贯穿设有连接滑槽(214),若干盛放盘(21)的两侧均设有铰接升降结构(22),铰接升降结构(22)包括若干交叉连接的两个铰接杆(221),相邻交叉连接的铰接杆(221)的首尾之间通过螺栓铰接,交叉连接的两个铰接杆(221)之间的中间通过螺栓铰接,位于铰接杆(221)首尾的螺栓分别穿过位置相对应的通孔(213)以及连接滑槽(214)内,位于最下方铰接杆(221)的前侧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螺纹孔方块(222),位于最下方铰接杆(221)的后侧的底端转动连接有通孔方块(223),通孔方块(223)以及螺纹孔方块(222)内设有松紧螺栓(224),松紧螺栓(224)靠近通孔方块(223)的一端固定设有挡块(2241),松紧螺栓(224)上设有螺纹(2242),松紧螺栓(224)远离挡块(22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一舟
申请(专利权)人:林一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