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玫瑰花种苗培育装置,属于玫瑰花种苗培育技术领域,包括培育架、第一培育平台和第二培育平台,培育架由两块支撑板组成,两块支撑板平行设置且与地面垂直,其底部设置有滚轮,支撑板左右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培育平台和第二培育平台设置在两块支撑板之间,与支撑板左右侧壁内侧活动连接,第一培育平台和第二培育平台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第一培育平台和第二培育平台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浇水管道和第二浇水管道,第一浇水管道和第二浇水管道的下表面均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设置有浇水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玫瑰花种苗培育装置
本技术涉及玫瑰花种苗培育
,具体来讲,涉及一种玫瑰花种苗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玫瑰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玫瑰在植物分类学上是一种蔷薇科蔷薇属灌木,在日常生活中是蔷薇属一系列花大艳丽的栽培品种的统称,这些栽培品种亦可称做月季或蔷薇;玫瑰果实可食,无糖,富含维他命C,常用于香草茶、果酱、果冻、果汁和面包等。在玫瑰花种苗的培育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一些玫瑰花种苗在培育过程中,采用人工浇水,存在玫瑰花种苗浇水不均匀,且如果浇水量过多,容易影响玫瑰花种苗的生长发育,降低培养质量。同时,现有的玫玫瑰花种苗培育大多采用大棚培育,培育占地面积大,但是大棚的培育空间有限,不利于大批量玫瑰花种苗的培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玫瑰花种苗培育装置,以解决在现有的玫瑰花种苗培育过程中采用人工浇水,浇水不均匀且玫瑰花种苗培育占地面积大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玫瑰花种苗培育装置,包括培育架、第一培育平台和第二培育平台,所述培育架由两块支撑板组成,两块支撑板平行设置且与地面垂直,其底部设置有滚轮,支撑板左右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开口方向与支撑板的竖直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培育平台和第二培育平台设置在两块支撑板之间,与支撑板左右侧壁内侧活动连接,第一培育平台和第二培育平台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的侧壁和底壁均设置有漏水孔,漏水孔内设置有过滤网;第一培育平台和第二培育平台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浇水管道和第二浇水管道,第一培育平台和第二培育平台两端边缘分别设置有支撑杆,第一浇水管道和第二浇水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杆固定连接,第一浇水管道和第二浇水管道的下表面均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浇水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培育平台和第二培育平台通过转轴和连接臂与支撑板左右侧壁连接;所述连接臂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培育平台和第二培育平台的两端边缘连接;所述转轴贯穿连接臂远离第一培育平台和第二培育平台的一端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培育平台和第二培育平台通过螺栓和连接臂与支撑板的左右侧壁内侧连接;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第一培育平台和第二培育平台的两端边缘固定连接,螺栓贯穿连接臂远离第一培育平台和第二培育平台的一端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分别对应第一培育平台和第二培育平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培育平台和第二培育平台的下部设置有集水槽,集水槽为“U”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滚轮有4个,两个一组分别设置在支撑板底端,以支撑板竖直中线两两相互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槽分两组;两组放置槽交叉且等间距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培育平台和第二培育平台的上表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在本技术中,第一培育平台和第二培育平台与支撑板活动连接,培育平台方便移动,保证玫瑰花种苗在培育过程中阳光可以均匀且充足的照在种苗上,保证玫瑰花种苗的生长质量,且极大的节约玫瑰花种苗培育的占地面积,提高培育土地使用效率;2、在本技术中,第一培育平台和第二培育平台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浇水管道和第二浇水管道,且浇水管道上均匀的设置有出水管,可以保证玫瑰花种苗在培育过程中,吸收水分充足;3、在本技术中,第一培育平台和第二培育平台的下部设置有集水槽,可以收集玫瑰花种苗培育过程中从放置槽滴落的水,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出水管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支撑板内侧壁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支撑板外侧壁结构示意图;图中:1-培育架;11-支撑板;12-滚轮;13-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15-连接臂;16-固定支架;2-第一培育平台;21-第一浇水管道;3-第二培育平台;31-第二浇水管道;4-放置槽;5-支撑杆;6-出水管;61-浇水孔;7-集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参照图1-4所示,一种玫瑰花种苗培育装置,包括培育架1、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培育架1由两块支撑板11组成,两块支撑板11平行设置且与地面垂直,其底部设置有滚轮12,支撑板11左右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14,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14的开口方向与支撑板11的竖直方向垂直;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设置在两块支撑板11之间,与支撑板11左右侧壁内侧活动连接,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4,放置槽4的侧壁和底壁均设置有漏水孔,漏水孔内设置有过滤网;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浇水管道21和第二浇水管道31,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两端边缘分别设置有支撑杆5,第一浇水管道21和第二浇水管道31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杆5固定连接,第一浇水管道21和第二浇水管道31的下表面均设置有出水管6,出水管6上设置有浇水孔6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移动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通过转轴和连接臂15与支撑板11左右侧壁连接;连接臂15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的两端边缘连接;转轴贯穿连接臂15远离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的一端与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14连接;作为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实施方案,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通过螺栓和连接臂5与支撑板11的左右侧壁内侧连接;连接臂15的一端与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的两端边缘固定连接,螺栓贯穿连接臂15远离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的一端与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14连接;为了保证培育平台的稳定性,支撑板11上设置有固定支架16,固定支架16分别对应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收集灌溉后的水资源,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的下部设置有集水槽7,集水槽7为“U”型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培育架1的移动,滚轮12有4个,两个一组分别设置在支撑板11底端,以支撑板11竖直中线两两相互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节约玫瑰花种苗培育的土地使用面积,放置槽4分两组,两组放置槽4交叉且等间距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的上表面。上面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玫瑰花种苗培育装置,包括培育架(1)、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架(1)由两块支撑板(11)组成,两块支撑板(11)平行设置且与地面垂直,其底部设置有滚轮(12),支撑板(11)左右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14),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14)的开口方向与支撑板(11)的竖直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设置在两块支撑板(11)之间,与支撑板(11)左右侧壁内侧活动连接,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4),放置槽(4)的侧壁和底壁均设置有漏水孔,漏水孔内设置有过滤网;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浇水管道(21)和第二浇水管道(31),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两端边缘分别设置有支撑杆(5),第一浇水管道(21)和第二浇水管道(31)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杆(5)固定连接,第一浇水管道(21)和第二浇水管道(31)的下表面均设置有出水管(6),所述出水管(6)上设置有浇水孔(6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玫瑰花种苗培育装置,包括培育架(1)、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架(1)由两块支撑板(11)组成,两块支撑板(11)平行设置且与地面垂直,其底部设置有滚轮(12),支撑板(11)左右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14),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14)的开口方向与支撑板(11)的竖直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设置在两块支撑板(11)之间,与支撑板(11)左右侧壁内侧活动连接,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4),放置槽(4)的侧壁和底壁均设置有漏水孔,漏水孔内设置有过滤网;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浇水管道(21)和第二浇水管道(31),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两端边缘分别设置有支撑杆(5),第一浇水管道(21)和第二浇水管道(31)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杆(5)固定连接,第一浇水管道(21)和第二浇水管道(31)的下表面均设置有出水管(6),所述出水管(6)上设置有浇水孔(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玫瑰花种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通过转轴和连接臂(15)与支撑板(11)左右侧壁连接;所述连接臂(15)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培育平台(2)和第二培育平台(3)的两端边缘连接;所述转轴贯穿连接臂(15)远离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帅,
申请(专利权)人:玉溪擎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