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0931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致动系统,包括致动部、压电单元、承载部、调节层及传导单元。致动部包括第一致动区、第二致动区及位于两致动区之间的至少一个界面段。压电单元包括电性互相绝缘的第一信号区及第二信号区。承载部与压电单元位于同一平面之间,压电单元设置于致动部的第一致动区,承载部设置于致动部的第二致动区。调节层位于压电单元以及承载部同一侧表面。传导单元包括第一传导区及第二传导区,压电单元的第一信号区电性链接于传导单元的第一传导区,压电组件的第二信号区电性链接于传导单元的第二传导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致动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致动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调节层设计使整体组成结构具平整度的致动系统。
技术介绍
压电泵是一种新型的流体驱动器,其无需附加驱动电机,仅通过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便能使压电振子产生变形,再依据前述变形产生泵腔的容积变化以实现流体输出,或者通过压电振子产生波动来传输流体,因此压电泵已逐渐取代传统泵而广泛地应用于电子、生物医疗、航天、汽车以及石化等产业。一般来说,压电泵是由压电单元以及泵体所组成,其中当通电至压电单元时,压电单元会在电场作用下径向压缩,并在其内部产生拉应力而弯曲变形。当压电单元正向弯曲时,泵体的腔室(以下称泵腔)的容积便会增大,使得泵腔内的压力减小,以令流体自入口流入泵腔。另一方面,当压电单元向反向弯曲时,泵腔的容积减小,使得泵腔内的压力增大,以令泵腔内的流体被挤压而自出口排出。目前,用来供电至压电单元的信号传导层通常为立体结构,且外加于泵体外部,整体体积较大且较容易受损,当使用正负电极分开焊接制程,对于焊点可靠度不一致性,常影响压电泵质量及效能表现,另,位于泵体外部的焊点突出物,易与外物接触,导致泵体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致动部,所述致动部具有第一致动区、第二致动区及位于所述第一致动区及所述第二致动区之间的至少一个界面段;/n压电单元,所述压电单元具有第一信号区、第二信号区,且所述第一信号区及所述第二信号区互相电性绝缘;/n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与所述压电单元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压电单元及所述承载部均位于所述致动部的同一侧方向表面上,所述压电单元设置于所述致动部的所述第一致动区,所述承载部设置于所述致动部的所述第二致动区;/n调节层,所述调节层位于所述压电单元以及所述承载部同一侧方向表面;及/n传导单元,所述传导单元包括第一传导区及第二传导区,所述压电单元的所述第一信号区电性链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致动部,所述致动部具有第一致动区、第二致动区及位于所述第一致动区及所述第二致动区之间的至少一个界面段;
压电单元,所述压电单元具有第一信号区、第二信号区,且所述第一信号区及所述第二信号区互相电性绝缘;
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与所述压电单元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压电单元及所述承载部均位于所述致动部的同一侧方向表面上,所述压电单元设置于所述致动部的所述第一致动区,所述承载部设置于所述致动部的所述第二致动区;
调节层,所述调节层位于所述压电单元以及所述承载部同一侧方向表面;及
传导单元,所述传导单元包括第一传导区及第二传导区,所述压电单元的所述第一信号区电性链接于所述传导单元的所述第一传导区,所述压电单元的所述第二信号区电性链接于所述传导单元的所述第二传导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单元还包括:
绝缘层、传导层及基材,所述传导单元以所述绝缘层、所述传导层及所述基材堆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宗翰王薪椉
申请(专利权)人:科际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