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738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包括电池单体、进气管道组件和进气盖,所述进气管道组件有多个支通风道,多个支通风道中至少有一个有弯折迂回,每个支通风道与对应的进气盖连通;所述进气盖内部划分出多个增程通风道以及多个独立的进气区域,每个增程通风道前端连通支通风道,末端连通对应的进气区域,所述增程通风道至少有一个有弯折迂回,弯折迂回目的是调节气体流动的路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支通风道和增程通风道,可以使每道气体流过的路程非常相近,使气体到达每个电池单体时间同步,使得每个电池单体温度变化一致,提高电池包的放电深度和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和储能蓄电池
,具体的说是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除了能摆脱对石油依赖外,还具有在使用时无污染气体排出,保护城市环境的优点。目前中国电动汽车以锂离子电池汽车为主,燃料电池、金属锂电池和其它形式能源电池不断发展。电池包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使用体验和整车寿命。但也面临一些发展难点,比如安全性不足,有不少起火燃烧事故,续航里程有待提高,电池包能量衰减较快,寿命偏短等情况,从蓄电池成组技术角度看,出现该情况的原因有:1.目前常用的电池包中,若没有液冷或风冷温控系统,电池包在工作过程中,蓄电池的温度难以控制,安全性不足;2.若采用传统的风冷或者液冷温控系统技术,往往会导致电池包内温度分布不够均匀,电池单体之间温差偏大,影响电池包的放电深度和寿命。若采用液冷方式冷却,液冷管或液冷板往往含有金属材料,容易导电,对其作绝缘防护要求较高,且管道有破裂,冷却液外溢或外流的风险,都会影响电池包安全。3.在传统风冷方案的动力汽车用电池包中,因具体设计方式不同,电池单体表面均匀性不同,对大部分该类电池包而言,气体会非常集中在部分电池单体表面,风速在0.01米/秒以上的电池单体表面积,只占所有电池单体总表面积的20%至60%,甚至会出现5%左右的电池单体表面任何位置风速都不大于0.01米/秒;目前主流液冷方案动力汽车用电池包中,只有8%至45%的电池单体表面与液冷系统直接接触,没接触到液冷系统的电池单体主要通过电池单体内部传导实现加热或冷却,效果有待提升。因此需解决电动汽车电池包温度难以控制和电池包中电池单体温差偏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包括电池单体、进气管道组件和进气盖,所述进气管道组件有多个支通风道,多个支通风道中至少有一个有弯折迂回,每个支通风道与对应的进气盖连通;所述进气盖内部划分出多个增程通风道以及多个独立的进气区域,每个增程通风道前端连通支通风道,末端连通对应的进气区域,所述增程通风道至少有一个有弯折迂回,弯折迂回目的是调节气体流动的路程。进入各个进气区域的气体中,从进气管道组件进气端开始,到增程通风道末端,气体流过的最小路程与流过的最大路程的比值不小于80%。所述进气盖的进气区域底部设有气孔,气体能通过该气孔流向电池单体;所述进气区域有气体导向侧壁和增程气孔。所述增程气孔设置于该的进气区域底部或气体导向侧壁,或两者都有,增程气孔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增程气孔设置于进气区域底部时,该孔的侧面不全垂直于进气区域底面。所述增程气孔当中,至少有一个增程气孔有气体导流结构。所述气体导流结构设置于进气区域底部或气体导向侧壁,或两者都有,结构方式包括导气突台、增程气孔的进气端横截面大于出气端横截面、壁内凹槽,这三种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当气体导流结构为导气突台时,该导气突台与增程气孔的最小距离不大于10厘米。所述进气管道组件内设置导风板,将进气管道组件分隔出多个支通风道。还包括出气盖和挡风护片,所述进气盖、出气盖分别固定在挡风护片两端,将电池单体包围,所述进气盖、出气盖结构相同。还包括进气转接头、出气转接头、出气管道组件,进气转接头连接进气管道组件进气端,出气转接头连接出气管道组件出气端。还包括上盖和下壳,上盖和下壳通过螺栓安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弯折迂回的设置增程通风道和支通风道,可以使每道气体流过的路程非常相近,使气体到达每个电池单体时间同步,通过气孔、增程气孔和气体导流结构的设计,能让气体非常均匀流经每颗电池单体,能对电池包的每一颗电池单体非常均匀冷却或加热,与传统风冷和目前主流液冷方案相比,能大幅减少各个电池单体温差,避免近端先变温,远端后变温的问题,能更充分释放电池包的能量和延长其寿命。2、使用该技术方案的动力汽车用电池包,气体会很均匀经过电池单体表面,风速在0.01米/秒以上的电池单体表面积,占所有电池单体总表面积的80%至90%,100%的电池单体存在气流速度大于0.01米/秒的表面,风冷系统在电池单体周围无需增加金属件,电池包安全性高。3、在液冷方案动力汽车用电池包中,大部分采用液冷板方案,液体进入对电池单体有影响的液冷流道进口端到流出液冷流道出口端的路径,一般在0.8米至6米之间,而该技术方案中,对电池单体有直接影响的气体,从进气盖出口流经电池单体流到出气盖进口,路径一般为0.1米至0.3米之间,大幅减少流体流经各电池单体路程,减少流体在电池单体周围流动过程温度变化对电池单体的影响,减少电池包里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差。4、使用本技术所述电动汽车电池包方案,按照GB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所述的一般条件下(温度为22℃±5℃),以标准充电电流(1I3)充电至截止,马上以该标准放电电流(1I3)放电至截止,不间断循环10次,电池单体平均温升会在6℃左右,所有电池单体表面之间温差会在3℃左右。5、使用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包的寿命,预计是传统风冷方案动力汽车用电池包寿命的2-3倍,是目前主流液冷方案动力汽车用电池包寿命的1.3-2倍。6、进气区域有气体导向侧壁和增程气孔,优点为:气体导向侧壁为弧形曲面,能协助气体进入该区域后形成漩涡,漩涡靠外气体流动速度大于中心速度,靠近侧壁的气体流动速度大于靠近区域中心气体的速度,通过进气区域侧壁的增程气孔流到电池单体表面的路程大于该进气区域其它位置气孔流到电池单体路程,从而减少进气区域各气孔到达电池单体表面的时间差,同时使气体流经更多电池单体表面,从而减少各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去除上盖和下壳结构示意图;图2是进气管道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进气管道组件剖视图;图4是进气盖无剖面线全剖结构示意图;图5是进气盖结构示意图;图6是进气盖、出气盖、挡风护片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拆分图;图8是整个电池包打开上盖结构示意图;图9是进气盖无剖面线阶梯剖示意图;图10是进气盖底部无剖面线全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10所示的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包括电池单体1、进气管道组件2、进气盖3,所述进气管道组件2有4个支通风道21,4个支通风道中有3个有弯折迂回,每个支通风道与对应的进气盖3连通;所述进气盖3内部划分出6个独立的进气区域A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单体、进气管道组件和进气盖,所述进气管道组件有多个支通风道,多个支通风道中至少有一个有弯折迂回,每个支通风道与对应的进气盖连通;所述进气盖内部划分出多个增程通风道以及多个独立的进气区域,每个增程通风道前端连通支通风道,末端连通对应的进气区域,所述增程通风道至少有一个有弯折迂回;所述进气盖的进气区域底部设有气孔,气体能通过该气孔流向电池单体;所述进气区域有气体导向侧壁和增程气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单体、进气管道组件和进气盖,所述进气管道组件有多个支通风道,多个支通风道中至少有一个有弯折迂回,每个支通风道与对应的进气盖连通;所述进气盖内部划分出多个增程通风道以及多个独立的进气区域,每个增程通风道前端连通支通风道,末端连通对应的进气区域,所述增程通风道至少有一个有弯折迂回;所述进气盖的进气区域底部设有气孔,气体能通过该气孔流向电池单体;所述进气区域有气体导向侧壁和增程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程气孔设置于该进气区域底部或气体导向侧壁,或两者都有,增程气孔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增程气孔设置于进气区域底部时,该孔的侧面不全垂直于进气区域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进入各个进气区域的气体中,从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名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石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