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电池的电连接结构及新型封装的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704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电池的电连接结构,结构为:两个电池片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金属箔,金属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导电的粘接胶层,一电池片的下表面与该金属箔的上表面粘接导通,另一电池片的上表面与该金属箔的下表面粘接导通,优点是可避免焊接带来的隐裂,若采用HIT电池,还可减少对HIT电池的非晶硅层的破坏,另外,有利于电池硅片进一步减薄;还提出一种新型封装的光伏组件,采用所述的光伏电池的电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电池的电连接结构及新型封装的光伏组件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电池的电连接结构及新型封装的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光伏电池基本是通过涂锡铜带进行焊接,铜带和电池进行焊接时为刚性接触且光伏电池片脆性很大,在焊接时,往往造成电池片的隐裂;光伏组件的价格越来越低。据现有技术,为了降低成本,光伏硅片也是越来越薄,但是电池与铜带的刚性接触,硅片在厚度目前在170um以上,如进一步减薄,会形成大批量隐裂,因此铜带焊接限制了硅片减薄,同时限制了光伏组件成本的下降;此外,使用常规的铜带焊接温度在250℃左右,针对HIT等,此焊接温度已经破环了HIT电池的非晶硅层,电池的效率会大幅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光伏电池的电连接结构,可避免焊接带来的隐裂,若采用HIT电池,还可减少对HIT电池的非晶硅层的破坏,另外,有利于电池硅片进一步减薄;还提出一种新型封装的光伏组件,采用所述的光伏电池的电连接结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电池的电连接结构,两个电池片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金属箔,金属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导电的粘接胶层,一电池片的下表面与该金属箔的上表面粘接导通,另一电池片的上表面与该金属箔的下表面粘接导通。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设金属箔和粘接胶层,利用金属箔和粘接胶层连接两个电池片,粘接胶层分别设在金属箔的上下表面,相当于双面胶一样把相邻两个电池片连接,利用金属箔把电池片导电连接,同时粘接胶层分段设置,使用此封装材料,避免了焊接带来的隐裂,减少组件生产过程中电池和封装材料的损耗;避免了因焊接隐裂带来的返修造成的人工浪费;此材料封装时不必加热,减少了能量的损耗;可以使电池硅片进一步减薄,降低组件成本,利于光伏的平价上网可广泛应用于异质结等非耐高温电池片(即HIT电池)。作为优选,所述的金属箔上表面还设有mark点,所述的mark点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粘接胶层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设置mark点,电池贴片效率高。作为优选,所述的粘接胶层为热敏胶层或者压敏胶层,当受到热或者压力时,热敏胶或压敏胶能够牢固的粘结电池片主栅,使导电胶带(由金属箔和粘接胶层形成)和电池片连接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的粘接胶层和金属箔之间设有底胶,粘接胶层与金属箔之间连接可靠。作为优选,金属箔未设有粘接胶层的部分设有功能涂层,根据涂层不同,可实现更多功能。作为优选,功能涂层采用涂锡层,可起到保护导体的作用。作为优选,两个电池片的间距的取值范围为-1毫米至5毫米,包括-1毫米和5毫米,优选的电池片的间距,有利于增大受光面积,利于性能的提高。作为优选,金属箔为多个时,各金属箔之间相互平行,分布规整,利于规模化生产。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新型封装的光伏组件,包括多个串联的电池片,相邻电池片之间采用所述的光伏电池的电连接结构相连。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有利于光伏组件的生产制造;设金属箔和粘接胶层,利用金属箔和粘接胶层连接相邻两个电池片,粘接胶层分别设在金属箔的上下表面,相当于双面胶一样把相邻两个电池片连接,利用金属箔把电池片导电连接,同时粘接胶层分段设置,使用此封装材料,避免了焊接带来的隐裂,减少组件生产过程中电池和封装材料的损耗;避免了因焊接隐裂带来的返修造成的人工浪费;此材料封装时不必加热,减少了能量的损耗;可以使电池硅片进一步减薄,降低组件成本,利于光伏的平价上网;可广泛应用于异质结等非耐高温电池片(即HIT电池)。作为优选,电池串经过层叠后形成层压件,电池串经过层叠后形成层压件,即包括电池串的层压件在层压机中进行层压,受到热或压力的作用后,粘接胶层与电池主栅更为牢固地粘结,采用该改进方案,一方面有利于牢固地粘结,另一方面,本申请替代常规的焊带将电池片串联成电池串,此时粘接胶层和电池片间的粘结力并不大,经过层叠后形成层压件,节省了工序的同时,还实现了牢固地粘结,即节省工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金属箔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光伏电池的电连接结构的主视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池串的示意图。其中,1、电池片,2、金属箔,3、粘接胶层,4、mark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附图仅为示例而非严格按比例绘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封装的光伏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电池片1,它还包括至少一个金属箔2和粘接胶层3,所述的金属箔2连接相邻两个电池片1,一个电池片1位于金属箔2上表面的左侧,另一个电池片1位于金属箔2下表面的右侧,所述的粘接胶层3位于电池片1和金属箔2之间,所述的粘接胶层3连接电池片1和金属箔2,所述的粘接胶层3与电池片1一一对应,所述的粘接胶层3在水平面的投影不重叠,本技术的优点是设金属箔2和粘接胶层3,利用金属箔2和粘接胶层3连接相邻两个电池片1,粘接胶层3分别设在金属箔2的上下表面,相当于导电的双面胶一样把相邻两个电池片1连接,也就是双面分段导电胶带,利用金属箔2把电池片1连成串同时粘接胶层分段设置,使用此封装材料,避免了焊接带来的隐裂,减少组件生产过程中电池和封装材料的损耗;避免了因焊接隐裂带来的返修造成的人工浪费;此材料封装时不必加热,减少了能量的损耗;可以使电池硅片进一步减薄,降低组件成本,利于光伏的平价上网;可广泛应用于异质结等非耐高温电池片。概括来说,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封装的光伏组件包括多个电池片1,电池片1串联形成电池串,相邻电池片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金属箔2,金属箔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导电的粘接胶层3,若前面电池片的上表面粘接有前一级的金属箔,该金属箔记为前级金属箔,则所述的前面电池片与后面电池片连接用的金属箔记为后级金属箔,前面电池片的下表面与该后级金属箔的上表面粘接导通,后面电池片的上表面与后级金属箔的下表面粘接导通,反之,若前面电池片的下表面粘接有前级金属箔,则所述的前面电池片与后面电池片连接结构为,前面电池片的上表面与后级金属箔的下表面粘接导通,后面电池片的下表面与后级金属箔的上表面粘接导通。本例中展示的为前者这样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电池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电池片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金属箔,金属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导电的粘接胶层,一电池片的下表面与该金属箔的上表面粘接导通,另一电池片的上表面与该金属箔的下表面粘接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电池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电池片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金属箔,金属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导电的粘接胶层,一电池片的下表面与该金属箔的上表面粘接导通,另一电池片的上表面与该金属箔的下表面粘接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电池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箔上表面还设有mark点(4),所述的mark点(4)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粘接胶层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电池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接胶层为热敏胶层或者压敏胶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电池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接胶层和金属箔之间设有底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后敏刘亚锋黄晓胡剑鸣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