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形光伏焊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704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异形光伏焊带,包括相互连接且间隔分布的第一光伏焊带与第二光伏焊带,所述第一光伏焊带的下表面与第一电池片的边缘处的受光面连接,所述第二光伏焊带的上表面与第二电池片的边缘处的背光面连接;所述第一光伏焊带的上表面连接有第一扁平结构,所述第一扁平结构向远离所述第一电池片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扁平结构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反光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异形光伏焊带,将位于电池片边缘处的光伏焊带设置为间隔设置的第一光伏焊带和第二光伏焊带,并在第一光伏焊带的上表面处增加第一扁平结构,以及在第一扁平结构上设置反光结构来将光线反射至两侧的电池片上,起到提高光线利用率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形光伏焊带
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异形光伏焊带。
技术介绍
通常情况下,光伏组件均包含盖板玻璃、封装剂、电池片和背板玻璃,电池片之间通过光伏焊带进行连接;光伏组件运行过程中,穿过盖板玻璃,且到达电池片的阳光,才能够被转化为电能;因此,穿过盖板玻璃到达电池片的阳光入射量,是影响光伏组件的功率输出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目前的光伏组件中,穿过盖板玻璃的阳光,一部分照射到相邻电池片之间的空隙上,不能到达电池片,无法被转化为电能,导致光线的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光伏组件的光线利用率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异形光伏焊带,包括相互连接且间隔分布的第一光伏焊带与第二光伏焊带,所述第一光伏焊带的下表面与第一电池片的边缘处的受光面连接,所述第二光伏焊带的上表面与第二电池片的边缘处的背光面连接;所述第一光伏焊带的上表面连接有第一扁平结构,所述第一扁平结构向远离所述第一电池片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扁平结构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反光结构。可选地,所述第一扁平结构的材质为反光材料。可选地,所述第一扁平结构的宽度范围为0~5mm。可选地,所述第一扁平结构的材质为绝缘材料。可选地,所述反光结构包括条纹状的反射纹路。可选地,条纹状的所述反射纹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光伏焊带的延伸方向平行。可选地,条纹状的所述反射纹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光伏焊带的延伸方向之间有夹角α,所述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0°<α<90°,或90°<α<180°。可选地,所述反射纹路为三棱柱结构或半圆柱结构。可选地,所述第二光伏焊带上设置有第二扁平结构,所述第二扁平结构向靠近所述第二电池片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扁平结构与所述第二电池片的背光面相焊接。可选地,所述第二扁平结构的材质为导电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异形光伏焊带具有如下优势:本技术提供的异形光伏焊带,将位于电池片边缘处的光伏焊带设置为间隔设置的第一光伏焊带和第二光伏焊带,并在位于受光面的第一光伏焊带的上表面处增加第一扁平结构来增加受光面积,以及在第一扁平结构上设置反光结构来将光线反射至两侧的电池片上,起到提高光线利用率,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电池串的正面结构简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异形光伏焊带的结构简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第一扁平结构的结构简图一;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第一扁平结构的结构简图二;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电池串的背面结构简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片的正面结构简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片的背面结构简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光伏焊带;2-第二光伏焊带;3-第一电池片;4-第二电池片;5-第一扁平结构;6-反射纹路;7-第二扁平结构;8-银浆焊接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为解决目前光伏组件的光线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异形光伏焊带,参见图1、图2所示,该异形光伏焊带包括相互连接且间隔分布的第一光伏焊带1与第二光伏焊带2,其中第一光伏焊带1的下表面与第一电池片3的边缘处的受光面连接,第二光伏焊带2的上表面与第二电池片4的边缘处的背光面连接;其中第一电池片3与第二电池片4仅用于表示两个相邻设置的电池片,并不用于表示两个电池片结构上的区别;此外,电池片的受光面是指,光伏组件运行过程中,用于接收阳光的一面;同样,电池片的背光面是指,光伏组件运行过程中,与受光面相对设置的一面。通过该异形光伏焊带依次连接的电池片形成电池串;光伏组件中包括有若干电池串,相邻设置的电池串之间留有空隙,阳光穿过盖板玻璃照射到这些空隙位置时,由于光线不能到达电池片,不能被电池片转化为电能,从而造成光线的浪费;为充分利用这部分光线,本申请在第一光伏焊带1的上表面连接有第一扁平结构5,该第一扁平结构5向远离第一电池片3的方向延伸,且第一扁平结构5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反光结构。由于第一光伏焊带1连接于第一电池片3的边缘处,且第一扁平结构5向远离第一电池片3的方向延伸,也就使得该第一扁平结构5位于相邻两个电池串之间的空隙位置,从而使得在不增加对电池片的遮挡面积的情况下,增加了第一光伏焊带1的上表面面积;同时,又由于第一光伏焊带1的下表面与第一电池片3的受光面连接,从而使得位于第一光伏焊带1的上表面的第一扁平结构5位于相邻电池串之间空隙的受光面处,阳光穿过盖板玻璃时,原本入射在相邻电池串之间空隙处的光线,会入射到该第一扁平结构5上;通过在该第一扁平结构5上设置反光结构,入射在该第一扁平结构5上的光线会被反光结构进行反射,使得反射后的光线到达该第一扁平结构5两侧的电池片上,从而使得该部分光线被转化为电能,提高光线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本技术提供的异形光伏焊带,将位于电池片边缘处的光伏焊带设置为间隔设置的第一光伏焊带1和第二光伏焊带2,并在位于受光面的第一光伏焊带1的上表面处增加第一扁平结构5来增加受光面积,以及在第一扁平结构5上设置反光结构来将光线反射至两侧的电池片上,起到提高光线利用率,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的作用。为保证第一扁平结构5对光线的反射效果,本申请优选第一扁平结构5的材质为反光材料。其中第一扁平结构5的宽度根据相邻电池串之间空隙的宽度而定,本申请优选第一扁平结构5的宽度范围为0~5mm。由于第一扁平结构5向远离其焊接的第一电池片3的方向延伸,因此,该第一扁平结构5向靠近与之相邻的电池串中的电池片方向延伸;为避免延伸的第一扁平结构5与相邻的电池片或第一扁平结构5相接触时引起短路,本申请优选该第一扁平结构5的材质为绝缘材料。该第一扁平结构5可以直接由不导电的材质制成,也可以为在导电材质的表面覆盖一层绝缘物质,同时,该第一扁平结构5的表面还需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参见图3、图4所示,本申请中第一扁平结构5上的反光结构包括条纹状的反射纹路6,即反射纹路6于第一扁平结构5的表面上呈条状分布;光线照射至第一扁平结构5上时,通过该条纹状的反射纹路6将光线反射至路两侧的电池片上,从而提高光线的利用率。为保证反射纹路6对光线的反射效果,条纹状的反射纹路6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光伏焊带1的延伸方向平行;其中第一光伏焊带1的延伸方向具体是指第一光伏焊带1的长度方向。反射纹路6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光伏焊带1的延伸方向平行时,入射至第一扁平结构5上的光线被反射纹路6中的侧面反射,到达两侧的电池片上。此外,条纹状的反射纹路6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光伏焊带1的延伸方向之间也可以有夹角α,并优选该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0°<α<90°,或90°<α<180°,以保证在该角度范围内,入射至第一扁平结构5上的光线能够被反射纹路6反射至电池片上。由于条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形光伏焊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且间隔分布的第一光伏焊带(1)与第二光伏焊带(2),所述第一光伏焊带(1)的下表面与第一电池片(3)的边缘处的受光面连接,所述第二光伏焊带(2)的上表面与第二电池片(4)的边缘处的背光面连接;所述第一光伏焊带(1)的上表面连接有第一扁平结构(5),所述第一扁平结构(5)向远离所述第一电池片(3)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扁平结构(5)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反光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形光伏焊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且间隔分布的第一光伏焊带(1)与第二光伏焊带(2),所述第一光伏焊带(1)的下表面与第一电池片(3)的边缘处的受光面连接,所述第二光伏焊带(2)的上表面与第二电池片(4)的边缘处的背光面连接;所述第一光伏焊带(1)的上表面连接有第一扁平结构(5),所述第一扁平结构(5)向远离所述第一电池片(3)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扁平结构(5)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反光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光伏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扁平结构(5)的材质为反光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光伏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扁平结构(5)的宽度范围为0~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光伏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扁平结构(5)的材质为绝缘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光伏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结构包括条纹状的反射纹路(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波林俊良陈燕平范喜燕林金汉林金锡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