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高压条件下多用途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其由升压缸壳体、拉架、夹持器壳体水平搭接而成;其中,所述升压缸壳体内置放一活塞,活塞的拉杆伸入所述拉架内;所述夹持器壳体中间有放置所需夹持岩心的空腔,所述空腔被一胶套分隔成内腔以及一围腔,两端设左、右盖体,左、右两盖体中心设孔洞,左盖体的盖头部分伸入所述拉架内与拉架连接,在所述左右盖体置外,分别设左、右堵头,左堵头头部置于所述拉架内并与所述活塞拉杆水平抵接,左堵头杆部伸入左盖体的中心孔洞。(*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田勘探、开发领域所用扩散系数及渗透率、突破压力的测定装置,属于一种高温高压条件下多用途岩心夹持器。
技术介绍
在油田勘探开发技术中,地下岩石具有不同的扩散系数、渗透率和突破压力,为研究温度下岩石的扩散性(扩散系数的测定要求不同气体腔直接开口于岩心无法实现径向压力),以及温度压力条件下岩石渗透性、突破性,以往采用的岩心夹持器分为内加热形式和外加热形式两种。内加热岩心夹持器结构采用较粗圆柱钢筒,内充满加热油和电加热管,通过加热管加热传递给岩心,并对油域加压,达到对岩心加压的目的。该种形式岩心夹持器无法实现径向压力控制,只能实现围压,由于钢筒内体积较大,其内上下温度差异较大,对温度控制不灵敏,且该种形式的夹持器体积较大,装卸岩石样品很费力。外加热形式夹持器采用较细圆柱钢筒,加压形式与内加热形式类似,把整个岩心夹持器置于电加热干燥箱中实现加温目的,该岩心夹持器同样无法实现径向压力,而且加温时间过长,同时,给操作者带来众多不便。因此,以上夹持器应用有其局限性。另外,上述夹持器也无法实现多参数即岩石的扩散系数、渗透率、突破压力测定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温度压力条件下岩石扩散系数、渗透率、突破压力测定所用夹持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分别施加围压与径向压力且能实现温度稳定控制的夹持器,通过更换夹持器堵头能满足各参数测定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多用途岩心夹持器,由升压缸壳体、拉架、夹持器壳体水平搭接而成;其中,所述升压缸壳体内置放一活塞,活塞的拉杆伸入所述拉架内;所述夹持器壳体中间有放置所需夹持岩心的空腔,所述空腔被一胶套分隔成内腔以及一围腔,两端设左、右盖体,左、右两盖体中心设孔洞,左盖体的盖头部分伸入所述拉架内与拉架连接,在所述左右盖体置外,分别设左、右堵头,左堵头头部置于所述拉架内并与所述活塞拉杆水平抵接,左堵头杆部伸入左盖体的中心孔洞。上述高温高压条件下多用途岩心夹持器中,所述夹持器壳体外包裹一层加热套。上述高温高压条件下多用途岩心夹持器中,所述左、右两盖体与夹持器壳体之间设密封环。上述高温高压条件下多用途岩心夹持器中,所述左、右堵头的端部横向设以气管连通的两个进排气口,气管沿左、右堵头杆部轴向连通夹持器壳体内所述内腔。上述高温高压条件下多用途岩心夹持器中,所述夹持器壳体上端设进排气口,下端设进排液口,进排气口和进排液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围腔。上述高温高压条件下多用途岩心夹持器中,所述夹持器壳体右端穿过右堵头和右盖轴向设热电偶插管,热电偶插伸入夹持器壳体内腔靠近岩心处。上述高温高压条件下多用途岩心夹持器中,所述左、右两盖体中心孔洞的横向大小与所述夹持器壳体中间的空间横向大小相当。上述高温高压条件下多用途岩心夹持器中,所述升压缸壳体上设两个口,在左端的为进排液口,在右端的为进排气口。上述高温高压条件下多用途岩心夹持器中,所述升压缸壳体和所述夹持器壳体分别由支柱支撑。上述高温高压条件下多用途岩心夹持器中,所述活塞头部、拉杆与升压缸壳体内壁之间分别设密封环。采用上述设计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多用途岩心夹持器,采用微型液压原理设计实现径向压力,通过对围压腔施加压力达到对岩心实现围压的目的,该夹持器能够实现不同的径向压力和围压;采用外加热套对夹持器壳体加温,实现岩心样品测试所需温度,温度检测是直接检测岩心样品的某一端,达到准确测定岩心温度的目的。同时,通过更换夹持器左、右堵头实现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样品渗透率、突破压力测定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所需更换的夹持器左堵头结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所需更换的夹持器右堵头结构剖面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多用途岩心夹持器,是由升压缸壳体2、拉架12、夹持器壳体17水平搭接而成;其中,所述升压缸壳体2内置放一活塞5,活塞5的头部51在升压缸壳体2内壁滑动,活塞拉杆52伸入拉架12内,所述活塞头部51、拉杆52与升压缸壳体2内壁之间设密封环6、10,升压缸壳体2上设两个口,在左端的为进排液口1,右端的为进排气口3。所述夹持器壳体17中间有放置所需夹持岩心18的空腔,所述空腔被一胶套15分隔成内腔以及一围腔30,内腔被岩心18分隔为左、右两个扩散腔11、28;夹持器壳体17两端设左盖体14、右盖体25,左盖体14、右盖体25中心设孔洞,左盖体14的盖头部分141伸入所述拉架12内卡在拉架12壁面,左盖体14、右盖体16与夹持器壳体17之间设密封环6、10;在所述左盖体14、右盖体26之外,分别设左堵头9、右堵头27,左、右堵头结构分别参见图2和图3,左堵头9头部91置于所述拉架12内并与所述活塞5的拉杆52水平抵接,左堵头9的杆部92伸入左盖体14的中心孔洞,该孔洞的横向大小与所述夹持器壳体17中间的内腔横向大小相当;左堵头9头部91横向设以气管93连通的两个进排气口7、7’,杆部92轴向设水平气管94连通气管93和夹持器壳体17内所述左扩散腔11;右堵头27同样设进排气口25、25’、气管273和水平气管274,水平气管274连通夹持器壳体17内所述右扩散腔28,右堵头27和右盖体26轴向设热电偶插管21,热电偶插管21伸入夹持器壳体17内腔靠近岩心18处。所述夹持器壳体17上端设进排气口13,下端设进排液口22,进排气口13和进排液口22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围腔30。夹持器壳体17外包裹一层加热套19。以上述方式,组装成本技术的多用途岩心夹持器。为操作方便并可以方便水平高度的调整,升压缸壳体2和夹持器壳体17可以分别由支柱8、20支撑。该高温高压条件下多用途岩心夹持器通过支架8、20支撑夹持器径向部分和夹持器主体部分,由进排液口1加压推动活塞5及夹持器堵头9实现径向压力,满足需要径向压力参数的测试要求。通过进排液口22加压实现围压,加热套19加热由在热电偶插管21内的热电偶反馈到相应的仪表进行温度控制,由进排气口7、25分别充入不同气体进入左扩散腔11和右扩散腔28实现扩散系数的测定,通过进排气口3、13冲气进行卸载压力,取出夹持器堵头9、27,更换图2、图3堵头实现温度压力条件下岩石样品渗透率、突破压力的测定。该结构设计的夹持器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灵活,温度压力控制稳定的特点;采用该夹持器测定的数据准确、稳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高温高压条件下多用途岩心夹持器设有液压传递部件能够独立实现径向压力,且控制稳定,采用外加热套实现稳定控温的测试要求,采用该结构设计的夹持器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灵活,温度压力控制稳定的特点。同时,在该夹持器堵头上置有扩散腔,使得扩散腔的气体具有与岩石样品同样的温度,实现不同温度条件下扩散系数的测定,利用该夹持器能够准确测定扩散系数。通过更换夹持器堵头(图2、图3)能够实现径向压力,达到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岩石样品渗透率、突破压力的准确测定。权利要求1.一种高温高压条件下多用途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其由升压缸壳体、拉架、夹持器壳体水平搭接而成;其中,所述升压缸壳体内置放一活塞,活塞的拉杆伸入所述拉架内;所述夹持器壳体中间有放置所需夹持岩心的空腔,所述空腔被一胶套分隔成内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斌,刘玉,邵英梅,魏灵哲,余根年,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