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间隔环以及镜头
本技术涉及光学
,特别是涉及一种间隔环以及包括间隔环的镜头。
技术介绍
在镜头的组装过程中,透镜与透镜之间的间距构成影响成像的因素,然而透镜的尺寸往往不足以达到透镜与透镜之间的间距要求,因此需要间隔环对透镜与透镜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以达到成像要求。若间隔环强度不够,则难以保持镜头的光学系统稳定性,若为了保障间隔环的强度,则难以避免的会增大间隔环的重量,则会影响马达的运作,而传统的间隔环难以同时具备高强度和低重量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提供一种间隔环以及镜头,其中间隔环能同时具备高强度和低重量的特点。未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间隔环,用于改变镜头中相邻的透镜之间的间距,呈环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补强部件,所述主体的密度小于所述补强部件的密度,所述补强部件嵌于所述主体内,用于增强所述间隔环的强度。上述间隔环既包含高强度的补强部件,也包含低密度的主体。作为体积占比较大的主体,降低密度可以在整体上降低同等间隔环体积下的间隔环重量,进而降低相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间隔环,用于改变镜头中相邻的透镜之间的间距,呈环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补强部件,所述主体的密度小于所述补强部件的密度,所述补强部件嵌于所述主体内,用于增强所述间隔环的强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隔环,用于改变镜头中相邻的透镜之间的间距,呈环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补强部件,所述主体的密度小于所述补强部件的密度,所述补强部件嵌于所述主体内,用于增强所述间隔环的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部件呈片状,且厚度为0.05mm-0.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部件的外径与内径差为0.20mm-0.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部件的表面距所述主体表面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0.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部件内部设有空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部件呈片状,所述补强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青,吴俊甫,邹海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