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429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镜头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包括:镜筒和多个透镜,镜筒包括:筒体和承靠端,承靠端设置于筒体的物侧,多个透镜至少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透镜包括:光学有效部和环绕光学有效部设置的承载部,第一透镜设置于筒体内且第一透镜的承载部的物侧面承靠于承靠端,第二透镜设置于筒体内且位于第一透镜的像侧,第一透镜的承载部靠近像侧的周缘与筒体粘接固定。由于第一透镜承靠于承靠端,并且第一透镜与筒体粘接固定,这样可以提升镜头的组立稳定性。此外,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存在间隔空间,可以避免第二透镜以及后续其他透镜的承载力施加到第一透镜上,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镜头的稳定性,可以提升镜头的成像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镜头
,尤其是涉及一种镜头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由于用户对电子设备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镜头头部的尺寸不断地被压缩,组立稳定性随着镜头头部尺寸的不断缩小而变差,影响镜头的性能良率。相关技术中,由于镜筒头部直径尺寸过小,镜筒后端像侧结构口径过大,组立时镜头承靠点与受压点错位过大,并且镜筒进光侧支撑壁受压处与支撑处形成错位尺寸,组装时易造成支撑壁受压弯曲。此外,镜筒与透镜之间的承靠尺寸偏小,组立时易造成透镜倾斜,偏心不良。由此,当镜筒头部尺寸过小时,该情况容易导致组立稳定性差,影响成像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镜头组件,第一透镜承靠于承靠端,并且第一透镜与筒体粘接固定,第二透镜承靠于筒体侧壁,避免了镜头组件受压时镜筒倾斜或者变形弯曲,有效改善了镜头组件的组立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镜头组件,包括:镜筒和多个透镜,所述镜筒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镜筒,所述镜筒包括:筒体和承靠端,所述承靠端设置于所述筒体的物侧;/n多个透镜,多个所述透镜至少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透镜包括:光学有效部和环绕所述光学有效部设置的承载部,所述第一透镜设置于所述筒体内且所述第一透镜的承载部的物侧面承靠于所述承靠端,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透镜设置于筒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所述第一透镜的承载部靠近像侧的周缘与所述筒体粘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筒,所述镜筒包括:筒体和承靠端,所述承靠端设置于所述筒体的物侧;
多个透镜,多个所述透镜至少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透镜包括:光学有效部和环绕所述光学有效部设置的承载部,所述第一透镜设置于所述筒体内且所述第一透镜的承载部的物侧面承靠于所述承靠端,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透镜设置于筒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所述第一透镜的承载部靠近像侧的周缘与所述筒体粘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对应所述第一透镜周缘的位置设置有点胶槽,所述点胶槽用于设置胶水以与所述第一透镜粘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远离所述承靠端的一侧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点胶槽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在沿物侧到像侧方向上依次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处且突出于第一侧壁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侧,所述点胶槽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巨吴俊甫邹海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