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单细胞快速制备及显微观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0266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单细胞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单细胞快速制备及显微观察装置。该装置包括微滴发生器、微滴发生卡、蠕动泵和显微镜;所述微滴发生卡设置于与所述微滴发生器内;所述微滴发生卡、蠕动泵和显微镜依次通过连接管进行连接。本该装置将微滴发生卡及配套微滴生成器及与显微镜联用实现快速进行微生物单细胞的制备及显微观察,大约1.5min就可以完成微生物单细胞的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生物单细胞快速制备及显微观察装置
本技术涉及单细胞
,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单细胞快速制备及显微观察装置。
技术介绍
微生物是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微生物具有丰富的生理代谢功能,是生态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传统微生物学研究都是基于微生物的种群进行的。但处于同一种群中的微生物细胞,在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等多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生物及病毒。以细菌为例直径约为0.5~5μm。随着单细胞技术的变革性发展,微生物单细胞水平的研究逐渐成为微生物学家关注的热点,研究主要包括微生物单细胞在群落内部的分工、相互作用、细胞间异质性、对外界刺激的行为反应等。目前常用的微生物单细胞获取的方法包括有限稀释、显微操作、光镊抓取、流式细胞分选、微流控芯片和液滴技术等。液滴技术是通过水溶液和油相从不同的微通道中流出并融合,形成一个“油包水”的乳液滴。液滴技术需要形成稳定的水包油或者油包水液滴体系,微液滴形成的基本过程是: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以其中一种作为连续相,另一种作为分散相,分散相以微小体积单元的形式分散与连续相中,形成微滴。现有的液滴生成装置多数利用注射泵(压力泵的正压作用)推动液体运动形成液滴,无法保证形成的液滴的大小的均匀性和一致性。将液滴技术运用到单细胞分离技术中即将单个细胞、反应试剂等通过微滴生成装置包被在一个油滴中形成油包水的微反应体系。虽然有限稀释和显微操作方法比较简单,但单细胞的分选成功率不高。光镊抓取和流式细胞分选方法的分选单效率比较高,但仪器价格昂贵,无法广泛应用。微流控芯片是近年来比较主流的研究方法,可以与上述几种方法相结合,提供单细胞分离的准确性与通量。但传统的用于单细胞分离的微流控芯片,前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设计,制作工艺繁琐且成本较高。且需要芯片内设计微泵,微阀等精细控制芯片流体。实际操作中分选单细胞的速度严重受微流控芯片质量及性能的制约。微生物单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时,由于微生物在溶液中游动性强,显微镜聚焦困难,焦平面很难锁定。将微生物单细胞用油包水微滴方法制备可以保证显微镜聚焦平面稳定,适合静态或者动态观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微生物单细胞快速制备及显微观察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单细胞快速制备及显微观察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微滴发生器、微滴发生卡、蠕动泵和显微镜;所述微滴发生卡设置于与所述微滴发生器内;所述微滴发生卡、蠕动泵和显微镜依次通过连接管进行连接。优选地,所述微滴发生器上设有卡盘,所述卡盘设于所述微滴发生卡下方,所述微滴发生卡通过所述卡盘固定于所述微滴发生器内。优选地,所述微滴发生器上还设有垫片,所述垫片覆盖在所述微滴发生卡上。优选地,所述微滴发生卡上设有三组微流池,分别为第一组微流池、第二组微流池和第三组微流池。优选地,所述第一组微流池、第二组微流池和第三组微流池上均包含1-8个微流池。优选地,将所述微滴发生卡与所述蠕动泵进行连接的连接管为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微滴发生卡的第三组微流池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蠕动泵的入口连接。优选地,所述显微镜上设有载物台和流通池。优选地,所述流通池设置于所述载物台上方,所述流通池的底部与所述载物台上表面相接触。优选地,所述流通池上设有1-8个微流孔。优选地,将所述蠕动泵与所述显微镜进行连接的连接管为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蠕动泵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显微镜的流通池进行连接。本技术所述的微生物单细胞快速制备及显微观察装置,将微滴发生卡及配套微滴生成器及与显微镜联用实现快速进行微生物单细胞的制备及显微观察,大约1.5min就可以完成微生物单细胞的制备。装该置为菌液有限稀释、显微操作、微流控芯片及液滴技术的集成体,且制备的油包水菌液具有体系稳定、大小均一和不易破裂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所述微生物单细胞快速制备及显微观察装置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微滴发生器2微滴发生卡3蠕动泵4显微镜11卡盘21第一组微流池22第二组微流池23第三组微流池41载物台42流通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本技术提供的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单细胞快速制备及显微观察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包括微滴发生器1、微滴发生卡2、蠕动泵3和显微镜4;所述微滴发生卡2设置于与所述微滴发生器1内;所述微滴发生卡2、蠕动泵3和显微镜4依次通过连接管进行连接。在本技术中,所述微滴发生卡2可以通过微米尺度通道控制微小流体进行流动以生成微小的液滴。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微滴发生器1、微滴发生卡2、卡盘11及垫片可以选自微滴PCR仪的核心模块。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微滴发生卡2可以选自商品化的微流控芯片。在本技术中,所述微滴发生器1上设有卡盘11,所述卡盘11设于所述微滴发生卡2下方,所述微滴发生卡2通过所述卡盘11固定于所述微滴发生器1内。在本技术中,所述微滴发生器1上还设有垫片,所述垫片覆盖在所述微滴发生卡2上。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盘11、垫片和微滴发生卡2可以从所述微滴发生器1中拆卸。在本技术中,所述微滴发生卡2上设有三组微流池,分别为第一组微流池21、第二组微流池22和第三组微流池23。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组微流池21用于加入微滴生成油,所述第二组微流池22用于加入菌液,所述第三组微流池23用于放置生成油和菌液的混合收集液。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组微流池21和所述第三组微流池2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组微流池22两侧。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微滴发生器1中,是以空气为驱动压力将菌液和生成油制成油包水的微生物单细胞,并驱动至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生物单细胞快速制备及显微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微滴发生器(1)、微滴发生卡(2)、蠕动泵(3)和显微镜(4);/n所述微滴发生卡(2)设置于与所述微滴发生器(1)内;/n所述微滴发生卡(2)、蠕动泵(3)和显微镜(4)依次通过连接管进行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单细胞快速制备及显微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微滴发生器(1)、微滴发生卡(2)、蠕动泵(3)和显微镜(4);
所述微滴发生卡(2)设置于与所述微滴发生器(1)内;
所述微滴发生卡(2)、蠕动泵(3)和显微镜(4)依次通过连接管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单细胞快速制备及显微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滴发生器(1)上设有卡盘(11),所述卡盘(11)设于所述微滴发生卡(2)下方,所述微滴发生卡(2)通过所述卡盘(11)固定于所述微滴发生器(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生物单细胞快速制备及显微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滴发生器(1)上还设有垫片,所述垫片覆盖在所述微滴发生卡(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单细胞快速制备及显微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滴发生卡(2)上设有三组微流池,分别为第一组微流池(21)、第二组微流池(22)和第三组微流池(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生物单细胞快速制备及显微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微流池(21)、第二组微流池(22)和第三组微流池(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瑶苏鸓王忠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