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能耗壳模烧结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06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能耗壳模烧结设备,包括主炉体,所述主炉体内设有相邻的第一烧结腔和第二烧结腔,还包括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包括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以及连接板,所述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分别设置在第一烧结腔和第二烧结腔的底部;所述连接板滑动设置在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之间,所述连接板具有导热部和隔热部,滑动所述连接板可切换导热状态或隔热状态,导热状态下所述导热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相抵,隔热状态下所述隔热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相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灵活,可有效利用烧结后产生的余热,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能耗壳模烧结设备
本技术涉及铸造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低能耗壳模烧结设备。
技术介绍
脱蜡铸造是精密铸造的一种,其制作工艺为:首先制作蜡模,然后组装形成蜡树,在利用蜡树制作形成浇铸用模具件,然后将模具件与模头组合,将熔融的原料(例如金属熔液、玻璃溶液等)由模头的浇口注入,在模具件中成型,最后将模具件敲破即可取出成型的产品。脱蜡铸造过程中,利用蜡模制作壳模后,需要将壳模中的蜡模去除,通常的方式就是采用燃烧的方式,即将整个壳模放置到烧结炉中进行燃烧,烧结炉的温度可以达到1000摄氏度左右,在这种高温环境中,蜡模通过燃烧去除,而壳模在高温燃烧后烧结固化。由于烧结的温度很高,即使回收部分余热,还是要排出大量废热,导致能量的浪费。现有的热量回收通常采用抽气式,即通过管道将烧结腔内的余热抽至另一烧结腔内,以实现另一烧结腔的预热。然而这种方式需要通过抽气设备进行抽负压,不可避免的会消耗电能,造成另一种能量的消耗,且由于烧结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抽气方式容易对另一烧结腔造成污染,若对抽出的气体进行过滤,则会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能耗壳模烧结设备,其采用热量在金属传递的方式将烧结腔的余热传递至另一烧结腔,从而节省了电能的消耗,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一种低能耗壳模烧结设备,包括主炉体,所述主炉体内设有相邻的第一烧结腔和第二烧结腔,还包括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包括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以及连接板,所述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分别设置在第一烧结腔和第二烧结腔的底部;所述连接板滑动设置在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之间,所述连接板具有导热部和隔热部,滑动所述连接板可切换导热状态或隔热状态,导热状态下所述导热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相抵,隔热状态下所述隔热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相抵。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的表面排列有多条导热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烧结腔和第二烧结腔内分别设有第一壳模支架和第二壳模支架,所述第一壳模支架和第二壳模支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烧结腔和第二烧结腔的上方均设有排气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以及导热部均采用导热金属制成。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端采用隔热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导热部的表面涂设有导热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采用双烧结腔结构,在其中一个烧结腔烧结完成后,可将热量传递至另一烧结腔,以进行预热、干燥等操作,充分利用烧结过程中的烧结腔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以及连接板配合实现热量的传递,热量传递效率高,且无需用电,更加环保节能。连接板可滑动设置,当不需要传递热量时,可将连接板滑动至隔热状态,从而避免热量的流失,使用更加方便灵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低能耗壳模烧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低能耗壳模烧结设备的连接板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低能耗壳模烧结设备导热状态的连接板、第一导热板5和第二导热板6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低能耗壳模烧结设备隔热状态的连接板、第一导热板5和第二导热板6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低能耗壳模烧结设备,主要包括主炉体1,主炉体1内设有第一烧结腔2和第二烧结腔3。其中,第一烧结腔2和第二烧结腔3相邻设置,两者的腔门位于同侧。主炉体1内设有导热结构4,该导热结构4包括第一导热板5、第二导热板6、以及连接板7。具体的,第一导热板5和第二导热板6呈矩形,均采用导热金属制成,两者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烧结腔2和第二烧结腔3的底部。连接板7滑动设置在第一导热板5和第二导热板6之间,应当理解的是,此处的滑动结构采用常规的滑动结构即可,在此不做赘述。连接板7的两端的表面分别与第一导热板5和第二导热板6的底面相抵。连接板7具有导热部8和隔热部9,导热部8采用导热金属制成,隔热部9采用耐高温隔热材料制成。导热部8和隔热部9形成为面积相等的两个矩形,导热部8和隔热部9的宽度与第一导热板5和第二导热板6的宽度相匹配。通过滑动连接板7可切换导热状态或隔热状态,导热状态用于将其中一个烧结腔的热量传递至另一烧结腔,当处于导热状态时,导热部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热板5和第二导热板6相抵,烧结腔的热量通过第一导热板5、第二导热板6、以及导热部8传递,传递效率高,且无需消耗电能,节能环保。当处于隔热状态时,隔热部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热板5和第二导热板6相抵。隔热状态用于切断两烧结腔之间的热传递,从而适用于不同情况,使烧结设备的使用更灵活方便。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时,连接板7可以通过电机驱动其滑动,这是可以理解的。为了提高第一导热板5和第二导热板6的热传递效率,第一导热板5和第二导热板6的表面均设有多条导热片10。导热片10采用导热金属制成,平行排列在第一导热板5和第二导热板6的表面上,从而增加导热面积,提高导热效率。第一烧结腔2和第二烧结腔3内分别设有用于放置壳模的第一壳模支架11和第二壳模支架12,第一壳模支架11和第二壳模支架12分别位于第一导热板5和第二导热板6的上方,从而利用第一导热板5和第二导热板6传递的热量对壳模进行预热或烘干。第一烧结腔2和第二烧结腔3的上方均设有排气管13,该排气管用于排除烧结时产生的废气。为了进一步提高导热部8的热传递效率,导热部8的表面涂设有导热油。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采用双烧结腔结构,在其中一个烧结腔烧结完成后,可将热量传递至另一烧结腔,以进行预热、干燥等操作,充分利用烧结过程中的烧结腔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导热板5、第二导热板6、以及连接板7配合实现热量的传递,热量传递效率高,且无需用电,更加环保节能。连接板7可滑动设置,当不需要传递热量时,可将连接板7滑动至隔热状态,从而避免热量的流失,使用更加方便灵活。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诸如“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能耗壳模烧结设备,包括主炉体,所述主炉体内设有相邻的第一烧结腔和第二烧结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包括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以及连接板,所述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分别设置在第一烧结腔和第二烧结腔的底部;所述连接板滑动设置在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之间,所述连接板具有导热部和隔热部,滑动所述连接板可切换导热状态或隔热状态,导热状态下所述导热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相抵,隔热状态下所述隔热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相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能耗壳模烧结设备,包括主炉体,所述主炉体内设有相邻的第一烧结腔和第二烧结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包括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以及连接板,所述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分别设置在第一烧结腔和第二烧结腔的底部;所述连接板滑动设置在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之间,所述连接板具有导热部和隔热部,滑动所述连接板可切换导热状态或隔热状态,导热状态下所述导热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相抵,隔热状态下所述隔热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能耗壳模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的表面排列有多条导热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
申请(专利权)人:凯特工业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