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道式制冷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006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涵道式制冷风机,涉及涵道制冷风机技术领域,该涵道式制冷风机,包括降温筒,降温筒的上端连通有导风管,导风管的另一端连通有吸风机,吸风机的表面和降温筒固定连接,吸风机的另一端连通有管道。通过启动风机,使吸风机借助导风管向降温筒内部抽气,降温筒内部和导风管连通的滤筒在交换叶中心处抽气,滤筒底端的锥状导风斗将转盘底端流入的空气排进交换叶之间缝隙,由金属制成的交换叶将交换管表面产设的冷气进行吸收,压缩机和交换管配合降温,利用交换叶增加冷气和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空气降温,通过吸风机将降温的空气注入管道内部,解决了电机高速转动时产生高温需要开启高风速的涵道式制冷风机制冷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涵道式制冷风机
本技术涉及涵道制冷风机
,具体为涵道式制冷风机。
技术介绍
涵道风机,较同样直径的孤立风扇能产生更大的风力,且风扇环括在涵道内,既可阻挡风扇气动声向外传播,又结构紧凑、安全性高,采用涵道式制冷风机来进行制冷常在涵道内部进行铺设压缩式的冷凝管,当将涵道内风机的转速调高时导致气流快速通过涵道,快速流动气流和冷凝管之间的接触时间缩短,且高速流动的气体自生运动摩擦会产生热量,并且电机高速转动时会产生高温,从而导致在需求风速高的气流时降温效率低下。对比申请号为CN201320109084.3的双涵道风机包括风机叶轮、风机壳体及电机,还包括内涵道气流通道及外涵道气流通道;风机叶轮为双涵道风机叶轮,由外涵道风机叶轮与内涵道风机叶轮构成;风机壳体至少包括风机蜗壳、外涵道装置;外涵道装置置于风机蜗壳进气端侧板上,通过螺纹连接结构与风机蜗壳连为一体;内涵道气流通道由风机蜗壳内腔气流通道构成,外涵道气流通道由外涵道装置内腔构成,或由外涵道装置与风机蜗壳进气端侧板共同构成;外涵道风机叶轮为离心式或轴流式叶轮,或为轴流风扇;本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风机的风量、风压及效率,有效降低气流噪音,显著提高吸油烟机的油烟净化率,且结构简单、成本低、继承性强、实施方便,在吸油烟机行业及风机行业应用前景广阔,该专利存在将涵道内风机的转速调高时导致气流快速通过涵道,快速流动气流和冷凝管之间的接触时间缩短,且高速流动的气体自生运动摩擦会产生热量,并且电机高速转动时会产生高温,从而导致在需求风速高的气流时降温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技术主要解决的就是快速流动气流和冷凝管之间的接触时间缩短,且高速流动的气体自生运动摩擦会产生热量导致制冷风机制冷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涵道式制冷风机,主要解决的就是需要开启高风速的涵道式制冷风机制冷效果较差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涵道式制冷风机,包括降温筒,所述降温筒的上端连通有导风管,所述导风管的另一端连通有吸风机,所述吸风机的表面和降温筒固定连接,所述吸风机的另一端连通有管道,所述管道和降温筒垂直设置,所述管道的表面和降温筒固定连接,所述降温筒的表面设有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的降温端位于降温筒的内部,所述降温机构的主体部位位于降温筒的外表面,所述降温筒的内部设有降温装置;所述降温装置包括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交换机构,所述交换机构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呈圆环状结构,所述基板的底端和调节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基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交换叶,所述交换叶扭曲设置,所述交换叶的中心处设有滤筒,所述滤筒的内部设有卡夹,所述卡夹的内部卡接有滤芯,所述卡夹的上端和降温筒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滤筒的上端和降温筒的内顶壁卡接,所述导风管和滤筒相连通。优选的,所述滤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风斗,所述导风斗呈圆锥状结构,且圆锥状的导风斗锥尖朝下,并且导风斗的大小和交换叶中心孔槽相适配。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盘,所述转盘的上端和基板固定连接,所述转盘的上端开设有圆环状滑槽,所述转盘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转柄,所述转盘上端的安装环内壁转动连接有滚球,且滚球位于滑槽内壁,所述基板底端相对于滑槽的位置设有圆环槽,滚球位于滑槽和圆环槽内壁,所述基板借助滚球在安装环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盘的呈圆环状结构。优选的,所述管道的一端口设有吹风装置,所述吹风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扇叶和管道截面相互平行。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斗,所述安装斗的内壁和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斗的端口和管道端口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表面和降温筒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降温筒的端口连通有交换管,所述交换管表面贯穿降温筒侧壁,所述交换管位于降温筒内部的结构呈螺纹状结构,且螺纹状交换管的内部设有交换机构。优选的,所述管道的另一端设有清理装置,所述清理装置包括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表面和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金属滤网,所述滤网的中心处插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和滤网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端口处固定连接有扫杆,所述扫杆的表面和滤网接触。优选的,所述限位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一端和限位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片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大小和限位环相适配,所述挡板靠近限位环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导风轮。工作原理:通过启动风机,利用吸风机产生负压,从而使吸风机借助导风管向降温筒内部抽气,降温筒内部和导风管连通的滤筒在交换叶中心处抽气,滤筒底端的锥状导风斗将转盘底端流入的空气排进交换叶之间缝隙,由金属制成的交换叶将交换管表面产设的冷气进行吸收,压缩机和交换管配合降温,利用交换叶增加冷气和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空气降温,通过吸风机将降温的空气注入管道内部,解决了电机高速转动时产生高温需要开启高风速的涵道式制冷风机制冷效果较差的问题,将滤筒从降温筒内部转出,从而将滤筒内部的卡夹取出,从而更换卡夹之间卡接的滤芯,利用更换滤芯从而解决了滤芯长期过滤杂质导致滤芯过滤效果差的问题,通过转动转柄,利用转柄带动转盘转动,转盘和基板二者借助滚球在安装环内部转动,通过基板带动交换叶进行转动,从而避免交换叶表面存在粘附冰霜的问题,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扇叶转动,利用扇叶转动将吸风机注入的冷风吹出管道内部,从而借助管道对喷出冷风从而进行降温的作用,利用限位环将金属滤网固定在管道端口,利用转动扫杆,使扫杆借助转轴在滤网内部转动,从而借助扫杆对金属滤网表面进行清理,从而避免滤网堵塞的问题。(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涵道式制冷风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启动风机,利用吸风机产生负压,从而使吸风机借助导风管向降温筒内部抽气,降温筒内部和导风管连通的滤筒在交换叶中心处抽气,滤筒底端的锥状导风斗将转盘底端流入的空气排进交换叶之间缝隙,由金属制成的交换叶将交换管表面产设的冷气进行吸收,压缩机和交换管配合降温,利用交换叶增加冷气和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空气降温,通过吸风机将降温的空气注入管道内部,解决了电机高速转动时产生高温需要开启高风速的涵道式制冷风机制冷效果较差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转动转柄,利用转柄带动转盘转动,转盘和基板二者借助滚球在安装环内部转动,通过基板带动交换叶进行转动,从而避免交换叶表面存在粘附冰霜的问题。3、本技术通过将滤筒从降温筒内部转出,从而将滤筒内部的卡夹取出,从而更换卡夹之间卡接的滤芯,利用更换滤芯从而解决了滤芯长期过滤杂质导致滤芯过滤效果差的问题。4、本技术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扇叶转动,利用扇叶转动将吸风机注入的冷风吹出管道内部,从而借助管道对喷出冷风从而进行降温的作用,利用限位环将金属滤网固定在管道端口,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涵道式制冷风机,包括降温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筒(1)的上端连通有导风管(3),所述导风管(3)的另一端连通有吸风机(4),所述吸风机(4)的表面和降温筒(1)固定连接,所述吸风机(4)的另一端连通有管道(6),所述管道(6)和降温筒(1)垂直设置,所述管道(6)的表面和降温筒(1)固定连接,所述降温筒(1)的表面设有降温机构(2),所述降温机构(2)的降温端位于降温筒(1)的内部,所述降温机构(2)的主体部位位于降温筒(1)的外表面,所述降温筒(1)的内部设有降温装置(5);/n所述降温装置(5)包括安装环(51),所述安装环(5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调节机构(52),所述调节机构(5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交换机构(53),所述交换机构(53)包括基板(531),所述基板(531)呈圆环状结构,所述基板(531)的底端和调节机构(52)固定连接,所述基板(53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交换叶(532),所述交换叶(532)扭曲设置,所述交换叶(532)的中心处设有滤筒(54),所述滤筒(54)的内部设有卡夹(55),所述卡夹(55)的内部卡接有滤芯(56),所述卡夹(55)的上端和降温筒(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滤筒(54)的上端和降温筒(1)的内顶壁卡接,所述导风管(3)和滤筒(54)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涵道式制冷风机,包括降温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筒(1)的上端连通有导风管(3),所述导风管(3)的另一端连通有吸风机(4),所述吸风机(4)的表面和降温筒(1)固定连接,所述吸风机(4)的另一端连通有管道(6),所述管道(6)和降温筒(1)垂直设置,所述管道(6)的表面和降温筒(1)固定连接,所述降温筒(1)的表面设有降温机构(2),所述降温机构(2)的降温端位于降温筒(1)的内部,所述降温机构(2)的主体部位位于降温筒(1)的外表面,所述降温筒(1)的内部设有降温装置(5);
所述降温装置(5)包括安装环(51),所述安装环(5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调节机构(52),所述调节机构(5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交换机构(53),所述交换机构(53)包括基板(531),所述基板(531)呈圆环状结构,所述基板(531)的底端和调节机构(52)固定连接,所述基板(53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交换叶(532),所述交换叶(532)扭曲设置,所述交换叶(532)的中心处设有滤筒(54),所述滤筒(54)的内部设有卡夹(55),所述卡夹(55)的内部卡接有滤芯(56),所述卡夹(55)的上端和降温筒(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滤筒(54)的上端和降温筒(1)的内顶壁卡接,所述导风管(3)和滤筒(54)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式制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5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风斗(57),所述导风斗(57)呈圆锥状结构,且圆锥状的导风斗(57)锥尖朝下,并且导风斗(57)的大小和交换叶(532)中心孔槽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式制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52)包括转盘(521),所述转盘(521)的上端和基板(531)固定连接,所述转盘(521)的上端开设有圆环状滑槽(522),所述转盘(521)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转柄(523),所述转盘(521)上端的安装环(51)内壁转动连接有滚球,且滚球位于滑槽(522)内壁,所述基板(531)底端相对于滑槽(522)的位置设有圆环槽,滚球位于滑槽(522)和圆环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泽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凡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