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调节张开角度的支撑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9794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便调节张开角度的支撑架装置,包括:支撑套,侧壁上具有至少两个沿其周向间隔布置的活动槽;至少两个支撑杆,各支撑杆的顶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套上对应的活动槽中;还包括:限位套,套设连接在所述支撑套的侧壁上并沿支撑套的轴向上下移动,限位套的侧壁覆盖在所述活动槽的外侧,从而向内限制住各所述支撑杆。这种通过限位套上下移动来对支撑杆的张开角度进行调节的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斜面不同位置限定支撑杆的张开角度的方式,能够使支撑脚稳定地保持在相应的张开角度,提高了支撑架的稳定性及在行程内无限调节角度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调节张开角度的支撑架装置
本技术涉及支撑架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调节张开角度的支撑架装置。
技术介绍
射击、摄影、监测器材等装备常常需要支撑架装置提供辅助支撑以便能更好地工作。如申请号为CN201620036517.0(授权公告号为:CN205278708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射击、摄影、监测器材的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包括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支撑头部组件、手柄组件、固定座组件和支撑杆组件。支撑杆组件包括多个支撑杆,当需要将支撑架装置进行支撑放置时,可将上述多个支撑杆张开一定的角度放置到地上,其中支撑杆的张开角度是通过固定座组件的座体的底部边沿进行限定的。由于固定座组件的座体是相对支撑杆组件固定设置的,所以支撑杆的张开角度是固定不变的,而不能方便地对支撑杆的张开角度进行调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号为CN201821601131.5(授权公告号为:CN208901005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小三脚架》,包括上夹套和支撑脚,上夹套位于角度调节圈内,上夹套内放置有下夹套,支撑脚的上端转动安装于上夹套和下夹套连接形成的夹套侧面的转动槽内,其中,角度调节圈的下边沿上具有跟支撑脚相匹配且自下而上向上延伸的斜面,用户可通过旋转角度调节圈使斜面的不同位置与支撑脚的侧壁相抵进而来控制支撑脚角度的大小。但上述专利中小三脚架的支撑脚的角度调节还具有一定的不足,由于角度调节圈的下边沿为斜面结构,当支撑脚调节至相应的角度时,支撑脚的侧壁是与角度调节圈的斜面相抵,当三角架承受较大重量的物件时,支撑脚的侧壁与角度调节圈的斜面之间的作用力较大,容易驱使角度调节圈发生转动,这样支撑脚难以保持在相应的张开角度,影响支撑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方便调节张开角度的支撑架装置,该支撑架装置能够将支撑杆稳定地保持在相应的张开角度。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方便调节张开角度的支撑架装置,包括:支撑套,侧壁上具有至少两个沿其周向间隔布置的活动槽;至少两个支撑杆,各支撑杆的顶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套上对应的活动槽中;还包括:限位套,套设连接在所述支撑套的侧壁上并沿支撑套的轴向上下移动,限位套的侧壁覆盖在所述活动槽的外侧,从而向内限制住各所述支撑杆。作为改进,所述限位套包括同轴设置的上套体和下套体,所述上套体螺纹连接在所述支撑套的侧壁上,所述下套体活动连接在所述上套体的下端,从而使上套体与下套体之间能绕自身轴线相对转动,所述下套体的内壁上具有对应伸入到支撑座的活动槽中的限位挡部,该限位挡部能与各所述支撑杆的侧壁相抵。限位挡部自下套体的内壁向内延伸,更靠近支撑杆顶部的转动中心,这样当上套体带动下套体的上下移动时,下套体移动相对较小的距离便能使支撑杆具有相对较大的调节角度,这有效提高了支撑杆的张开角度的调节速度。另一方面,由于下套体的限位挡部是伸入到活动槽中,这样下套体便能限定在支撑套上,在上套体进行转动时,下套体只能在上套体的带动下进行上下移动,而不会发生转动,这样下套体的限位挡部与支撑杆的侧壁便能始终处于抵接状态,提高了支撑架的整体稳定性。为了能使上套体与下套体之间实现灵活转动,所述上套体与所述下套体两者中的其中一个的侧壁上设有限位筋,另一个的侧壁上对应设有与所述限位筋相适配的环形槽。为了避免下套体的侧壁对支撑杆在张开动作造成干涉,所述下套体的侧壁上对应于所述活动槽还开设有活动口,该活动口贯通至下套体的下边沿,所述限位挡部位于所述活动口的上方。作为改进,各所述支撑杆的侧壁上均设有凸起部,所述下套体的限位挡部对应抵在所述的凸起部上。由于支撑杆的侧壁上的凸起部向外凸出,对应地,下套体的限位挡部向内凸出,因而两者之间的距离相对缩小,当下套体向下移动至一定的位置时,各支撑杆受限位挡部的抵压可处于竖直状态(即支撑杆的张开角度大致为零),这极大地方便了支撑杆的收藏与搬运。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撑架装置的整体的稳定性,所述支撑杆有三个,所述支撑套上的活动槽对应设有三个,并沿该支撑套的周向均匀布置。当然,支撑杆并不局限于三个,也可以为两个或三个以上。为了避免支撑架装置承受重量较大的物件时,导致限位套受支撑杆侧壁抵压胀裂或使支撑杆断裂,还包括约束带组件,该约束带组件包括多条约束带,各所述约束带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在各支撑杆上。约束带组件能够将各支撑杆稳定地约束在相应的张开角度内,提高支撑架装置的整体的抗重压能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的支撑架装置的支撑杆的张开角度是通过调节限位套的相对支撑套的高低位置进行限定的,当限位套向上移动至高位时,限位套的侧壁对支撑杆形成的限位角度相对较大,当限位套向下移动至低位时,限位套的侧壁对支撑杆形成的限位角度相对较小,这极大地方便了对各支撑杆的角度进行调节。这种通过限位套上下移动来对支撑杆的张开角度进行调节的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斜面不同位置限定支撑杆的张开角度的方式,能够使支撑脚稳定地保持在相应的张开角度,提高了支撑架的稳定性以及实现了在行程内无限调节角度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3为图2的A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支撑杆为两个);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限位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限位套的分解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阶梯剖视图(省去限位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8,一种方便调节张开角度的支撑架装置包括支撑套10、支撑杆20、约束带组件以及限位套30。参见图5,支撑套10大体呈圆柱体。支撑套10的侧壁上具有至少两个活动槽11,各活动槽11沿支撑套10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活动槽11为竖向延伸至支撑套10的底部的条形槽,该条形槽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设置有一销轴22,支撑杆20的顶端收容在上述活动槽11中,并转动连接在销轴上。当需要使用支撑架装置时,可以将支撑杆20的底端相对支撑套10打开,使其张开一定的角度,从而支撑在地上,详见图1。参见图3及图4,限位套30套设连接在支撑套10的侧壁上。限位套30包括上套体31和下套体32。上套体31与下套体32同轴设置。具体地,上套体31螺纹连接在支撑套10的侧壁上,下套体32活动连接在上套体31的下端,即上套体31与下套体32之间能绕自身轴线相对转动。本实施例中下套体32的侧壁覆盖在活动槽11的外侧,从而向内限制住各支撑杆20,将支撑杆20限定在相应的张开角度。参见图6及图7,下套体32的上端口的外壁上具有限位筋34,上套体31的下端口的内壁上具有供限位筋34卡入的环形槽35。其中,上套体3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调节张开角度的支撑架装置,包括:/n支撑套(10),侧壁上具有至少两个沿其周向间隔布置的活动槽(11);/n至少两个支撑杆(20),各支撑杆(20)的顶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套(10)上对应的活动槽(11)中;/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限位套(30),套设连接在所述支撑套(10)的侧壁上并沿支撑套(10)的轴向上下移动,限位套(30)的侧壁覆盖在所述活动槽(11)的外侧,从而向内限制住各所述支撑杆(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调节张开角度的支撑架装置,包括:
支撑套(10),侧壁上具有至少两个沿其周向间隔布置的活动槽(11);
至少两个支撑杆(20),各支撑杆(20)的顶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套(10)上对应的活动槽(11)中;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套(30),套设连接在所述支撑套(10)的侧壁上并沿支撑套(10)的轴向上下移动,限位套(30)的侧壁覆盖在所述活动槽(11)的外侧,从而向内限制住各所述支撑杆(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调节张开角度的支撑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30)包括同轴设置的上套体(31)和下套体(32),所述上套体(31)螺纹连接在所述支撑套(10)的侧壁上,所述下套体(32)活动连接在所述上套体(31)的下端,从而使上套体(31)与下套体(32)之间能绕自身轴线相对转动,所述下套体(32)的内壁上具有对应伸入到支撑座的活动槽(11)中的限位挡部(33),该限位挡部(33)能与各所述支撑杆(20)的侧壁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调节张开角度的支撑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体(31)与所述下套体(32)两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丰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东鑫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