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柱模板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9370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墙柱模板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与地面连接的支撑柱、与支撑柱侧面固定连接的L型定位板,墙柱模板的底部和侧面均与L型定位板接触,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与地面固定的滑槽、位于滑槽内且沿滑槽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块、与滑块固定连接的支撑杆、与支撑杆另一端活动连接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一侧面与墙柱模板接触,用于支撑墙柱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第一定位机构的设置,便于将墙柱模板放置的卡槽中从而使墙柱模板定位,第二定位机构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定位机构之间,便于固定墙柱模板,使用后便于取出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操作方便,节省材料,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柱模板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墙柱模板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模板工程指新浇混凝土成型的模板以及支承模板的一整套构造体系,其中,接触混凝土并控制预定尺寸,形状、位置的构造部分称为模板,支持和固定模板的杆件、桁架、联结件、金属附件、工作便桥等构成支承体系,模板工程是混凝土工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模板施工的质量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为了保证墙柱混凝土成型质量效果,模板工程中墙柱施工时的模板定位成了关键控制点。现有的墙柱模板采用的定位方式是地面上根据成型实体边缘线位置尺寸进行弹线;然后在弹线处分布打眼置入钢筋棍作为模板根部内支撑,防止加固时模板跑位;这种方式在浇筑完墙体或者柱体混凝土后,定位钢筋被浇筑到混凝土里,致使定位钢筋棍不能重复使用,导致材料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且施工方便的墙柱模板定位的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墙柱模板定位装置,包括位于地面上的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与地面连接的支撑柱、与支撑柱侧面固定连接的L型定位板,墙柱模板的底部和侧面均与L型定位板接触,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与地面固定的滑槽、位于滑槽内且沿滑槽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块、与滑块固定连接的支撑杆、与支撑杆另一端活动连接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一侧面与墙柱模板接触,用于支撑墙柱模板,第一定位机构沿模板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两个,相邻两个第一定位机构之间的距离为450~600mm,第二定位机构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定位机构之间。所述L型定位板包括位于水平方向的第一板体、与第一板体右侧面固定连接且位于竖直方向的第二板体,支撑柱与第一板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墙柱模板的底部和侧面分别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接触,第二板体通过螺栓组件与墙柱模板固定。所述第一板体与支撑柱底部之间的距离为80~100mm,第一板体与支撑柱顶部之间的距离为150~170mm。第一板体左右方向的宽度为50~60mm,第二板体竖直方向的高度为50~60mm,第一板体前后方向的长度为50~70mm,第二板体前后方向的长度为50~70mm,第一板体前后方向的长度与第二板体前后方向的长度相等。所述滑槽和所述滑块通过第一固定机构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位于滑槽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的第一固定孔,穿过滑块的前后方向的第一通孔、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一通孔的第一固定螺栓、位于第一固定螺栓两端的第一固定螺母。所述支撑杆通过第二固定机构与滑块顶部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机构包括位于滑块顶部的固定块、位于固定块上的第二通孔、位于支撑杆一端的第三通孔、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第二固定螺栓和位于第二固定螺栓两端的第二固定螺母。所述支撑板通过第三固定机构与支撑杆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机构包括位于支撑板的左侧面上的U型架,U型架通过销轴与支撑杆另一端活动连接。积极有益效果:本技术第一定位机构的设置,便于将墙柱模板放置的卡槽中从而使墙柱模板定位,第二定位机构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定位机构之间,便于固定墙柱模板,使用后便于取出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操作方便,节省材料,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L型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支撑柱1、L型定位板2、定位孔3、滑槽4、滑块5、支撑杆6、支撑板7、第一固定孔8、固定块9、第一固定螺栓10、第一固定螺母11、第二固定螺栓12、第二固定螺母13、U型架14、第一板体15、第二板体1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墙柱模板定位装置,包括位于地面上的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与地面连接的支撑柱1、与支撑柱1侧面固定连接的L型定位板2,墙柱模板的底部和侧面均与L型定位板2接触,支撑柱1的底部位于地面内,地面上开设有孔洞,支撑柱1的底部位于孔洞内,支撑柱1采用直径为16mm的圆钢,第一定位机构沿模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相邻两个第一定位机构之间的距离为450mm。如图3所示,所述L型定位板2包括位于水平方向的第一板体15、与第一板体15右侧面固定连接且位于竖直方向的第二板体16,第一板体15的右侧面与第二板体16焊接,支撑柱1右侧面与第一板体15的左侧面焊接,支撑柱1与L型定位板2之间形成一个卡槽,墙柱模板的底部和侧面分别与第一板体15和第二板体16接触,第二板体16通过螺栓组件与墙柱模板固定,所述第一板体15与支撑柱1底部之间的距离为80mm,第一板体16与支撑柱1顶部之间的距离为150mm。第一板体15左右方向的宽度为50mm,第二板体16竖直方向的高度为50mm,第一板体15前后方向的长度为50mm,第二板体16前后方向的长度为50mm,第一板体15前后方向的长度与第二板体16前后方向的长度相等,L型定位板2可采用角钢。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与地面通过预埋件或固定螺栓固定的滑槽4、位于滑槽4内且沿滑槽4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块5、与滑块5固定连接的支撑杆6、与支撑杆6另一端活动连接的支撑板7,支撑板7的一侧面与墙柱模板接触,用于支撑墙柱模板,第二定位机构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定位机构之间,所述滑槽4和所述滑块5通过第一固定机构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位于滑槽4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的第一固定孔8,穿过滑块5的前后方向的第一通孔、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一通孔的第一固定螺栓10、位于第一固定螺栓10两端的第一固定螺母11,当滑块5滑动到固定的位置后,将第一固定螺栓10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一固定孔8内,然后在第一固定螺栓10的两端拧入第一固定螺母11,使滑块5和滑槽4固定。所述支撑杆6通过第二固定机构与滑块5顶部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机构包括位于滑块5顶部的固定块9、位于固定块9上的第二通孔、位于支撑杆6一端的第三通孔、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第二固定螺栓12和位于第二固定螺栓12两端的第二固定螺母13,固定板9的底部与滑块5顶部焊接,第二固定螺栓12穿过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二固定螺栓12的两端拧入第二固定螺母13,使支撑杆6的一端与滑块5固定,所述支撑板7通过第三固定机构与支撑杆6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机构包括位于支撑板7的左侧面上的U型架14,U型架14通过销轴与支撑杆13另一端活动连接,U型架14的两侧壁上设有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支撑杆6另一端设有第六通孔,销轴穿过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支撑杆6的另一端位于U型架14内并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支撑杆6的另一端与支撑板7之间的角度可随时调整。使用时,由操作者在弹好的基准线上间隔450mm在地面上进行钻孔洞,孔的深度为深度80mm,将支撑柱1的底部插入孔洞内,墙柱模板置于L型定位板2上,然后将滑槽4与地面固定,滑块5的顶部与支撑杆6一端固定,支撑杆6另一端通过U型架14活动连接,然后将滑块5在滑槽4内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墙柱模板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地面上的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与地面连接的支撑柱、与支撑柱侧面固定连接的L型定位板,墙柱模板的底部和侧面均与L型定位板接触,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与地面固定的滑槽、位于滑槽内且沿滑槽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块、与滑块固定连接的支撑杆、与支撑杆另一端活动连接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一侧面与墙柱模板接触,用于支撑墙柱模板,第一定位机构沿模板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两个,相邻两个第一定位机构之间的距离为450~600mm,第二定位机构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定位机构之间;所述L型定位板包括位于水平方向的第一板体、与第一板体右侧面固定连接且位于竖直方向的第二板体,支撑柱与第一板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墙柱模板的底部和侧面分别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接触,第二板体通过螺栓组件与墙柱模板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柱模板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地面上的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与地面连接的支撑柱、与支撑柱侧面固定连接的L型定位板,墙柱模板的底部和侧面均与L型定位板接触,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与地面固定的滑槽、位于滑槽内且沿滑槽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块、与滑块固定连接的支撑杆、与支撑杆另一端活动连接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一侧面与墙柱模板接触,用于支撑墙柱模板,第一定位机构沿模板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两个,相邻两个第一定位机构之间的距离为450~600mm,第二定位机构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定位机构之间;所述L型定位板包括位于水平方向的第一板体、与第一板体右侧面固定连接且位于竖直方向的第二板体,支撑柱与第一板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墙柱模板的底部和侧面分别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接触,第二板体通过螺栓组件与墙柱模板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柱模板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与支撑柱底部之间的距离为80~100mm,第一板体与支撑柱顶部之间的距离为150~17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柱模板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