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雨水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9318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屋面雨水回收系统,属于雨水回收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屋面;开设于所述屋面顶部四周上的集水槽以及多个开设于所述集水槽内的导水孔,所述屋面的底部外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集水槽内的雨水进行回收的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屋面底部外侧的回收水箱;盖合于所述回收水箱上的箱盖;一端连通于所述导水孔、另一端穿过所述箱盖的回收管道以及设置于所述回收水箱内用于对雨水进行过滤的过滤机构,所述回收水箱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回收水箱内过滤的雨水进行收集的存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可以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而且可以对雨水起到有效的过滤效果,从而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面雨水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雨水回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屋面雨水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资源的过度开发现象严重,现在面临着资源的匮乏等多种问题,而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资源回收利用的意识增强,人们在许多建筑物的屋顶以及建筑物周围中已建造了雨水收集回收装置,雨水收集回收装置就是将雨水根据需求进行收集后,并对雨水进行处理达到符合设计使用标准的装置,收集的雨水经过过滤净化,可用于植被灌溉、道路冲洗、洗车等用途,因此把雨水作为重要水资源加以收集利用,这样起到环保节能的效果,从而成为了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现有的公告号为CN21003237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包括建筑,建筑的屋顶上侧设有集水池,集水池内设有种植池,种植池的池口与集水池的池口之间的空隙为溢流空隙,溢流空隙上铺设有水箅子,种植池的下侧与集水池的池底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柱;种植池的池底贯穿有若干个漏水孔,种植池内的池底铺设有隔土透水层,隔土透水层上侧铺设有用于种植绿植的土壤层,漏水孔内穿设有吸水棉条。上述设置可对雨水进行高效回收,并用于绿植生长,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屋面雨水收集系统通过将含有杂质的雨水沿着导水管流进缓冲区内进行沉降,这样的沉降过滤方式只能将部分重量较大的杂质进行沉降,重量较小的杂质或者漂浮物还是会沿着隔板上的溢流孔流入到存水区中,虽然溢流孔中设有过滤网,但是也只能阻隔大件的漂浮物,重量较小的杂质或者小件的漂浮物还是不能对其进行很好的过滤,而且大件的漂浮物会聚集在溢流孔处,这样容易造成溢流孔被堵塞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屋面雨水回收系统,不但可以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而且可以对雨水起到有效的过滤效果,从而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屋面雨水回收系统,包括:屋面;开设于所述屋面顶部四周上的集水槽以及多个开设于所述集水槽内的导水孔,所述屋面的底部外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集水槽内的雨水进行回收的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屋面底部外侧的回收水箱;盖合于所述回收水箱上的箱盖;一端连通于所述导水孔、另一端穿过所述箱盖的回收管道以及设置于所述回收水箱内用于对雨水进行过滤的过滤机构,所述回收水箱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回收水箱内过滤的雨水进行收集的存储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回收水箱和回收管道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便于将集水槽内的雨水进行回收利用,从而可以起到环保节能的效果;通过设置过滤机构和存储机构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便于对雨水起到有效的过滤效果,从而可以将雨水中的杂质进行隔离得到较清洁的水资源,进而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回收水箱内侧壁上的第一过滤板;开设于所述第一过滤板朝向所述箱盖一侧上的过滤槽;多个贯穿于所述第一过滤板上的第一过滤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板上、与所述过滤槽相配合的海绵块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板和所述箱盖的之间处用于挤压所述海绵块的挤压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过滤板和海绵块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便于对雨水起到有效的过滤效果,从而可以实现将雨水中的杂质进行隔离。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挤压组件包括多根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板上的支撑杆;设置于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过滤板一端上的挡水板;开设于所述挡水板背离所述箱盖一侧上的安装槽;呈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侧壁上的安装架;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的液压缸;连接于所述液压缸活塞杆上的挤压杆;连接于所述挤压杆远离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上、与所述海绵块相配合的挤压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海绵块需要挤压时,启动液压缸,液压缸上的活塞杆驱动挤压杆进行向下移动,挤压杆在移动过程中,可以带动挤压板进行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挤压板对第一过滤板上的海绵块进行挤压,进而使得海绵块内吸收的水沿着第一过滤孔流入回收水箱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存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回收水箱一侧的存储水罐;安装于所述回收水箱外侧壁上的支撑架;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水泵;一端连通于所述水泵的进水端、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回收水箱的吸水管道以及一端连通于所述水泵的出水端、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存储水罐顶部的排水管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水泵、吸水管道以及排水管道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便于将回收水箱过滤后的水抽取到存储水罐内进行存储或者使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回收水箱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的边缘处贯穿有多个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板的四周侧面上均竖向设置有滑杆,所述回收水箱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滑杆相配合的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过滤板和过滤孔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便于对雨水起到预先过滤的效果;通过设置滑杆和滑槽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便于将第二过滤板沿着滑槽滑出回收水箱外,从而可以实现将第二过滤板拿出回收水箱进行清理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槽的四周槽壁上均开设有腔体,所述腔体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腔体朝向所述限位块的侧壁上与所述限位块朝向所述腔体的一侧连接有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块和弹簧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便于将海绵块固定限位在过滤槽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水槽的槽底面呈倾斜的端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集水槽的槽底面呈倾斜的端面,可以便于对雨水起到导流的效果,从而可以使得雨水沿着集水槽快速流进导水孔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回收水箱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箱口,在该箱口上盖合有箱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箱口和箱门,可以便于对第一过滤板上的海绵块进行安装或者更换。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回收水箱和回收管道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便于将集水槽内的雨水进行回收利用,从而可以起到环保节能的效果;通过设置过滤机构和存储机构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便于对雨水起到有效的过滤效果,从而可以将雨水中的杂质进行隔离得到较清洁的水资源,进而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2.通过设置第二过滤板和过滤孔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便于对雨水起到预先过滤的效果;通过设置滑杆和滑槽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便于将第二过滤板沿着滑槽滑出回收水箱外,从而可以实现将第二过滤板拿出回收水箱进行清理的效果;3.通过设置限位块和弹簧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便于将海绵块固定限位在过滤槽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屋面雨水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图中,1、屋面;11、集水槽;12、导水孔;2、回收水箱;21、箱盖;22、回收管道;23、支撑架;24、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面雨水回收系统,包括:屋面(1);开设于所述屋面(1)顶部四周上的集水槽(11)以及多个开设于所述集水槽(11)内的导水孔(12),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1)的底部外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集水槽(11)内的雨水进行回收的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屋面(1)底部外侧的回收水箱(2);盖合于所述回收水箱(2)上的箱盖(21);一端连通于所述导水孔(12)、另一端穿过所述箱盖(21)的回收管道(22)以及设置于所述回收水箱(2)内用于对雨水进行过滤的过滤机构,所述回收水箱(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回收水箱(2)内过滤的雨水进行收集的存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雨水回收系统,包括:屋面(1);开设于所述屋面(1)顶部四周上的集水槽(11)以及多个开设于所述集水槽(11)内的导水孔(12),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1)的底部外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集水槽(11)内的雨水进行回收的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屋面(1)底部外侧的回收水箱(2);盖合于所述回收水箱(2)上的箱盖(21);一端连通于所述导水孔(12)、另一端穿过所述箱盖(21)的回收管道(22)以及设置于所述回收水箱(2)内用于对雨水进行过滤的过滤机构,所述回收水箱(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回收水箱(2)内过滤的雨水进行收集的存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回收水箱(2)内侧壁上的第一过滤板(3);开设于所述第一过滤板(3)朝向所述箱盖(21)一侧上的过滤槽(31);多个贯穿于所述第一过滤板(3)上的第一过滤孔(32);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板(3)上、与所述过滤槽(31)相配合的海绵块(4)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板(3)和所述箱盖(21)的之间处用于挤压所述海绵块(4)的挤压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屋面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包括:多根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板(3)上的支撑杆(33);设置于所述支撑杆(33)远离所述第一过滤板(3)一端上的挡水板(34);开设于所述挡水板(34)背离所述箱盖(21)一侧上的安装槽(341);呈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槽(341)侧壁上的安装架(342);安装于所述安装架(342)上的液压缸(35);连接于所述液压缸(35)活塞杆上的挤压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明朱敏瑜周思重陈红玲陈海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黄埔建筑工程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