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复合型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305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复合型模板,包括基板,基板一侧的板面上设有若干凸起的加强肋槽,加强肋槽沿基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并沿基板的宽度方向由基板一端至另一端间隔分布,基板另一侧的板面上通过涂抹砂浆形成有复合基层,复合基层为防水耐腐抗裂砂浆混合层,或者由防水砂浆层、耐腐砂浆层和抗裂砂浆层组成,防水砂浆层、耐腐砂浆层和抗裂砂浆层由靠近基板的一侧至另一侧依次设置,且相邻两砂浆层之间设有加强网格布,复合基层外侧设有装饰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基板作为基材,通过在基板一侧设置复合基层可形成复合型的模板,使用方便,能够在浇筑施工后直接一次成型,无需二次施工,缩短工期,提高效率,且保证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复合型模板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复合型模板。
技术介绍
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施工通常分为钢筋工程、模板工程以及混凝土工程等诸多分项工程,由各专业工种工人依次施工,存在劳动消耗大、施工工期长、现场作业多、建筑垃圾多等不足。近年来,铝合金模板、钢框木模板等新型模板不断出现,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模板损耗,但仍未解决现浇混凝土的建筑工业化问题,施工效率依旧不高,特别是在现有墙体的建造施工时,一次施工后形成的墙体的最外层是裸露的模板外侧,之后根据需要,还需在模板的外侧做一些防水、防腐、装饰处理等,才能完成整个墙体的施工建造,需要进行二次施工,不仅操作过程繁琐,增加了施工步骤和施工难度,且大大降低了施工效率,所需工期长,不利于建筑体系的施工建设及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复合型模板,利用基板作为基材,通过在基板一侧设置复合基层可形成复合型模板,使用方便,能够在浇筑施工后直接一次成型,无需二次施工,缩短工期,提高效率,保证施工质量,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用复合型模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一侧的板面上设有若干凸起的加强肋槽,所述加强肋槽沿基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并沿基板的宽度方向由基板一端至另一端间隔分布,所述基板另一侧的板面上通过涂抹砂浆形成有复合基层。优选的,相邻两所述加强肋槽之间均设有加强肋板,所述加强肋板沿基板长度方向设置且其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孔。<br>优选的,所述加强肋槽与加强肋板均与基板一体成型,且所述加强肋槽由位于基板两端的两组第一直角梯形肋槽和位于基板中部的两组第一等腰梯形肋槽组成,所述第一直角梯形肋槽和第一等腰梯形肋槽的下底所在端为其靠近基板的一端且该端开口设置,所述第一直角梯形肋槽的直角边所在端朝向基板外部,且所述第一直角梯形肋槽上开设有若干所述第一连接孔。优选的,所述加强肋板的宽为0.5cm、高为3cm、与相邻加强肋槽的间距均为10cm;所述加强肋槽中的第一等腰梯形肋槽的下底长为3cm、上底长为1.5cm、高为3cm;所述第一直角梯形肋槽的高与第一等腰梯形肋槽的高相同,所述第一直角梯形肋槽的上底和下底均为第一等腰梯形肋槽的一半;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径为1.5cm,所述第一连接孔均贯穿加强肋板、第一直角梯形肋槽的侧壁设置并以5cm的相邻间距沿相应肋板、肋槽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布。优选的,所述复合基层为防水耐腐抗裂砂浆混合层,或者由防水砂浆层、耐腐砂浆层和抗裂砂浆层组成,所述防水砂浆层、耐腐砂浆层和抗裂砂浆层由靠近基板的一侧至另一侧依次设置,且相邻两砂浆层之间设有加强网格布。优选的,所述复合基层外侧设有装饰层,所述装饰层为彩色装饰砂浆层,或者由粘结砂浆层和装饰面板层组成,粘结砂浆层和装饰面板层由靠近复合基层的一侧至另一侧依次设置。优选的,所述复合基层和装饰层的厚度均为1cm,且在所述基板的宽度方向上,所述装饰层与复合基层相错开一定宽度设置,形成用以相邻两模板拼接的内连接段和外连接段。优选的,所述加强肋槽由位于基板两端的两组第二直角梯形肋槽和位于基板中部的三组第二等腰梯形肋槽组成,所述第二直角梯形肋槽和第二等腰梯形肋槽均与基板一体成型且其上均设有若干第二连接孔和若干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直角梯形肋槽和第二等腰梯形肋槽的下底所在端均为其靠近基板的一端且该端开口设置,所述第二直角梯形肋槽的直角边所在端朝向基板外部。优选的,所述第二等腰梯形肋槽的下底长为3cm、上底长为2cm、高为3cm,且相邻两第二等腰梯形肋槽之间的间距均为10cm;所述第二直角梯形肋槽的高与第二等腰梯形肋槽的高相同,所述第二直角梯形肋槽的上底和下底均为第二等腰梯形肋槽的一半,且其与相邻第二等腰梯形肋槽的间距为20cm;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径为0.9cm,所述第三连接孔的孔径为0.5cm,所述第二、第三连接孔均贯穿相应肋槽的侧壁设置并以10cm的相邻间距沿相应肋槽的长度方向依次交错间隔均布,且第二、第三连接孔均靠近相应肋槽的上底所在端设置并均相切于该端的沿相应肋槽长度方向设置的同一条直线上。优选的,所述基板的宽度为60cm,其长度大于或等于3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以基板作为基材,在其远离加强肋槽的一侧上通过涂抹砂浆设置同时具备防水、耐腐和抗裂功能的砂浆复合基层,再加上彩色装饰砂浆层或装饰面板,即可形成多功能的复合型模板,利用该模板进行建筑的施工时,不仅可以免拆,还能够一次成型,无需再次进行防水、防腐、装饰处理等二次施工工序,减少施工环节,能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有利于保证建筑施工进度和施工方的经济效益。各加强肋的设置,可大大增强基板的强度和其抗折性能,使其挠度更小,从而提高整个复合模板的结构强度。相应加强肋板、肋槽上的连接孔的设置,更便于整个建筑用复合型模板的安装,实际施工中,建造一些简单的非承重墙时,只需将该模板对称设置在预设的上下墙体框架之间的内、外两侧,之后利用呈凵形的连接杆直接从对称的两模板之间连接两模板上对应的连接孔,即可对拉两模板,进而形成免拆型的浇筑模腔,然后在两模板间浇筑或填充相应的墙体物料便可完成该墙体的建造;建造一些承重墙、梁、柱等部分时,只需在相应建筑部分的建筑骨架上设置相应的凵形连接杆,然后直接通过连接孔将模板挂接在相应的建筑骨架上即可形成浇筑模腔,然后浇筑相应的墙体物料便可完成建造,操作简单,安装便捷,施工效率高,不破坏墙体整体的装饰效果,且连接更加稳固,能大大提高墙体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此外,复合基层与装饰层交错设置所形成的外连接段和内连接段更便于相邻两模板之间的拼接,保证相邻模板接缝处的密封防水性,且配合端部的直角梯形肋槽上的连接孔还可加强相邻两模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利用该模板建造的建筑体系的质量和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的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的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中的本技术对拉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中的本技术对拉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2中的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2中的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2中的本技术对拉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为基板,2为加强肋槽,3为复合基层,4为装饰层,5为加强肋板,6为第一等腰梯形肋槽,7为第一连接孔,8为第一直角梯形肋槽,9为内连接段,10为外连接段,11为墙体框架,12为凵形连接杆,13为第二等腰梯形肋槽,14为第三连接孔,15为第二直角梯形肋槽,16为第二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至4所示,一种建筑用复合型模板,包括基板1,其宽度为60cm,其长度大于或等于3m,可根据实际建筑的施工需求进行具体长度的选取。基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复合型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一侧的板面上设有若干凸起的加强肋槽,所述加强肋槽沿基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并沿基板的宽度方向由基板一端至另一端间隔分布,所述基板另一侧的板面上通过涂抹砂浆形成有复合基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复合型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一侧的板面上设有若干凸起的加强肋槽,所述加强肋槽沿基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并沿基板的宽度方向由基板一端至另一端间隔分布,所述基板另一侧的板面上通过涂抹砂浆形成有复合基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复合型模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加强肋槽之间均设有加强肋板,所述加强肋板沿基板长度方向设置且其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复合型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肋槽与加强肋板均与基板一体成型,且所述加强肋槽由位于基板两端的两组第一直角梯形肋槽和位于基板中部的两组第一等腰梯形肋槽组成,所述第一直角梯形肋槽和第一等腰梯形肋槽的下底所在端为其靠近基板的一端且该端开口设置,所述第一直角梯形肋槽的直角边所在端朝向基板外部,且所述第一直角梯形肋槽上开设有若干所述第一连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用复合型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肋板的宽为0.5cm、高为3cm、与相邻加强肋槽的间距均为10cm;所述加强肋槽中的第一等腰梯形肋槽的下底长为3cm、上底长为1.5cm、高为3cm;所述第一直角梯形肋槽的高与第一等腰梯形肋槽的高相同,所述第一直角梯形肋槽的上底和下底均为第一等腰梯形肋槽的一半;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径为1.5cm,所述第一连接孔均贯穿加强肋板、第一直角梯形肋槽的侧壁设置并以5cm的相邻间距沿相应肋板、肋槽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用复合型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基层为防水耐腐抗裂砂浆混合层,或者由防水砂浆层、耐腐砂浆层和抗裂砂浆层组成,所述防水砂浆层、耐腐砂浆层和抗裂砂浆层由靠近基板的一侧至另一侧依次设置,且相邻两砂浆层之间设有加强网格布。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军许领刘永旭段新伟刘高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聚能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