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结合强度防分层的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25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结合强度防分层的建筑结构,包括:结构块,所述结构块的内部设有夹腔,结构块上设有若干个伸入夹腔内部的钢筋;结构块为正多边形结构,结构块的侧壁上设有与夹腔连通的第一浇筑口和第二浇筑口,且第一浇筑口与第二浇筑口分别位于结构块的两个侧边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设置在各夹腔内的钢筋增强混泥土与结构块之间的结合强度,增强结构块的承重效果,并避免混泥土与结构块的接合面出现分层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结合强度防分层的建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高结合强度防分层的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装配式的建筑形式具有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提高施工速度,建筑材料可循环使用等优点。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低碳节能等环保理念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视,发展装配式建筑成为建筑的产业结构调整成为趋势。然而现有的拼装式建筑在结构的强度方面还需逐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高结合强度防分层的建筑结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结合强度防分层的建筑结构,包括:结构块,所述结构块的内部设有夹腔,结构块上设有若干个伸入夹腔内部的钢筋;结构块为正多边形结构,结构块的侧壁上设有与夹腔连通的第一浇筑口和第二浇筑口,且第一浇筑口与第二浇筑口分别位于结构块的两个侧边上。优选地,夹腔的内壁上设有若个个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盲孔,以及沿盲孔径向方向线性延伸的线性槽。优选地,线性槽在夹腔的内壁上纵横交错布置以形成网状结构。优选地,钢筋位于夹腔的部分长度各异。优选地,结构块的各侧边中,至少有一条侧边上设有插接槽,至少有另一条侧边上设有向外凸起并与插接槽适配的插接部;插接槽的槽底设有与夹腔连通的通口以形成第一浇筑口,插接部的内部设有联通夹腔与外界的通道以形成第二浇筑口。优选地,插接部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与其通道连通的过料孔。本技术中,通过在结构块内部设置夹腔,在结构块上设置伸入夹腔内部的钢筋,在结构块的侧壁上设置第一浇筑口和第二浇筑口,并使第一浇筑口与第二浇筑口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侧壁上;以在拼装时,利用各结构块上的第一浇筑口和第二浇筑口使拼装在一起的各结构块的内腔相互连通,然后再通过向夹腔内浇筑混泥土以将各结构块结合到一起,并利用设置在各夹腔内的钢筋增强混泥土与结构块之间的结合强度,增强结构块的承重效果,并避免混泥土与结构块的接合面出现分层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提出的一种高结合强度防分层的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技术提出的一种高结合强度防分层的建筑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技术提出的一种高结合强度防分层的建筑结构中所述结构块拼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技术提出的一种高结合强度防分层的建筑结构中所述结构块拼装状态下的外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图1为技术提出的一种高结合强度防分层的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技术提出的一种高结合强度防分层的建筑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技术提出的一种高结合强度防分层的建筑结构中所述结构块拼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技术提出的一种高结合强度防分层的建筑结构中所述结构块拼装状态下的外观示意图。参照图1-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结合强度防分层的建筑结构,包括:结构块1,所述结构块1的内部设有夹腔c,结构块1上设有若干个伸入夹腔c内部的钢筋3;结构块1为正多边形结构,结构块1的侧壁上设有与夹腔c连通的第一浇筑口a和第二浇筑口b,且第一浇筑口a与第二浇筑口b分别位于结构块1的两个侧边上,以使夹腔c形成贯通结构,从而在拼装后,可使各结构块1之间相互导通,进而可通过向其中一个结构块1内倒入混泥土使各结构块1结构成整体,并利用钢筋3使倒入的混泥土与结构块1牢牢结合。由上可知,本技术通过在结构块1内部设置夹腔c,在结构块1上设置伸入夹腔c内部的钢筋3,在结构块1的侧壁上设置第一浇筑口a和第二浇筑口b,并使第一浇筑口a与第二浇筑口b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侧壁上;以在拼装时,利用各结构块1上的第一浇筑口a和第二浇筑口b使拼装在一起的各结构块1的内腔相互连通,然后再通过向夹腔c内浇筑混泥土以将各结构块1结合到一起,并利用设置在各夹腔c内的钢筋3增强混泥土与结构块1之间的结合强度,增强结构块1的承重效果,并避免混泥土与结构块1的接合面出现分层现象。此外,本实施例中,夹腔c的内壁上设有若个个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盲孔,以及沿盲孔径向方向线性延伸的线性槽,且线性槽在夹腔c的内壁上纵横交错布置以形成网状结构。盲孔和线性槽的设置既可以增强混泥土与结构块的结合强度,又能增强倒入混泥土后的结构块1在各个方向上的抗剪切能力。本实施例中,钢筋3位于夹腔c的部分长度各异,以使钢筋3的端面错开。本实施例中,结构块1的各侧边中,至少有一条侧边上设有插接槽,至少有另一条侧边上设有向外凸起并与插接槽适配的插接部2;插接槽的槽底设有与夹腔c连通的通口以形成第一浇筑口a,插接部2的内部设有联通夹腔c与外界的通道以形成第二浇筑口b。以在拼装时,使一个结构块1上的插接部2插入另一个结构块1的插接槽内,以增强拼接面的牢固性。本实施例中,插接部2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与其通道连通的过料孔,以使浇筑的混泥土可通过过料孔填入插接部2与插接槽之间的缝隙,增强二者的结合强度。此外,结构块1为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等。且当结构块1为四边形结构时,其两条相邻的侧边上分别设有插接槽,剩余两条侧边上分别设有插接部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结合强度防分层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块(1),所述结构块(1)的内部设有夹腔(c),结构块(1)上设有若干个伸入夹腔(c)内部的钢筋(3);结构块(1)为正多边形结构,结构块(1)的侧壁上设有与夹腔(c)连通的第一浇筑口(a)和第二浇筑口(b),且第一浇筑口(a)与第二浇筑口(b)分别位于结构块(1)的两个侧边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结合强度防分层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块(1),所述结构块(1)的内部设有夹腔(c),结构块(1)上设有若干个伸入夹腔(c)内部的钢筋(3);结构块(1)为正多边形结构,结构块(1)的侧壁上设有与夹腔(c)连通的第一浇筑口(a)和第二浇筑口(b),且第一浇筑口(a)与第二浇筑口(b)分别位于结构块(1)的两个侧边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结合强度防分层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夹腔(c)的内壁上设有若个个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盲孔,以及沿盲孔径向方向线性延伸的线性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结合强度防分层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线性槽在夹腔(c)的内壁上纵横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董天舒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