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生袋外挂格宾网的生态挡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13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生袋外挂格宾网的生态挡墙,包括挡墙墙体、植生袋和格宾网;挡墙墙体由混凝土浇筑而成,挡墙墙体包括坡体部和坡顶部,坡顶部沿竖直方向固定在坡体部的顶端,坡体部的临水侧上设置有若干斜槽,多个斜槽彼此相邻在坡体部的临水侧面上形成锯齿状结构;斜槽的第一槽壁所在的平面沿竖直方向延伸,斜槽的第二槽壁所在的平面的法线指向第一槽壁;植生袋放置在斜槽内,格宾网固定在挡墙墙体的临水侧上,格宾网用于防止植生袋从斜槽内滑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方便落水者进行攀爬,为落水者提供了帮助。同时在斜槽内放置植生袋,使挡墙墙体的临水侧形成绿色植被覆盖,可在临水侧的墙面上形成生态美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生袋外挂格宾网的生态挡墙
本技术涉及生态挡墙
,特别是涉及一种植生袋外挂格宾网的生态挡墙。
技术介绍
生态挡墙是一种既能起到生态环保的作用、又兼具景观功能、且能防止水土流失的挡土墙。生态挡墙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能够在城市河道整治中得到充分的应用。现有技术中的生态挡墙常用的混凝土或浆砌石挡墙,虽然采用上述挡墙具有方便实用等优点,但缺少生态性同时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生袋外挂格宾网的生态挡墙,能够方便落水者进行攀爬,为落水者提供了帮助。同时挡墙墙体的临水侧形成绿色植被覆盖,可在临水侧的墙面上形成生态美景。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包括挡墙墙体、植生袋和格宾网;所述挡墙墙体由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挡墙墙体包括坡体部和坡顶部,所述坡顶部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所述坡体部的顶端,所述坡体部的临水侧上设置有若干斜槽,多个所述斜槽彼此相邻在坡体部的临水侧面上形成锯齿状结构;所述斜槽的第一槽壁所在的平面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斜槽的第二槽壁所在的平面的法线指向所述第一槽壁;所述植生袋放置在所述斜槽内,所述格宾网固定在所述挡墙墙体的临水侧上,所述格宾网用于防止所述植生袋从所述斜槽内滑落。上述的植生袋外挂格宾网的生态挡墙,其中,所述格宾网通过锚钉固定在所述挡墙墙体上;所述锚钉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挡墙墙体内,所述锚钉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至格宾网。上述的植生袋外挂格宾网的生态挡墙,其中,所述斜槽内设置有若干隔板,多个所述隔板沿所述斜槽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上述的植生袋外挂格宾网的生态挡墙,其中,所述隔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槽壁上,所述隔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槽壁。上述的植生袋外挂格宾网的生态挡墙,其中,所述植生袋呈多层码垛在所述斜槽内,且所述植生袋的上表层粘有植物种子,所述植生袋的袋内充填有种植土。上述的植生袋外挂格宾网的生态挡墙,其中,所述植物种子为草种子或灌木种子。上述的植生袋外挂格宾网的生态挡墙,其中,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二槽壁之间的夹角为60°;所述第二槽壁的宽度为0.5m。上述的植生袋外挂格宾网的生态挡墙,其中,所述挡墙墙体上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用于将挡墙墙体一侧的地下水引流到所述斜槽;所述排水孔的出水端设置在所述斜槽内,所述排水孔的进水端设置在所述挡墙墙体的侧壁上。上述的植生袋外挂格宾网的生态挡墙,其中,所述排水孔的进水端设置有反滤包。上述的植生袋外挂格宾网的生态挡墙,其中,所述挡墙墙体固定在挡墙基座上,所述挡墙基座为沿水平方向浇筑的混凝土块体。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在坡体部的临水侧设置成锯齿状结构的斜槽,使整个坡体部临水侧形成类似于梯子的结构,能够方便落水者进行攀爬,为落水者提供了帮助。同时在斜槽内放置植生袋,使挡墙墙体的临水侧形成绿色植被覆盖,可在临水侧的墙面上形成生态美景,同时植被也能够为落水者提供帮助,方便落水者攀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植生袋外挂格宾网的生态挡墙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植生袋外挂格宾网的生态挡墙剖面示意图。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1、挡墙墙体;11、斜槽;110、隔板;111、第一槽壁;112、第二槽壁;12、排水孔;13、反滤包;2、植生袋;3、格宾网;4、锚钉;5、挡墙基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2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植生袋外挂格宾网的生态挡墙,包括挡墙墙体1、植生袋2和格宾网3;所述挡墙墙体1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挡墙墙体1包括坡体部和坡顶部,所述坡顶部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所述坡体部的顶端。坡体部呈倾斜状,且坡体部的坡体朝向河床所在的方向倾斜。坡顶部为沿水平方向浇筑的混凝土块体,坡顶部设置在坡体部的顶端。坡顶部设置成水平状的混凝土块体。所述坡体部的临水侧上设置有若干斜槽11,多个所述斜槽11彼此相邻在坡体部的临水侧面上形成锯齿状结构;所述斜槽11的第一槽壁111所在的平面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斜槽11的第二槽壁112所在的平面的法线指向所述第一槽壁111。在坡体部的临水侧设置成锯齿状结构的斜槽11,使整个坡体部临水侧形成类似于梯子的结构,能够方便落水者进行攀爬,为落水者提供了帮助。所述植生袋2放置在所述斜槽11内,所述格宾网3固定在所述挡墙墙体1的临水侧上,所述格宾网3用于防止所述植生袋2从所述斜槽11内滑落。将植生袋2防止在斜槽11内使挡墙墙体1的临水侧形成绿色植被覆盖,可在临水侧的墙面上形成生态美景,同时植被也能够为落水者提供帮助,方便落水者攀爬。设置格宾网3,使格宾网3覆盖在挡墙墙体1的临水侧则能有效的避免植生袋2从斜槽11脱落。为了便于格宾网3固定在挡墙墙体1上,所述格宾网3通过锚钉4固定在所述挡墙墙体1上;所述锚钉4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挡墙墙体1内,所述锚钉4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至格宾网3。一张格宾网3采用多个锚钉4进行锚接固定。格宾网3上网眼的最大直径为10cm。进一步的所述斜槽11内设置有若干隔板110,多个所述隔板110沿所述斜槽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隔板110之间的间距设置为4-6m。设置隔板110方便了植生袋2的放置使植生袋2放置的空间在四个方向上都有约束,能够提高植生袋2的稳定性。具体的,所述隔板11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槽壁111上,所述隔板11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槽壁112。隔板110实际上为一个三角形的板,三角形板的两个三角边分别与斜槽11的两个槽壁相贴合并且固定连接。三角形板的第三个边与挡墙墙体1所在的斜坡面平行。为了保证斜槽内由足够的植被,所述植生袋2呈多层码垛在所述斜槽11内,且所述植生袋2的上表层粘有植物种子,所述植生袋2的袋内充填有种植土。所述植物种子为草种子或灌木种子。经过3-6个月的养护,植生袋2内的草种或灌木种可发芽生长,在临水侧形成全覆盖的生态美景。当然植生袋2内的种子可以根据景观绿化要求进行选择性的搭配。具体的,所述第一槽壁111与所述第二槽壁112之间的夹角为30°;所述第二槽壁112的宽度为0.5m。为了使斜槽11内由充足的水以供植被生长所述挡墙墙体1上设置有排水孔12,排水孔12用于将挡墙墙体1一侧的地下水引流到所述斜槽11;因此,所述排水孔12的出水端设置在所述斜槽11内,所述排水孔12的进水端设置在所述挡墙墙体1的侧壁上。排水孔12靠近斜槽11的一端位置偏低,从而方便挡墙墙体1墙后的低下水流入到斜槽11内。进一步的,为了避免排水孔12被堵塞所述排水孔12的进水端设置有反滤包13。为了保证挡墙墙体1有足够的强度,所述挡墙墙体1固定在挡墙基座5上,所述挡墙基座5为沿水平方向浇筑的混凝土块体。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生袋外挂格宾网的生态挡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墙墙体、植生袋和格宾网;/n所述挡墙墙体由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挡墙墙体包括坡体部和坡顶部,所述坡顶部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所述坡体部的顶端,所述坡体部的临水侧上设置有若干斜槽,多个所述斜槽彼此相邻在坡体部的临水侧面上形成锯齿状结构;所述斜槽的第一槽壁所在的平面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斜槽的第二槽壁所在的平面的法线指向所述第一槽壁;/n所述植生袋放置在所述斜槽内,所述格宾网固定在所述挡墙墙体的临水侧上,所述格宾网用于防止所述植生袋从所述斜槽内滑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生袋外挂格宾网的生态挡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墙墙体、植生袋和格宾网;
所述挡墙墙体由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挡墙墙体包括坡体部和坡顶部,所述坡顶部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所述坡体部的顶端,所述坡体部的临水侧上设置有若干斜槽,多个所述斜槽彼此相邻在坡体部的临水侧面上形成锯齿状结构;所述斜槽的第一槽壁所在的平面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斜槽的第二槽壁所在的平面的法线指向所述第一槽壁;
所述植生袋放置在所述斜槽内,所述格宾网固定在所述挡墙墙体的临水侧上,所述格宾网用于防止所述植生袋从所述斜槽内滑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生袋外挂格宾网的生态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格宾网通过锚钉固定在所述挡墙墙体上;所述锚钉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挡墙墙体内,所述锚钉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至格宾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生袋外挂格宾网的生态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槽内设置有若干隔板,多个所述隔板沿所述斜槽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生袋外挂格宾网的生态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槽壁上,所述隔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以美叶合欣罗日洪黄锦林王立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水利电力技工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