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源源专利>正文

泥质粉砂岩填筑路基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047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泥质粉砂岩填筑路基路面结构,其结构包括路面、路面填充层、排水装置,路面置于路面填充层上方,排水装置配合安装于路面两侧,路面一侧嵌设有排水槽,路面填充层由沥青面层、沥青底层、吸水棉层、下水层、导水层、支撑板、路基组成,下水层设有收集腔、导水槽、下水管,排水装置内部嵌设有排水腔,在路面两侧设有排水槽将路面上部分水直接排至排水装置,部分水被路面吸收并通过沥青面层与沥青底层流至吸水棉层,吸水棉层将水收集起来输送至下水层与导水层,通过导水层将水导至排水腔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泥质粉砂岩填筑路基路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尤其是涉及到泥质粉砂岩填筑路基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泥质粉砂岩遇水容易软化,从而容易塌陷现象。传统的路面结构是在路基上设置沥青底层、沥青中层和沥青面层,从而将泥质粉砂岩雨水隔离。目前现有的泥质粉砂岩填筑路基路面结构,由于沥青底层、沥青中层和沥青面层的排水困难,导致水长时间存留后渗透进泥质粉砂岩路基内,导致路基在遇水后容易使得路面形成塌陷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泥质粉砂岩填筑路基路面结构,由于沥青底层、沥青中层和沥青面层的排水困难,导致水长时间存留后渗透进泥质粉砂岩路基内,导致路基在遇水后容易使得路面形成塌陷现象的不足,本技术提供泥质粉砂岩填筑路基路面结构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泥质粉砂岩填筑路基路面结构,其结构包括路面、路面填充层、排水装置,所述路面置于路面填充层上方,所述排水装置配合安装于路面两侧,所述路面一侧嵌设有排水槽,所述路面填充层由沥青面层、沥青底层、吸水棉层、下水层、导水层、支撑板、路基组成,所述沥青面层嵌固于路面底部,所述沥青底层设于沥青面层下方,所述吸水棉层配合安装于沥青底层正下方,所述下水层安装在吸水棉层底部,所述导水层通过焊接连接于下水层下表面,所述支撑板嵌固于导水层底部,所述路基置于支撑板下方,所述下水层设有收集腔、导水槽、下水管,所述收集腔嵌固于下水层内部,所述导水槽嵌设于收集腔内部,所述下水管通过焊接连接于导水槽底部,所述排水装置内部嵌设有排水腔。更进一步的说,所述沥青面层、沥青底层、吸水棉层、下水层、导水层、支撑板与路基均置于路面两侧的排水装置之间。更进一步的说,所述路面中间高两边低。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导水层底部中间高两边低,所述导水层两端嵌设于排水腔内壁。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导水槽为倒圆台型,所述下水管末端嵌固于导水层上内壁。有益效果本技术泥质粉砂岩填筑路基路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在路面两侧设有排水槽将路面上部分水直接排至排水装置,部分水被路面吸收并通过沥青面层与沥青底层流至吸水棉层,吸水棉层将水收集起来输送至下水层与导水层,通过导水层将水导至排水腔排出;2.本技术中间高两边低的导水层与路面方便排水,避免水存留在沥青面层与沥青底层内部,以免渗透至路基,避免路基在遇水后容易使得路面形成塌陷现象。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泥质粉砂岩填筑路基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路面结构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下水层的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路面1、路面填充层2、排水装置3、排水槽m、沥青面层a、沥青底层b、吸水棉层c、下水层d、导水层e、支撑板f、路基g、收集腔d1、导水槽d2、下水管d3、排水腔n。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泥质粉砂岩填筑路基路面结构,其结构包括路面1、路面填充层2、排水装置3,所述路面1置于路面填充层2上方,所述排水装置3配合安装于路面1两侧,所述路面1一侧嵌设有排水槽m,所述路面填充层2由沥青面层a、沥青底层b、吸水棉层c、下水层d、导水层e、支撑板f、路基g组成,所述沥青面层a嵌固于路面1底部,所述沥青底层b设于沥青面层a下方,所述吸水棉层c配合安装于沥青底层b正下方,所述下水层d安装在吸水棉层c底部,所述导水层e通过焊接连接于下水层d下表面,所述支撑板f嵌固于导水层e底部,所述路基g置于支撑板f下方,所述下水层d设有收集腔d1、导水槽d2、下水管d3,所述收集腔d1嵌固于下水层d内部,所述导水槽d2嵌设于收集腔d1内部,所述下水管d3通过焊接连接于导水槽d2底部,所述排水装置3内部嵌设有排水腔n,所述沥青面层a、沥青底层b、吸水棉层c、下水层d、导水层e、支撑板f与路基g均置于路面1两侧的排水装置3之间,所述路面1中间高两边低,所述导水层e底部中间高两边低,所述导水层e两端嵌设于排水腔n内壁,所述导水槽d2为倒圆台型,所述下水管d3末端嵌固于导水层e上内壁。本技术的原理:在路面1与排水装置3的连接处设有排水槽m,由于路面1为中间高两边低,能够将路面1上的水通过排水槽m排至排水装置3内部,部分未排下的水被路面下方的沥青面层a与沥青底层b吸收,沥青底层b底部的吸水棉层c引导水流向下水层d,下水层d上的收集腔d1将水储存起来并通过导水槽d2流向下水管d3至导水层e,导水层e为中间高两边低,从而将这些水排至排水装置3内部的排水腔n排走,避免水存留在沥青面层a与沥青底层b内部,以免渗透至路基g,避免路基g在遇水后容易使得路面1形成塌陷现象,导水层e下方的支撑板f嵌固在路基g顶部,对路基g起到保护作用。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泥质粉砂岩填筑路基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路面(1)、路面填充层(2)、排水装置(3),所述路面(1)置于路面填充层(2)上方,所述排水装置(3)配合安装于路面(1)两侧,所述路面(1)一侧嵌设有排水槽(m),所述路面填充层(2)由沥青面层(a)、沥青底层(b)、吸水棉层(c)、下水层(d)、导水层(e)、支撑板(f)、路基(g)组成,所述沥青面层(a)嵌固于路面(1)底部,所述沥青底层(b)设于沥青面层(a)下方,所述吸水棉层(c)配合安装于沥青底层(b)正下方,所述下水层(d)安装在吸水棉层(c)底部,所述导水层(e)通过焊接连接于下水层(d)下表面,所述支撑板(f)嵌固于导水层(e)底部,所述路基(g)置于支撑板(f)下方,所述下水层(d)设有收集腔(d1)、导水槽(d2)、下水管(d3),所述收集腔(d1)嵌固于下水层(d)内部,所述导水槽(d2)嵌设于收集腔(d1)内部,所述下水管(d3)通过焊接连接于导水槽(d2)底部,所述排水装置(3)内部嵌设有排水腔(n)。/n

【技术特征摘要】
1.泥质粉砂岩填筑路基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路面(1)、路面填充层(2)、排水装置(3),所述路面(1)置于路面填充层(2)上方,所述排水装置(3)配合安装于路面(1)两侧,所述路面(1)一侧嵌设有排水槽(m),所述路面填充层(2)由沥青面层(a)、沥青底层(b)、吸水棉层(c)、下水层(d)、导水层(e)、支撑板(f)、路基(g)组成,所述沥青面层(a)嵌固于路面(1)底部,所述沥青底层(b)设于沥青面层(a)下方,所述吸水棉层(c)配合安装于沥青底层(b)正下方,所述下水层(d)安装在吸水棉层(c)底部,所述导水层(e)通过焊接连接于下水层(d)下表面,所述支撑板(f)嵌固于导水层(e)底部,所述路基(g)置于支撑板(f)下方,所述下水层(d)设有收集腔(d1)、导水槽(d2)、下水管(d3),所述收集腔(d1)嵌固于下水层(d)内部,所述导水槽(d2)嵌设于收集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源源张志焕
申请(专利权)人:李源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