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欣专利>正文

一种隧道强制减速车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04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隧道强制减速车道,包括隧道墙体、入口、一号减速带、二号减速带、隔墙、一号制动床,隧道墙体一侧设有减速车道,减速车道临近隧道驾驶方向右侧行车道,减速车道两侧分别设有入口、出口,减速车道入口处固定连接有一号减速带,减速车道与行车道之间设有隔墙,隔墙等距离依次设有2个,隔墙与隧道墙体之间减速车道上端设有一号制动床、二号制动床,一号制动床进口处、出口处减速车道上端均固定连接有二号减速带,二号制动床出口处减速车道上端固定连接有二号减速带,减速车道末端设有防撞区域,防撞区域内部放置有防撞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隧道强制减速车道为解决隧道内设置避险车道成本高、风险大、救援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强制减速车道
本技术涉及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强制减速车道。
技术介绍
车辆制动系统故障以及长时间频繁制动所引起的制动器热衰退,是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针对高速公路下坡车辆的制动器早期热衰退和制动疲软风险,主要采取设置停车检修区、紧急停车带、制动器降温池等预防性措施,而针对已因为制动系统故障或制动器热衰退出现车速失控的遇险车辆,则基本采取设置避险车道的方式进行被动性拦阻。然而,对于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的特长隧道或者密集隧道群而言,在隧道内设置避险车道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并且面临隧道开凿困难等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隧道强制减速车道,以解决隧道内设置避险车道成本高、风险大、救援难的问题。本技术一种隧道强制减速车道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达成:一种隧道强制减速车道,包括隧道墙体、入口、一号减速带、二号减速带、隔墙、一号制动床、行车道、防撞区域、防撞桶、二号制动床、一号减震块、二号减震块、出口,隧道墙体一侧设有减速车道,减速车道临近隧道驾驶方向右侧行车道,减速车道两侧分别设有入口、出口,减速车道入口处固定连接有一号减速带,减速车道与行车道平行,减速车道与行车道之间设有隔墙,隔墙等距离依次设有2个,隔墙与隧道墙体之间减速车道上端设有一号制动床、二号制动床,一号制动床进口处、出口处减速车道上端均固定连接有二号减速带,二号制动床出口处减速车道上端固定连接有二号减速带,减速车道末端设有防撞区域,防撞区域内部放置有防撞桶。优选的,一号制动床进口处呈倾斜上升状,一号制动床上端表面铺设有一号砾石,一号砾石为圆状砾石。优选的,二号制动床进口处呈倾斜上升状,二号制动床上端铺设有二号砾石,二号砾石为长条椭圆状,3个二号砾石规则不同方向铺设,单组二号砾石铺设呈山状。优选的,防撞区域呈凹状,且位于出口末端,出口减速道为30-50米。优选的,一号减速带底部卡接有一号减震块,一号减速带顶部设有凹槽纹,凹槽纹等距离倾斜、竖直对应设置。优选的,一号减震块与一号减速带之间形成弧形状一号缓冲缝,一号减速带底部等距离依次固定连接有一号缓冲球,一号缓冲球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一号减震块顶部对应一号减速带等距离依次固定连接有二号缓冲球,二号缓冲球上端设有插孔,插孔与插杆对应卡接,插杆上端套接有弹簧。优选的,二号减速带底部卡接有二号减震块,二号减速带顶部等距离依次铰接有弹板,弹板底部中心位置铰接有滑杆,滑杆底部延伸至二号减震块内部固定连接有活塞,弹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凸块,凸块为粗糙圆球状。优选的,二号减震块顶部与二号减速带底部形成弧形状二号缓冲缝,二号减震块顶部对应二号减速带等距离依次设有滑槽,滑槽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滑槽对应卡接活塞。有益效果:(1)本技术减速车道入口设有一号减速带,一号减速带上端设有凹槽纹,通过等距离设置的竖直、倾斜凹槽纹对汽车行驶的轮胎进行摩擦减速,同时汽车在进过一号减速带时,一号减速带带动插杆往下挤压一号减震块,通过插杆上端弹簧反作用力以及缓冲球自身形变起到减震缓能的作用,防止车辆侧翻。(2)本技术在一号制动车床以及二号制动车床进口处以及出口处均设有二号减速带,经过二号减速带时碾压上端弹板,弹板的阻挡以及弹板上端凸块的摩擦使车辆的行驶速度降低停止,同时二号减速带带动滑杆往二号减压块内部滑槽挤压,通过滑杆上端弹簧起到减震缓能的作用,防止轮胎受损以及车辆侧翻的情况发生。(3)本技术设有一号制动床、二号制动床,一号制动床以及二号制动床均进口处均倾斜设置,形成上坡状,使汽车在行驶中消耗的能更多,从而降低汽车速度,同时一号制动床上端圆状砾石摩擦汽车轮胎减速,二号制动床上端椭圆条状砾石规则不同方向铺设可横向、纵向不同角度摩擦车轮,使车辆减速停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号减速带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号减速带刨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二号减速带刨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制动床结构示意图图1-5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隧道墙体1、入口2、一号减速带3、凹槽纹301、一号缓冲球302、插杆303、二号减速带4、弹板401、凸块402、滑杆403、活塞404、隔墙5、一号制动床6、一号砾石601、行车道7、防撞区域8、防撞桶9、二号制动床10、二号砾石1001、一号减震块11、一号缓冲缝1101、二号缓冲球1102、二号减震块12、二号缓冲缝1201、滑槽1202、出口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一种隧道强制减速车道,包括隧道墙体1、入口2、一号减速带3、二号减速带4、隔墙5、一号制动床6、行车道7、防撞区域8、防撞桶9、二号制动床10、一号减震块11、二号减震块12、出口13,隧道墙体1一侧设有减速车道,减速车道临近隧道驾驶方向右侧行车道7,减速车道两侧分别设有入口2、出口13,减速车道入口2处固定连接有一号减速带3,减速车道与行车道7平行,减速车道与行车道7之间设有隔墙5,隔墙5等距离依次设有2个,隔墙5与隧道墙体1之间减速车道上端设有一号制动床6、二号制动床10,一号制动床6进口处、出口处减速车道上端均固定连接有二号减速带4,二号制动床10出口处减速车道上端固定连接有二号减速带4,减速车道末端设有防撞区域8,防撞区域8内部放置有防撞桶9。其中:一号制动床6进口处呈倾斜上升状,一号制动床6上端表面铺设有一号砾石601,一号砾石601为圆状砾石,一号制动床6进口形成上坡状,使汽车在行驶中消耗的能更多,从而降低汽车速度,同时一号制动床6上端圆状砾石摩擦汽车轮胎减速。其中:二号制动床10进口处呈倾斜上升状,二号制动床10上端铺设有二号砾石1001,二号砾石1001为长条椭圆状,3个二号砾石1001规则不同方向铺设,单组二号砾石铺设呈山状,二号制动床10形成上坡状,再次使汽车在行驶中消耗的能更多,从而使汽车降低速度或迫停汽车,二号制动床10上端椭圆条状砾石规则不同方向铺设可横向、纵向不同角度摩擦车轮,使车辆减速停止。其中:防撞区域8呈凹状,且位于出口13末端,出口13减速道为30-50米,当车辆减速正常行驶后,可以通过减速车道出口13驶入行车道7,并且足够距离汇入行车道7,当车辆刹车系统已经受损,可以撞入防撞区域8,防撞区域8呈凹状,防止车辆翻入行车道7阻挡正常行驶车辆。其中:一号减速带3底部卡接有一号减震块11,一号减速带3顶部设有凹槽纹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强制减速车道,包括隧道墙体(1)、入口(2)、一号减速带(3)、二号减速带(4)、隔墙(5)、一号制动床(6)、行车道(7)、防撞区域(8)、防撞桶(9)、二号制动床(10)、一号减震块(11)、二号减震块(12)、出口(13),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墙体(1)一侧设有减速车道,所述减速车道临近隧道驾驶方向右侧行车道(7),所述减速车道两侧分别设有入口(2)、出口(13),所述减速车道入口(2)处固定连接有一号减速带(3),所述减速车道与行车道(7)平行,所述减速车道与行车道(7)之间设有隔墙(5),所述隔墙(5)等距离依次设有2个,所述隔墙(5)与隧道墙体(1)之间减速车道上端设有一号制动床(6)、二号制动床(10),所述一号制动床(6)进口处、出口处减速车道上端均固定连接有二号减速带(4),所述二号制动床(10)出口处减速车道上端固定连接有二号减速带(4),所述减速车道末端设有防撞区域(8),所述防撞区域(8)内部放置有防撞桶(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强制减速车道,包括隧道墙体(1)、入口(2)、一号减速带(3)、二号减速带(4)、隔墙(5)、一号制动床(6)、行车道(7)、防撞区域(8)、防撞桶(9)、二号制动床(10)、一号减震块(11)、二号减震块(12)、出口(13),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墙体(1)一侧设有减速车道,所述减速车道临近隧道驾驶方向右侧行车道(7),所述减速车道两侧分别设有入口(2)、出口(13),所述减速车道入口(2)处固定连接有一号减速带(3),所述减速车道与行车道(7)平行,所述减速车道与行车道(7)之间设有隔墙(5),所述隔墙(5)等距离依次设有2个,所述隔墙(5)与隧道墙体(1)之间减速车道上端设有一号制动床(6)、二号制动床(10),所述一号制动床(6)进口处、出口处减速车道上端均固定连接有二号减速带(4),所述二号制动床(10)出口处减速车道上端固定连接有二号减速带(4),所述减速车道末端设有防撞区域(8),所述防撞区域(8)内部放置有防撞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强制减速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制动床(6)进口处呈倾斜上升状,所述一号制动床(6)上端表面铺设有一号砾石(601),所述一号砾石(601)为圆状砾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强制减速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制动床(10)进口处呈倾斜上升状,所述二号制动床(10)上端铺设有二号砾石(1001),所述二号砾石(1001)为长条椭圆状,3个二号砾石(1001)规则不同方向铺设,单组二号砾石铺设呈山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强制减速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区域(8)呈凹状,且位于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欣
申请(专利权)人:安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