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纶加弹丝的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8977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涤纶加弹丝的加工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安装有导向机构和绕丝机构,所述导向机构与绕丝机构之间设置有刮絮机构,所述涤纶加弹丝穿过刮絮机构设置在导向机构与绕丝机构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刮刀,涤纶加弹丝上下两侧的刮刀能够在对涤纶加弹丝上的絮状物残留进行刮除的同时,由于刮刀下端的刀锋使用永磁材料制作,并且刀锋设置为与涤纶加弹丝相切的弧形:弧形刀锋与涤纶加弹丝之间圆滑的接触面在保证涤纶加弹丝正常运动的同时,能够确保对涤纶加弹丝外侧的絮状物残留的有效刮除;磁性刀锋之间存在的斥力能够在设备运行时保证刮刀的相对稳定,保护涤纶加弹丝,防止刮刀对涤纶加弹丝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涤纶加弹丝的加工装置
本技术涉及涤纶加弹丝
,尤其涉及一种涤纶加弹丝的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涤纶加弹丝是涤纶化纤的一种变形丝类型,它是以聚酯切片(PET)为原料,采用高速纺制涤纶预取向丝(POY),再经牵伸假捻加工而成。具有流程短、效率高、质量好等特点。它除具有一般涤纶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高、热定型性优异、回弹性能好、耐热性、耐光性、耐腐蚀性强、易洗快干等特点外,还具有膨松性高、隔热性好、手感舒适、光泽柔和等特点。目前现有的涤纶加弹丝加工工艺流程中,涤纶加弹丝外侧经常出现难以处理的絮状物残留,严重影响产品品质,而传统的涤纶加弹丝加工装置一般结构简单功能单一,通常不具备对涤纶加弹丝进行刮絮作业的能力,对于涤纶加弹丝外部的絮状物残留往往只能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去除,工作效率低,降低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涤纶加弹丝的加工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涤纶加弹丝加工装置难以处理涤纶加弹丝外侧经常出现的絮状物残留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涤纶加弹丝的加工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涤纶加弹丝的加工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安装有导向机构和绕丝机构,所述导向机构与绕丝机构之间设置有刮絮机构,所述涤纶加弹丝穿过刮絮机构设置在导向机构与绕丝机构之间。优选地,所述导向机构由支撑架和导向辊构成,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方一侧,所述导向辊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导向辊从上至下均匀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位置靠下的所述导向辊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与刮絮机构和绕丝机构相同。优选地,所述绕丝机构由绕丝辊和固定座构成,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方另一侧,所述绕丝辊通过电机驱动,所述绕丝辊与固定座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绕丝辊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与刮絮机构相同。优选地,所述刮絮机构由外壳、刮刀和校直轮构成,所述外壳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方中部位置,所述涤纶加弹丝穿过外壳设置,所述刮刀的数量为多把,多把所述刮刀对称固定安装在涤纶加弹丝的上下两侧,位置靠上的所述刮刀与外壳内壁固定连接,位置靠下的所述刮刀固定连接在底座上方。优选地,所述校直轮对称固定安装在刮刀两侧,所述校直轮上端与外壳内壁固定连接、下端与底座上方固定连接,两对所述校直轮之间竖直高度相同。优选地,所述刮刀倾斜设置,所述刮刀与涤纶加弹丝形成的夹角设置在25°-45°范围内,所述刮刀下端的刀锋使用永磁材料制作,所述刮刀下端的刀锋设置为弧形,所述弧形刀锋与涤纶加弹丝相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刮刀,涤纶加弹丝上下两侧的刮刀能够在涤纶加弹丝通过时对涤纶加弹丝上的絮状物残留进行刮除,能够显著的提升加工产品的品质,同时,由于刮刀下端的刀锋使用永磁材料制作,并且刀锋设置为与涤纶加弹丝相切的弧形:弧形刀锋与涤纶加弹丝之间圆滑的接触面在保证涤纶加弹丝正常运动的同时,能够确保对涤纶加弹丝外侧的絮状物残留的有效刮除;磁性刀锋之间存在的斥力能够在设备运行时保证刮刀的相对稳定,保护涤纶加弹丝,防止刮刀对涤纶加弹丝造成损伤。2.通过设置校直轮,刮刀两侧的校直轮能够保证位于刮絮机构内部的涤纶加弹丝始终维持在同一水平高度运行,避免由于设备运行时的震动等因素造成涤纶加弹丝倾斜,使刮刀损伤涤纶加弹丝本体,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涤纶加弹丝的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1底座、2绕丝机构、21固定座、22绕丝辊、3刮絮机构、31外壳、32校直轮、33刮刀、331刀锋、4导向机构、41导向辊、42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涤纶加弹丝的加工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方安装有导向机构4和绕丝机构2,导向机构4与绕丝机构2之间设置有刮絮机构3,涤纶加弹丝穿过刮絮机构3设置在导向机构4与绕丝机构2之间。导向机构4由支撑架42和导向辊41构成,支撑架42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方一侧,导向辊41的数量为两根,两根导向辊41从上至下均匀转动连接在支撑架42上,位置靠下的导向辊41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与刮絮机构3和绕丝机构2相同。具体的,导向辊41能够改变涤纶加弹丝输送的方向,同时能够保证涤纶加弹丝在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涤纶加弹丝能够平稳的的在装置中输送和加工。绕丝机构2由绕丝辊22和固定座21构成,固定座21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方另一侧,绕丝辊22通过电机驱动,电机的型号为Y280M-4,绕丝辊22与固定座21之间转动连接,绕丝辊22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与刮絮机构3相同。刮絮机构3由外壳31、刮刀33和校直轮32构成,外壳31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方中部位置,涤纶加弹丝穿过外壳31设置,刮刀33的数量为多把,多把刮刀33对称固定安装在涤纶加弹丝的上下两侧,位置靠上的刮刀33与外壳31内壁固定连接,位置靠下的刮刀33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方。需要说明的是,涤纶加弹丝上下两侧的刮刀33能够在涤纶加弹丝通过时对涤纶加弹丝上的絮状物残留进行刮除,能够显著的提升加工产品的品质。具体的,刮刀33倾斜设置,刮刀33与涤纶加弹丝形成的夹角设置在25°-45°范围内,刮刀33下端的刀锋331使用永磁材料制作,刮刀33下端的刀锋331设置为弧形,弧形刀锋331与涤纶加弹丝相切。值得注意的是,弧形刀锋331与涤纶加弹丝之间圆滑的接触面在保证涤纶加弹丝正常运动的同时,能够确保对涤纶加弹丝外侧的絮状物残留的有效刮除;磁性刀锋331之间存在的斥力能够在设备运行时保证刮刀33的相对稳定,保护涤纶加弹丝,防止刮刀33对涤纶加弹丝造成损伤。校直轮32对称固定安装在刮刀33两侧,校直轮32上端与外壳31内壁固定连接、下端与底座1上方固定连接,两对校直轮32之间竖直高度相同。值得一提的是,刮刀33两侧的校直轮32能够保证位于刮絮机构3内部的涤纶加弹丝始终维持在同一水平高度运行,避免由于设备运行时的震动等因素造成涤纶加弹丝倾斜,使刮刀33损伤涤纶加弹丝本体,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现对本技术的操作原理做如下描述:本技术使用前,应将涤纶加弹丝穿过刮絮机构3缠绕在导向辊41和绕丝辊22上;在涤纶加弹丝加工过程中,通过导向辊41进入到刮絮机构3中的涤纶加弹丝,首先在两对校直轮32的校直作用下,涤纶加弹丝在刮絮机构3内部整体维持在同一水平高度运行,涤纶加弹丝在逐渐向绕丝辊22运动的过程中,涤纶加弹丝外侧的絮状物残留能够被刮刀33有效的刮除,同时,由于倾斜设置的刮刀33的刀锋331使用磁性材料制作,并且刀锋331设置为与涤纶加弹丝相切的弧形,涤纶加弹丝上下两侧的磁性刀锋331之间产生的斥力,能够防止刮刀33在设备运行时向下震动,使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涤纶加弹丝的加工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方安装有导向机构(4)和绕丝机构(2),所述导向机构(4)与绕丝机构(2)之间设置有刮絮机构(3),所述涤纶加弹丝穿过刮絮机构(3)设置在导向机构(4)与绕丝机构(2)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涤纶加弹丝的加工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方安装有导向机构(4)和绕丝机构(2),所述导向机构(4)与绕丝机构(2)之间设置有刮絮机构(3),所述涤纶加弹丝穿过刮絮机构(3)设置在导向机构(4)与绕丝机构(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加弹丝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4)由支撑架(42)和导向辊(41)构成,所述支撑架(42)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方一侧,所述导向辊(41)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导向辊(41)从上至下均匀转动连接在支撑架(42)上,位置靠下的所述导向辊(41)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与刮絮机构(3)和绕丝机构(2)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涤纶加弹丝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丝机构(2)由绕丝辊(22)和固定座(21)构成,所述固定座(21)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方另一侧,所述绕丝辊(22)通过电机驱动,所述绕丝辊(22)与固定座(2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绕丝辊(22)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与刮絮机构(3)相同。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云强
申请(专利权)人:沭阳恒鸿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