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绿硅胶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904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阻燃绿硅胶带,包括抗粘层、聚酯玻纤布、无卤阻燃层、硅胶基础层、环氧树脂层、有机硅粘合层以及保护膜,硅胶带主体上端面设置有抗粘层,硅胶带主体内部设置有硅胶基础层,硅胶基础层上端面粘接有无卤阻燃层,无卤阻燃层上端面与抗粘层下端面相粘接,硅胶基础层下端面粘接有环氧树脂层,环氧树脂层下端面粘接有有机硅粘合层,有机硅粘合层下端面粘接有保护膜,该设计解决了原有绿硅胶带阻燃效果欠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增强绿硅胶带阻燃性能,阻燃防火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燃绿硅胶带
本技术是阻燃绿硅胶带,属于硅胶带

技术介绍
硅硅橡胶自粘带由耐高温可叠接胶带粘性无机硅橡胶制成,胶带上附有易剥离保护层,能在H级高温250℃(365°F)下使用,尤其适合于加包在电缆终端最外层,可耐电痕。使用时在终端处加包层重叠的胶带封头,整个终端从电缆外壳一英寸处到金属突起处,另加包一层半重叠的胶带。包带时轻轻用力(可使胶带有10%-100%的伸长),所绕最后一圈胶带不得拉伸,为防止胶带绕端翘离,按住胶带直至其自融相粘(使用时禁水防尘)。现有的绿硅胶带阻燃效果欠佳,大多硅胶带用于包裹线束,但是目前的硅胶带阻燃效果欠佳,一旦遭遇高温或者火灾,硅胶带非常容易被烧毁,进而导致线路损坏,现在急需阻燃绿硅胶带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阻燃绿硅胶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增强绿硅胶带阻燃性能,阻燃防火效果显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阻燃绿硅胶带,包括撕头、硅胶带主体、卷绕环以及阻燃组件,所述硅胶带主体卷绕在卷绕环环形侧面,所述阻燃组件设置在硅胶带主体内部,所述撕头设置在硅胶带主体前侧,所述阻燃组件包括抗粘层、聚酯玻纤布、无卤阻燃层、硅胶基础层、环氧树脂层、有机硅粘合层以及保护膜,所述硅胶带主体上端面设置有抗粘层,所述硅胶带主体内部设置有硅胶基础层,所述硅胶基础层上端面粘接有无卤阻燃层,所述无卤阻燃层上端面与抗粘层下端面相粘接,所述硅胶基础层下端面粘接有环氧树脂层,所述环氧树脂层下端面粘接有有机硅粘合层,所述有机硅粘合层下端面粘接有保护膜。进一步地,所述卷绕环宽度与硅胶带主体宽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硅胶带主体为绿色硅胶带,所述保护膜为透明防水膜,所述抗粘层为单硅离型膜。进一步地,所述环氧树脂层内部为溴化环氧树脂,所述无卤阻燃层内部填充有无卤阻燃剂和含卤阻燃混合物。进一步地,所述聚酯玻纤布、无卤阻燃层以及环氧树脂层厚度均为0.01毫米,所述硅胶基础层厚度为0.05毫米。进一步地,所述抗粘层通过丙烯酸乳液型胶粘剂与聚酯玻纤布层相粘接,所述聚酯玻纤布层通过丙烯酸乳液型胶粘剂与无卤阻燃层相粘接,所述无卤阻燃层通过丙烯酸乳液型胶粘剂与硅胶基础层相粘接,所述环氧树脂层通过丙烯酸乳液型胶粘剂与硅胶基础层相粘接,所述有机硅粘合层通过丙烯酸乳液型胶粘剂与环氧树脂层,所述保护膜通过丙烯酸乳液型胶粘剂与有机硅粘合层相粘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阻燃绿硅胶带,因本技术添加了抗粘层、聚酯玻纤布、无卤阻燃层、硅胶基础层、环氧树脂层、有机硅粘合层以及保护膜,该设计增加了绿硅胶带的阻燃性能,解决了原有绿硅胶带阻燃效果欠佳的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阻燃效果。因卷绕环宽度与硅胶带主体宽度相同,方便硅胶带主体卷绕在卷绕环上,因硅胶带主体为绿色硅胶带,保护膜为透明防水膜,增加防水性能,因抗粘层为单硅离型膜,提高抗粘性能,因环氧树脂层内部为溴化环氧树脂,无卤阻燃层内部填充有无卤阻燃剂和含卤阻燃混合物,增加硅胶带主体的耐高温和阻燃性能,因聚酯玻纤布、无卤阻燃层以及环氧树脂层厚度均为0.01毫米,硅胶基础层厚度为0.05毫米,方便硅胶带主体的卷绕使用,本技术结构合理,增强绿硅胶带阻燃性能,阻燃防火效果显著。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阻燃绿硅胶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阻燃绿硅胶带中阻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阻燃绿硅胶带中阻燃组件的正视剖面图;图中:1-撕头、2-硅胶带主体、3-卷绕环、4-阻燃组件、41-抗粘层、42-聚酯玻纤布、43-无卤阻燃层、44-硅胶基础层、45-环氧树脂层、46-有机硅粘合层、47-保护膜。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阻燃绿硅胶带,包括撕头1、硅胶带主体2、卷绕环3以及阻燃组件4,硅胶带主体2卷绕在卷绕环3环形侧面,阻燃组件4设置在硅胶带主体2内部,撕头1设置在硅胶带主体2前侧。阻燃组件4包括抗粘层41、聚酯玻纤布42、无卤阻燃层43、硅胶基础层44、环氧树脂层45、有机硅粘合层46以及保护膜47,硅胶带主体2上端面设置有抗粘层41,硅胶带主体2内部设置有硅胶基础层44,硅胶基础层44上端面粘接有无卤阻燃层43,无卤阻燃层43上端面与抗粘层41下端面相粘接,硅胶基础层44下端面粘接有环氧树脂层45,环氧树脂层45下端面粘接有有机硅粘合层46,有机硅粘合层46下端面粘接有保护膜47,该设计解决了原有绿硅胶带阻燃效果欠佳的问题。卷绕环3宽度与硅胶带主体2宽度相同,方便硅胶带主体2卷绕在卷绕环3上,硅胶带主体2为绿色硅胶带,保护膜47为透明防水膜,增加防水性能,抗粘层41为单硅离型膜,提高抗粘性能,环氧树脂层45内部为溴化环氧树脂,无卤阻燃层43内部填充有无卤阻燃剂和含卤阻燃混合物,增加硅胶带主体2的耐高温和阻燃性能,聚酯玻纤布42、无卤阻燃层43以及环氧树脂层45厚度均为0.01毫米,硅胶基础层44厚度为0.05毫米,方便硅胶带主体2的卷绕使用。抗粘层41通过丙烯酸乳液型胶粘剂与聚酯玻纤布42层相粘接,聚酯玻纤布42层通过丙烯酸乳液型胶粘剂与无卤阻燃层43相粘接,无卤阻燃层43通过丙烯酸乳液型胶粘剂与硅胶基础层44相粘接,环氧树脂层45通过丙烯酸乳液型胶粘剂与硅胶基础层44相粘接,有机硅粘合层46通过丙烯酸乳液型胶粘剂与环氧树脂层45,保护膜47通过丙烯酸乳液型胶粘剂与有机硅粘合层46相粘接,增加硅胶带主体2的整体性。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抗粘层41、聚酯玻纤布42、无卤阻燃层43、硅胶基础层44、环氧树脂层45、有机硅粘合层46以及保护膜47分别通过丙烯酸乳液型胶粘剂粘接构成一个整体,保护膜47为透明防水膜,有效增加了硅胶带主体2的防水性能,抗粘层41为单硅离型膜,避免硅胶带主体2卷绕时粘附,聚酯玻纤布42具有较强的耐高温性,聚酯玻纤布42能够使硅胶带主体2在高温环境下保持不变形、不皱缩,同时环氧树脂层45内部为溴化环氧树脂,溴代环氧树脂具有自熄性和较好的耐热性,无卤阻燃层43内部填充有无卤阻燃剂和含卤阻燃混合物,无卤阻燃剂以及含卤阻燃混合物具有较好的阻燃性,溴代环氧树脂、无卤阻燃剂以及含卤阻燃混合物进一步增加了硅胶带主体2的阻燃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阻燃绿硅胶带,包括撕头、硅胶带主体、卷绕环以及阻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带主体卷绕在卷绕环环形侧面,所述阻燃组件设置在硅胶带主体内部,所述撕头设置在硅胶带主体前侧;/n所述阻燃组件包括抗粘层、聚酯玻纤布、无卤阻燃层、硅胶基础层、环氧树脂层、有机硅粘合层以及保护膜,所述硅胶带主体上端面设置有抗粘层,所述硅胶带主体内部设置有硅胶基础层,所述硅胶基础层上端面粘接有无卤阻燃层,所述无卤阻燃层上端面与抗粘层下端面相粘接,所述硅胶基础层下端面粘接有环氧树脂层,所述环氧树脂层下端面粘接有有机硅粘合层,所述有机硅粘合层下端面粘接有保护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阻燃绿硅胶带,包括撕头、硅胶带主体、卷绕环以及阻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带主体卷绕在卷绕环环形侧面,所述阻燃组件设置在硅胶带主体内部,所述撕头设置在硅胶带主体前侧;
所述阻燃组件包括抗粘层、聚酯玻纤布、无卤阻燃层、硅胶基础层、环氧树脂层、有机硅粘合层以及保护膜,所述硅胶带主体上端面设置有抗粘层,所述硅胶带主体内部设置有硅胶基础层,所述硅胶基础层上端面粘接有无卤阻燃层,所述无卤阻燃层上端面与抗粘层下端面相粘接,所述硅胶基础层下端面粘接有环氧树脂层,所述环氧树脂层下端面粘接有有机硅粘合层,所述有机硅粘合层下端面粘接有保护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绿硅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环宽度与硅胶带主体宽度相同。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田昌黄思福邱思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亿福利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