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胶纤维生产中酸性废水的闭环回收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8860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粘胶纤维生产中酸性废水的闭环回收利用系统,涉及粘胶生产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储液罐、过滤器、反渗透膜系统、DCS系统、酸站和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装置,储液罐与过滤器连接的第一输送管道连接上设压力变送器I,第一输送管道上设置有送料泵,过滤器与反渗透膜系统连接的第二输送管道上设有增压泵和压力变送器II,储液罐上设有液位变送器,反渗透膜系统与酸站连接的第三输送管道连接,反渗透膜系统与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装置通过第四输送管道连接,DCS系统分别与液位变送器、送料泵、增压泵、压力变送器I和压力变送器II控制连接,解决了粘胶纤维生产工艺中双极膜系统产生的酸性废水利用不彻底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粘胶纤维生产中酸性废水的闭环回收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粘胶生产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粘胶纤维生产中酸性废水的闭环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粘胶纤维是利用含有天然纤维素的高分子材料木浆、棉浆等经过化学与机械方法加工而成的化学纤维,其为化纤中与天然纤维服装性能最为接近的品种,具有手感柔软、吸湿透气、垂悬飘逸、染色鲜艳、抗静电较易于纺织加工等特点,是源于天然而优于天然的再生纤维素纤维,是纺织工业原料的重要材料之一。我国目前有粘胶纤维企业约40家,除生产普通粘胶纤维(长丝、短纤维)和强力丝外,高湿模量类纤维及特种性能的粘胶纤维也有生产。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化工原料,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含有硫酸、硫酸锌、二硫化碳、纤维素、溶解性有机物等,均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是纺织工业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给环保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8月30日公开了一件申请号为“CN201821814684.9”,提出了一种粘胶废液的循环环保处理系统,能有效减小环保压力,但是在实际的粘胶纤维生产中,我们仍需不断对工艺进行改进,在环保方面和经济效益双方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粘胶纤维生产工艺中双极膜系统产生的酸性废水利用不够彻底的问题,本技术通过收集粘胶纤维生产中产生的浓度为10-100g/l的酸性废液,再浓缩后,得到浓缩液和稀酸,浓缩液输送至酸站,稀酸再运用于双极膜的闭环回收利用系统来实现。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粘胶纤维生产中酸性废水的闭环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储液罐、过滤器、反渗透膜系统、DCS系统、酸站和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装置,所述储液罐与过滤器通过第一输送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管道上设置有送料泵,所述过滤器和反渗透膜系统通过第二输送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道上设置有增压泵,所述储液罐上设有液位变送器,所述送料泵与过滤器的连接的第一输送管道上设有压力变送器I,所述增压泵与反渗透膜系统连接的第二输送管道上设有压力变送器II,所述反渗透膜系统与酸站通过第三输送管道连接,所述反渗透膜系统与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装置通过第四输送管道连接,所述DCS系统分别与液位变送器、送料泵、增压泵、压力变送器I和压力变送器II控制连接。所述过滤器与增压泵连接的第二输送管道上设有压力变送器III,所述压力变送器III与DCS系统控制连接。所述过滤器为2#pp型袋式过滤器,袋式过滤器过滤精度为5µm。所述第三输送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计I和压力变送器IV,所述流量计I和压力变送器IV均与DCS系统控制连接。所述第四输送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计II和压力变送器V,所述流量计II和压力变送器V均与DCS系统控制连接。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一、本技术中,采用粘胶生产中常用的储液罐、过滤器等装置,采用分离效果较好的反渗透膜系统,根据粘胶生产中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管道,并采用DCS系统,与管道上设计安装的变送器、送料泵、增压泵、压力变送器I和压力变送器II控制连接,实现低浓度酸性废水的自动浓缩处理后再回收利用,且本技术方案中所涉及的设备占地面积小,仅使用电能,成本较低,同时,本技术方案不加入化学药剂,不会引起新的环境污染,绿色环保,浓缩酸用于酸浴工序,稀酸再用于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装置,回收率接近100%。二、本技术中,所述过滤器与增压泵连接的第二输送管道上设有压力变送器III,所述压力变送器III与DCS系统控制连接,压力变送器III用于监测向反渗透膜输送滤液管道中的压力情况,并将压力信息及时反馈给DCS系统,且当压力变送器I与压力变送器III的压差大于等于0.1MPa时,可提示更换过滤器的滤芯。三、本技术中,所述过滤器为2#pp型袋式过滤器,袋式过滤器过滤精度为5µm,能达到较好的过滤效果,袋式过滤器也是粘胶生产中常用的过滤器。四、本技术中,所述第三输送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计I和压力变送器IV可以监测第三输送管道中的浓缩酸的流量及管道压力,流量计I和压力变送器IV别与DCS系统控制连接,流量计I和压力变送器IV第三输送管道的流量压力及时反馈给DCS系统。五、本技术中,所述第四输送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计II和压力变送器V,可以监测第四输送管道中稀酸的流量及管道压力,流量计II和压力变送器V分别与DCS系统控制连接,流量计II和压力变送器V将第四输送管道的流量压力及时反馈给DCS系统。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前述和下文具体描述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时变得更清楚,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框图。图中:1、储液罐;2、过滤器;3、反渗透膜系统;4、DCS系统;5、第一输送管道;6、第二输送管道;7、第三输送管道;8、第四输送管道;9、送料泵;10、增压泵;11、液位变送器;12、压力变送器I;13、压力变送器II;14、压力变送器III;15、酸站;16、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装置;17、浓缩液出口;18、稀酸水出口;19、压力变送器IV;20、压力变送器V;21、流量计I;22、流量计II。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实现本技术目的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参照图1,一种粘胶纤维生产中酸性废水的闭环回收利用系统,涉及粘胶生产废水处理
,包括储液罐1、过滤器2、反渗透膜系统3、DCS系统4、酸站15和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装置16,所述储液罐1与过滤器2通过第一输送管道5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管道5上设置有送料泵9,所述过滤器2和反渗透膜系统3通过第二输送管道6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道6上设置有增压泵10,所述储液罐1上设有液位变送器11,所述送料泵9与过滤器2的连接的第一输送管道5上设有压力变送器I12,所述增压泵10与反渗透膜系统3连接的第二输送管道6上设有压力变送器II13,所述反渗透膜系统3与酸站15通过第三输送管道7连接,所述反渗透膜系统3与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装置16通过第四输送管道8连接,所述DCS系统4分别与液位变送器11、送料泵9、增压泵10、压力变送器I12和压力变送器II13控制连接。本实施例为最基本的实施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粘胶纤维生产工艺中双极膜系统产生的酸性废水利用不够彻底的问题。实施例2参照图1,一种粘胶纤维生产中酸性废水的闭环回收利用系统,涉及粘胶生产废水处理
,包括储液罐1、过滤器2、反渗透膜系统3、DCS系统4、酸站15和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装置16,所述储液罐1与过滤器2通过第一输送管道5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管道5上设置有送料泵9,所述过滤器2和反渗透膜系统3通过第二输送管道6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道6上设置有增压泵10,所述储液罐1上设有液位变送器11,所述送料泵9与过滤器2的连接的第一输送管道5上设有压力变送器I12,所述增压泵10与反渗透膜系统3连接的第二输送管道6上设有压力变送器II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粘胶纤维生产中酸性废水的闭环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罐(1)、过滤器(2)、反渗透膜系统(3)、DCS系统(4)、酸站(15)和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装置(16),所述储液罐(1)与过滤器(2)通过第一输送管道(5)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管道(5)上设置有送料泵(9),所述过滤器(2)和反渗透膜系统(3)通过第二输送管道(6)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道(6)上设置有增压泵(10),所述储液罐(1)上设有液位变送器(11),所述送料泵(9)与过滤器(2)的连接的第一输送管道(5)上设有压力变送器I(12),所述增压泵(10)与反渗透膜系统(3)连接的第二输送管道(6)上设有压力变送器II(13),所述反渗透膜系统(3)与酸站(15)通过第三输送管道(7)连接,所述反渗透膜系统(3)与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装置(16)通过第四输送管道(8)连接,所述DCS系统(4)分别与液位变送器(11)、送料泵(9)、增压泵(10)、压力变送器I(12)和压力变送器II(13)控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粘胶纤维生产中酸性废水的闭环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罐(1)、过滤器(2)、反渗透膜系统(3)、DCS系统(4)、酸站(15)和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装置(16),所述储液罐(1)与过滤器(2)通过第一输送管道(5)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管道(5)上设置有送料泵(9),所述过滤器(2)和反渗透膜系统(3)通过第二输送管道(6)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道(6)上设置有增压泵(10),所述储液罐(1)上设有液位变送器(11),所述送料泵(9)与过滤器(2)的连接的第一输送管道(5)上设有压力变送器I(12),所述增压泵(10)与反渗透膜系统(3)连接的第二输送管道(6)上设有压力变送器II(13),所述反渗透膜系统(3)与酸站(15)通过第三输送管道(7)连接,所述反渗透膜系统(3)与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装置(16)通过第四输送管道(8)连接,所述DCS系统(4)分别与液位变送器(11)、送料泵(9)、增压泵(10)、压力变送器I(12)和压力变送器II(13)控制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传东贺敏陈勇君夏长林徐绍贤王云廖磊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海丝特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