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脱轨的钢带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8648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脱轨的钢带传输装置,涉及钢带传输装置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钢带传输装置容易脱轨,导致安全性低的问题。所述支撑架的下端设置有加宽底座,且加宽底座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稳定架,且稳定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稳定架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架,且连接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前端面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一侧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前端面均设置有同步电机,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外部均设置有钢带,所述稳定架的一侧设置有防护板,且防护板设置有两个,所述防护板的一侧设置有滑槽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脱轨的钢带传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钢带传输装置
,具体为一种防止脱轨的钢带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钢带输送机的结构原理与皮带输送机基本一样,但钢带输送机用不锈钢带代替了皮带,以致其更加适用于食品行业的物料输送,由于皮带机在输送温度较高物料时皮带会放出有害物质,钢带则不会,设备整体刚度大,需采用直径较大的滚筒,对冲击负荷敏感,要求所有的支承及导向装置安装准确,造价高,粘着性很大,用于灼热的物料对胶带有害作用的时候,机械强度大,不易伸长,耐高温,不易损伤(烘烤设备中),带式输送机具有运输距离长、运输量大、可实现连续输送及运行可靠等优点,且易于实现自动化集中控制,因此,带式输送机已成为煤炭生产的关键设备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研技术人员经过科研攻关和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所生产的带式输送机的功能基本满足了煤矿井下运输的发展需求。但是,现有钢带传输装置容易脱轨,导致安全性低;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防止脱轨的钢带传输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脱轨的钢带传输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钢带传输装置容易脱轨,导致安全性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脱轨的钢带传输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下端设置有加宽底座,且加宽底座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稳定架,且稳定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稳定架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架,且连接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前端面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一侧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前端面均设置有同步电机,且主动轮和从动轮均与同步电机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外部均设置有钢带,所述稳定架的一侧设置有防护板,且防护板设置有两个,所述防护板的一侧设置有滑槽板。优选的,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上端面均设置有稳定柱,且稳定柱设置有若干个。优选的,所述钢带的上端面设置有稳定孔,且稳定孔与钢带为一体结构。优选的,所述滑槽板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柱,且固定柱与滑槽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柱的外部设置有转动柱,且转动柱与固定柱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柱的一侧设置有滚珠,且钢带通过滚珠与滑槽板滑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稳定架一侧设置防护板,防护板高度高于钢带,高出的部分相当于挡板,防止货物掉落,在防护板内侧设置滑槽板,滑槽板内部设置转动柱和滚珠,钢带卡入滑槽板内部,钢带侧表面与转动柱转动连接,防止钢带与滑槽板直接摩擦产生损耗和变形,钢带上下表面与滚珠转动连接,减少摩擦力,增加安全系数和流畅性,四个滑槽板卡住钢带滑动,防止钢带脱轨,增加安全性。2、通过在钢带上端面设置稳定孔,稳定孔贯穿钢带,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端面均设置稳定柱,稳定柱的数量和间距与稳定孔一致,主动轮和从动轮转动,稳定柱穿过稳定孔,防止钢带偏移,防止脱轨,配合滑槽板使用,提高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钢带上端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钢带和防护板连接机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架;2、加宽底座;3、稳定架;4、同步电机;5、连接架;6、控制机构;7、主动轮;8、从动轮;9、钢带;10、稳定柱;11、稳定孔;12、防护板;13、滑槽板;14、固定柱;15、转动柱;16、滚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防止脱轨的钢带传输装置,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的下端设置有加宽底座2,且加宽底座2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支撑架1的一侧设置有稳定架3,且稳定架3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稳定架3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架5,且连接架5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连接架5的前端面设置有控制机构6,支撑架1的上端设置有主动轮7,主动轮7的一侧设置有从动轮8,主动轮7和从动轮8的前端面均设置有同步电机4,且主动轮7和从动轮8均与同步电机4转动连接,主动轮7和从动轮8的外部均设置有钢带9,稳定架3的一侧设置有防护板12,且防护板12设置有两个,防护板12的一侧设置有滑槽板13。进一步,主动轮7和从动轮8的上端面均设置有稳定柱10,且稳定柱10设置有若干个,稳定柱10与主动轮7和从动轮8均固定连接,转动时穿过稳定孔11,这样钢带9就不会产生左右偏移,防止钢带9脱轨,除非稳定柱10损坏。进一步,钢带9的上端面设置有稳定孔11,且稳定孔11与钢带9为一体结构,稳定柱10的数量和间距与稳定孔11一致,转动时稳定柱10穿过稳定孔11,钢带9就不会偏移,防止钢带9脱轨。进一步,滑槽板13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柱14,且固定柱14与滑槽板13固定连接,为了实现钢带9与转动柱15转动连接而设计,坚固稳定,防止钢带9左右偏移,防止脱轨。进一步,固定柱14的外部设置有转动柱15,且转动柱15与固定柱14转动连接,转动柱15与钢带9侧表面转动,减少摩擦力,增加流畅性,同时防止钢带9左右偏移,防止脱轨。进一步,固定柱14的一侧设置有滚珠16,且钢带9通过滚珠16与滑槽板13滑动连接,防止钢带9与滑槽板13内壁发生摩擦,增加滑动流畅性,增加使用寿命。工作原理:使用时,加宽底座2增加整体的稳定性,同步电机4与控制机构6电性连接,相同的转速转动主动轮7和从动轮8,稳定柱10穿过稳定孔11,防止钢带9偏移从而防止钢带9脱轨,当稳定柱10没有穿过稳定孔11时,说明设备出现故障,及时停止检查维修,钢带9卡入滑槽板13内,滚珠16与钢带9表面转动,减少摩擦力,增加使用寿命,转动柱15与钢带9侧表面转动,防止钢带9偏移,钢带9卡入滑槽板13内滑动,进一步防止钢带9脱轨,增加安全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脱轨的钢带传输装置,包括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下端设置有加宽底座(2),且加宽底座(2)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1)的一侧设置有稳定架(3),且稳定架(3)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所述稳定架(3)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架(5),且连接架(5)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5)的前端面设置有控制机构(6),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设置有主动轮(7),所述主动轮(7)的一侧设置有从动轮(8),所述主动轮(7)和从动轮(8)的前端面均设置有同步电机(4),且主动轮(7)和从动轮(8)均与同步电机(4)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轮(7)和从动轮(8)的外部均设置有钢带(9),所述稳定架(3)的一侧设置有防护板(12),且防护板(12)设置有两个,所述防护板(12)的一侧设置有滑槽板(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脱轨的钢带传输装置,包括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下端设置有加宽底座(2),且加宽底座(2)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1)的一侧设置有稳定架(3),且稳定架(3)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所述稳定架(3)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架(5),且连接架(5)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5)的前端面设置有控制机构(6),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设置有主动轮(7),所述主动轮(7)的一侧设置有从动轮(8),所述主动轮(7)和从动轮(8)的前端面均设置有同步电机(4),且主动轮(7)和从动轮(8)均与同步电机(4)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轮(7)和从动轮(8)的外部均设置有钢带(9),所述稳定架(3)的一侧设置有防护板(12),且防护板(12)设置有两个,所述防护板(12)的一侧设置有滑槽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脱轨的钢带传输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丙琦詹雅智平建衡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富全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