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排运输车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350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排运输车组,用于对轨排进行运输,包括至少一组运输车,每组所述运输车包括至少两个相连的平车,且每组所述运输车上放置至少一层所述轨排,每组所述运输车中与所述轨排的一端靠近的所述平车上设有第一活动转盘,每组所述运输车中与所述轨排的另一端靠近的另一所述平车上设有第二活动转盘,所述第一活动转盘和所述第二活动转盘在所述平车上转动设置,且所述轨排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活动转盘上,所述轨排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活动转盘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轨排运输平车过弯道时,轨排两头相对车体横向位移大,通过曲线能力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排运输车组
本技术涉及排轨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排运输车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大中城市的交通状况逐渐拥挤。为了缓和城市交通拥堵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建设地铁,地铁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在建设地铁的过程中,铁路铺设工作尤为重要。由于受地铁隧道内空间狭窄的限制,为了提高轨道铺设的效率,保证轨道铺设的质量,一般采用长轨排铺设。在隧道外工人会先在地面上将钢轨与轨枕组合在一起,调节好钢轨间的距离和轨枕间的距离,并用扣件将它们固定在一起,这种组合被称为“轨排”。轨排组装完成检查合格后,将轨排吊装在轨排运输平车上,通过机车牵引倒推轨排运输平车进入隧道行驶至轨排铺设处,由龙门吊将轨排吊到路基上实施铺设。单个轨排长度一般是25m,轨排运输平车长度是12m,要想运输轨排必须是两辆轨排运输平车连挂为一组使用,轨排顺轨方向平放于轨排运输平车上,可以叠放2-3层。但是,地铁轨道线路不完全是直线,曲线很多,轨排又很长,所以运输轨排特别是过弯道时,轨排两头相对车体有横向位移。轨排运输平车过弯道时车速很慢,轨排两头相对车体横向位移大,通过曲线能力差,对于线路过小曲线半径过小,25m长的轨排确实不能通过,只有减小轨排长度,这要造成地铁轨道间的焊缝增多,焊接、焊缝探伤打磨工作量增大。为了保证轨排安全运输,必须改善轨排运输时的通过曲线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轨排运输车组,解决了现有轨排运输平车过弯道时轨排两头相对车体横向位移大而造成轨排运输平车通过曲线能力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轨排运输车组,用于对轨排进行运输,包括至少一组运输车,每组所述运输车包括至少两个相连的平车,且每组所述运输车上放置至少一层所述轨排,每组所述运输车中与所述轨排的一端靠近的所述平车上设有第一活动转盘,每组所述运输车中与所述轨排的另一端靠近的另一所述平车上设有第二活动转盘,所述第一活动转盘和所述第二活动转盘在所述平车上转动设置,且所述轨排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活动转盘上,所述轨排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活动转盘上。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活动转盘和所述第二活动转盘包括:转盘组件和转动连接组件,所述转盘组件通过所述转动连接组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平车上。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转盘组件包括:所述转盘组件包括:盖板和座板,所述座板的中心开设可供所述转动连接组件装配的装配孔;所述盖板包括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分别位于所述座板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具有与所述装配孔相通的间隔;所述装配孔上设有销套,且部分所述销套延伸到所述间隔中。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转盘组件还包括:第一筋板、第二筋板和槽钢,所述槽钢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座板之间,所述第一筋板设在所述座板上且位于所述间隔中,且所述第一筋板的一端抵在所述销套的外表面上,所述座板上位于所述间隔处的区域上设有多个溢水孔,所述第二筋板设在所述盖板和所述座板之间且靠近所述盖板和所述座板的外边缘。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连接组件包括:轴承座、轴承、牵引销和螺栓,所述轴承座设在所述平车上,所述轴承位于所述轴承座内,所述牵引销的一端穿过所述销套与所述轴承转动相连,所述牵引销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销套相连。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至少两个旁承机构,所述至少两个旁承机构对称设在所述转盘组件与所述平车之间;所述旁承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平车相连,所述旁承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转盘组件朝向所述平车的一面接触,且所述旁承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转盘组件之间滚动设置,以使所述旁承机构的另一端随着所述转盘组件的转动而旋转。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旁承机构包括:旁承和旁承座板,所述旁承座板设在所述平车上,所述旁承的一端位于所述旁承座板上,所述旁承的另一端与所述转盘组件滚动接触。通过转盘组件与平车之间设置有多个旁承机构,旁承机构上方与转盘组件滚动连接,所述旁承机构下方与平车固定连接,所述旁承机构用于对转盘组件辅助支撑,保证转盘组件转动平稳又减小转盘组件支撑轨排时轴承的承载使轴承运转平稳。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旁承包括:旁承盒、位于所述旁承盒上的至少一个滚柱和套设在所述滚柱上的滚柱套,所述旁承盒与所述旁承座板相连,所述滚柱的两端与所述旁承盒转动相连,且所述滚柱套与所述转盘组件朝向平车的一面滚动接触。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旁承机构还包括:调整垫板,所述调整垫板位于所述旁承盒和所述旁承座板之间。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转盘组件还包括:磨耗板,所述磨耗板设在所述转盘组件与所述滚柱套对应的位置上,以使所述磨耗板与滚柱套滚动接触;所述转盘组件上还设有吊耳。本技术提供的轨排运输车组,通过每组所述运输车中与所述轨排的一端靠近的所述平车上设有第一活动转盘,每组所述运输车中与所述轨排的另一端靠近的另一所述平车上设有第二活动转盘,所述第一活动转盘和所述第二活动转盘在所述平车上转动设置,第一活动转盘与第二活动转盘分别支撑轨排底部前后两端。这样当轨排运输车组载着轨排通过弯道时,由于活动转盘的转盘组件可相对车体旋转,活动转盘上方支撑的轨排也会相对车体旋转一定角度,从而提高轨排运输时过曲线的能力。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轨排运输车组,实现了提高轨排运输时过曲线能力的目的,解决了现有轨排运输平车过弯道时轨排两头相对车体横向位移大而导致通过曲线能力差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排运输车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转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一活动转盘结构示意图;图6为旁承机构结构示意图;图7为旁承俯视图;图8为旁承截面图;图9为牵引销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运输车;1a、1b-平车;2-转向架;3-轨排;41-第一活动转盘;42-第二活动转盘;43-转盘组件;431-槽钢;432-磨耗板;433-座板;434a-第一筋板;434b-第二筋板;435-销套;436-吊耳;437a-第一盖板;437b-第二盖板;438-溢水孔;44-转动连接组件;441-轴承座;442-轴承;443-牵引销;444-螺栓;45-旁承机构;451-旁承;4511-旁承盒;4512-滚柱;4513-滚柱套;4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排运输车组,用于对轨排进行运输,包括至少一组运输车,每组所述运输车包括至少两个相连的平车,且每组所述运输车上放置至少一层所述轨排,其特征在于,/n每组所述运输车中与所述轨排的一端靠近的所述平车上设有第一活动转盘,每组所述运输车中与所述轨排的另一端靠近的另一所述平车上设有第二活动转盘,所述第一活动转盘和所述第二活动转盘在所述平车上转动设置,且所述轨排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活动转盘上,所述轨排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活动转盘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排运输车组,用于对轨排进行运输,包括至少一组运输车,每组所述运输车包括至少两个相连的平车,且每组所述运输车上放置至少一层所述轨排,其特征在于,
每组所述运输车中与所述轨排的一端靠近的所述平车上设有第一活动转盘,每组所述运输车中与所述轨排的另一端靠近的另一所述平车上设有第二活动转盘,所述第一活动转盘和所述第二活动转盘在所述平车上转动设置,且所述轨排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活动转盘上,所述轨排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活动转盘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排运输车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转盘和所述第二活动转盘包括:转盘组件和转动连接组件,所述转盘组件通过所述转动连接组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平车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排运输车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组件包括:盖板和座板,所述座板的中心开设可供所述转动连接组件装配的装配孔;
所述盖板包括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分别位于所述座板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具有与所述装配孔相通的间隔;
所述装配孔上设有销套,且部分所述销套延伸到所述间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排运输车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组件还包括:第一筋板、第二筋板和槽钢,所述槽钢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座板之间,所述第一筋板设在所述座板上且位于所述间隔中,且所述第一筋板的一端抵在所述销套的外表面上,所述座板上位于所述间隔处的区域上设有多个溢水孔,所述第二筋板设在所述盖板和所述座板之间且靠近所述盖板和所述座板的外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排运输车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立宏孛琪山张飞飞俞长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